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联赛13
沈秀才幼年父母双亡,林主薄作为县官之一,曾略加资助。
后来独女又嫁到了沈家,林家的下人在采桑村还算脸熟。
因此下人回禀萧娘子早已不在采桑村之外,还得了些消息,有人到村子里去打探过萧家母子的来处。
林主薄暗忖这母子二人还有什么来头不成,内心却觉得不妙,当下修书一封,派人速速去金陵将书信交给沈秀才。
别处风起云涌,万岳亭仍是热闹非凡。
金陵齐家乃古琴世家,世代斫琴弹琴,而万岳书院,则有去年横空出世的古琴高手冯至秋。
第一场比赛由抽签决定次序,万岳书院第一个上场,莲湘书院紧随其后,接着是白柳湖书院与云鹿书院。
第一轮比的是同一首指定曲目,先生出了题,这一轮的曲目是《高山流水》。
说罢,冯至秋的小厮先上台,小心摆好他的琴,在一边点上一炉清香,准备妥当,冯至秋这才姗姗上台。
上一年冯至秋才上地字班,就大败莲湘书院天字班的琴艺师姐,名噪一时,因此他甫一上台,便是一阵叫好。
今年万岳书院比赛成绩不算出众,他来时便被叮嘱了不可掉以轻心,对上齐修,他自然拿出十分功底,全力以赴。
一曲终了,余音不绝,众人久久回不过神,直到冯至秋下了台,还在回忆方才的袅袅琴音。
这些人里不包括齐修。
他冷冷地看着冯至秋:“你也配弹高山流水。”
“你能奈我何?”冯至秋勾起一边唇角,“你可别像去年那位姚师姐,输了就耍性子,倒让我很是困扰。”
“你……”
齐修动怒,正欲骂人,台上却催道:“齐公子,该您演奏了。”
他深吸两口气,道:“你听好了,什么才叫《高山流水》!”便愤愤甩袖,大步踏上万岳亭。
齐修将琴放置在案几上,盘腿而坐,前面有见识的,见了琴便惊呼:“此乃名琴,千山环佩!”
“竟是千山环佩?不愧是金陵齐家!今日你我有耳福了。”
“你没看错?这琴原来是传给齐二公子了?”
名琴稀少,说得出名字的名琴更为珍稀,寻常人哪有机会聆听,也只有四大书院联赛才能得见。
大多数人正在感慨今日有名琴千山环佩,不料有人不识趣道:“不过是千山环佩,便是九霄寒玉,去年还不是输给冯公子,琴再好又有何用。”
这便是说千山环佩再厉害,也不比上方才冯至秋那一曲琴音。
因着有人出来扫兴,大家也不再多说,安静下来,倒要听听这千山环佩与齐二公子一起,会是怎样的效果。
齐修双手轻轻置于琴弦上,忘却方才的怒意,令自己静下心来,感受身处这巍巍群山之中,这才指节一动,弹出一个音。
他白玉般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移动,跳跃间,一幅高山之上,云雾缭绕的画面便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
沈玉如听着琴音,想起那日下午师父带自己和萧景昭去看山。群山巍峨,便正如这琴音所言。
她这几日画了许多水墨山水图,对山水恰好有所感悟,一闻琴音,仿佛齐师兄正好与她的感悟相合,蓦然道:“师兄与我,似是见了同一座山,同一处水。原来弹琴,也能与作画一般徐徐描绘。”
贺先生与教琴的齐先生都暗自点头。
《高山流水》弹到第二段,沈玉如已经觉得这琴与画实在有共同之处,只听琴音淙淙,如山间溪流,时而清冷,时而跃动,那清澈的流水便在她的脑海中呈现,那样的具体清晰,恨不得现在就拿笔画下来。
同一曲《高山流水》,沈玉如刚才听,只觉得放松动听,此时却觉得遇到了世上绝无仅有的知音,感慨万千。
等齐修一曲奏罢,沈玉如已经想跟他拜把子了。
听一首他的曲子,她心里有了十余幅山水画的构想,画上几天也画不完,比她出去看山看水更有效。
众人回过神后,也开始议论:“不愧是齐家的二公子,琴艺不输其兄!”
“千山环佩与此曲再相谐不过,这便是名琴的好处。”
“冯公子在蜀郡观山,自是峨峨,可齐二公子也曾进深山苦修,高山流水觅知音,他如何能没有感悟?”
沈玉如品味着琴音,怔了一会儿,坚定地对贺先生道:“师父,我心有所感,要回去作画,先走一步。”
急急走出两步,又折返回来:“要是师兄赢了,您记得替我拿一下赢回来的赌注。”
说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顾自地走了,走着走着,她还跑起来。
贺雪泠头疼,摇头笑骂道:“这丫头……”说她乖巧吧,还跑去下赌注,说她闲散吧,又全然是个画痴。
她随手收的徒弟,怎么这些事上和自己那么像。
嗯,贺雪泠路过那摊子,也没忍住下了点注。
“我还是回去看着她点儿。”贺雪泠对叶无过道,“小叶子,一会儿你将我们二人的赌注都拿回来。”
她就比徒儿自信多了,听完齐修弹的,觉得定然是他们赢,不作他想。
被叮嘱的叶无过应了声:“您放心,要是赢了,那摊主一分钱都别想少咱们的。”算算赔率,她自然不再话下,其他人别想从她手里扣钱。
“嗯,交给你,我自是再放心不过。”
贺雪泠夸了夸叶无过,追徒弟去了。
沈玉如用最快的速度回了客栈,来不及喘气抹汗,提笔挥毫,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图一呵而就。
在莲湘书院时,她跟师父学的最多的,其实是技法,最擅工笔细画,到了这里后,师父总跟她说意境,人的情感,人与山水的感悟,自然万物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