第65章
沈檀经常想,是不是前十八年过得太顺风顺水了,厄运才会一下降临。
得知爸爸生意出问题的时候,她暑期回家,很宽心地安慰他说:“爸爸没事啦,有钱有有钱的过法,没钱有没钱的过法。我们艰苦朴素一点,问题不大!”
爸爸没说话,勉强笑笑,“你看你哪像能艰苦朴素的样子。”
脚上是华伦天奴新季凉鞋,踝带上的铆钉亮光闪闪,一万不到点,是她刚送给自己的期末礼物。身上这条miumiu的吊带连衣裙,最普通的棉质布料,因为品牌溢价她记得是两万三左右。用舍友的原话就是,吊牌一摘,某宝上两百三都得前后考虑几天。说那些话时舍友的表情不无钦羡。
沈檀承认,自己确实小小精通投胎技术。从衣食住行到爱好发展,家里从小就没短了她什么。
过惯了殷实的日子,“艰苦朴素”更像她嘴里体验派的新词。
她主动要求开学后零花钱减半,原本暑假要去购入的shoppinglist同样删删减减,最终意兴阑珊什么都没再买。
这一年培养了她思量再三再花钱的习惯,感觉并不坏。
直到大二的某天突发奇想从学校回家,她在家里看到许多张陌生的脸。那些陌生人围坐在沙发上,各个凶神恶煞。为首的那个边抽烟,边往她爸爸脸上吞吐,一条手臂搭着盘坐的膝盖,另一条搭在爸爸肩膀上,仿佛谈心。
“老沈啊……”
沈檀站在客厅入口处,被满屋子烟味呛得鼻子都痛,下意识脱口而出:“爸,你忘了。我妈不让在家抽烟。”
那群人望过来,为首的男人突然笑起来,笑得让人很不舒服。
“老沈,这是你女儿啊?比照片上漂亮多了。”压在爸爸身上那条手臂因为用力而青筋盘踞,男人状似友好地问,“姑娘,在哪上学呢?”
沈檀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有的这些粗狂的朋友,模棱两可道:“京城。”
那人笑笑,又拍爸爸的肩:“真是好地方,女儿有出息。”
很快,妈妈从楼下下来,脚步匆忙,甚至在最后两个台阶的地方因为着急而跌了一跤。沈檀很少看到她失了分寸的样子,再仔细打量,姚女士发髻蓬乱,眼下也有一窝深深的黑眼圈。
再怎么没经历社会,她也知道现在家里恐怕有什么情况。
在客厅那些男人的哈哈大笑声中,姚女士心急火燎将她推上楼,关门,上锁,随后质问:“谁叫你回来的?!”
“我……”沈檀愣了愣,“我就是有点想你们。”
姚女士气急:“你回家应该先打电话告诉我们!”
“我回自己家呀!”沈檀也有了脾气。
母女俩对峙不过数秒,姚女士将乱发拢到耳后,浅浅叹息:“很快这就不是我们家了。”
“什么意思?”沈檀反应过来,“楼下那些人是谁?不是爸爸的朋友?”
“爸爸?”姚女士冷笑一声,“你的好爸爸接受不了自己生意失败,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外面借高利贷,九出十三归。好,现在还不上,人堵到家门口了。我们这间大房子早就被你爸爸抵给了债主。”
在此之前,沈檀只听说过高利贷利滚利,碰都碰不得。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在自己家发生,她手脚冰凉地站在原地,张了张嘴:“我们家不是……好多房子吗?”
姚女士精疲力尽:“好多房子也不够抵。”
房间里空气沉闷,沈檀僵硬地走到门边企图拉开房门。门锁了,楼下源源不断的烟味还在挑战她敏感的鼻腔。她又走回到窗边,只开了一条缝。窗外冷风簌簌,很快从窗户缝里灌了进来,吹得她脸颊都冰了。
看看这间她无比熟悉的房子,联想到姚女士说的“很快就不是我们的家”,沈檀迷茫道:“爸爸为什么不报警?高利贷犯法的。”
“怪我,把你养得这么天真。”姚女士抹了抹她冰凉的脸颊,“你以为人家为什么敢大张旗鼓地上门要债?合同上白纸黑字,利率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他们有的是法子让你认下阴阳合同。”
“那叫他们出去,他们现在属于私闯民宅!”沈檀气愤起来。
“你信不信警察来了,你爸爸只会好声好气地说是他把人请进来的。檀檀,别想那些不着边际的。”姚女士严肃道:“你现在最好立即收拾东西,先回学校。”
“我回了你们呢?”
“这不是你一个学生该考虑的。”
倔脾气上头,沈檀一屁股坐在沙发椅上:“我不走。”
没有哪个母亲不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
姚女士静静站了半晌,弯下腰,额头抵了抵她的:“妈妈已经很累了,你在这,我会更担心。回去学校,起码学校安全些。听不听话?”
沈檀很想听话,她也不得不听话。
刚被激起的脾气一下软和下来,她垂着眼睛不说话。
“妈妈给你买今天晚上的机票,到学校记得打电话。”
鼻腔酸酸的,全身泛起了无力感。沈檀用力揉了下眼睛,“嗯,知道了。”
那一天,沈檀从京城飞浦城,又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从浦城出发去往京城。戏剧又魔幻的一天,等她回到宿舍打通家里电话,才觉得这天好漫长好漫长。
电话里姚女士安慰她,没关系,他们收拾好东西搬去外公外婆那住一段时间。不用担心。同样在电话里,也有爸爸的声音,爸爸跟她说对不起。
沈檀想,有什么好对不起的呢?
她这样什么都帮不上忙,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才是一万个对不起。
接下来几天,她把衣橱里漂亮的衣服包包一件件收拾好,找了家买手店询问价格。不知道是不是店主看她年轻,价格压得狠。
二手衣物不值钱,包包勉强换个三四折。
在这之后,短暂地风平浪静了一段时间。
直到第二个月月末,沈檀发觉有人跟踪她。
最初注意到是在街角等红绿灯时,随意抬眼望向街边凸透镜,离她不远有个戴墨镜的男人。脸上一道疤,看起来有点唬人。沈檀多看了几眼,在路过第二个街区时,他们仍然同路。
第二天同样的路,身后还是同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