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上辈子钟莲家没有开代销店,钟昌远依旧起了同样的心思。
彼时钟昌明因为生病,刚好要做手术,怕钟昌明会卖了房子筹手术费用,钟昌远上.门说自己儿子可以帮钟昌明这个二叔养老,话里话外说挤兑说女孩没有男孩靠得住,到时候房子真要卖钱治病,可不能把钱给钟莲姐妹两个保管,因为说不定她们会倒贴给别的男人。
倒是他两个儿子,马上就要娶媳妇,已经能为他这个二叔承担起养老的责任,更为稳重和让人放心。
钟昌明当即就被气的够呛,他女儿不比隔房的侄子孝顺,他用得着钟昌远操心这事,钟昌远无非就是以此为借口占便宜。
他这个亲兄弟还在重病,他非但不关心丝毫,反而想趁火打劫。
要是只有钟昌远一个,那钟昌明还不至于心寒透,更让他气愤的是,老大钟昌雄对这件事冷眼旁观不说,甚至还想掺和一脚,准备分一杯羹。
三人兄弟多年,也是直到那时,钟昌明才真正看清楚他们的为人。
好在钟昌明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仗着儿子跟他提养老的话题,想从他们身上弄钱,那他就仗着生病,向他们两家借医药费。
一听说借钱,无论是嘴甜的钟昌远还是冷血的钟昌雄的,立马没了动静,足以可见他们对他这个兄弟没有一点真心,自此钟昌明也当那两兄弟不存在。
现在钟昌雄和钟昌远两人的心思被提前引爆,钟昌明还好,他已经失望过一回,对钟昌雄和钟昌远本来就没寄予希望,可是他们的父母不同。
父母不同于兄弟,兄弟之情说割舍就能割舍,可是父母之情不是,哪怕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老两口也不可能对他们做到不管不顾。
结果到头来,这件事他们没受什么影响,受伤最重的反而是父母。
王金花宽慰钟昌明,“长痛不如短痛,现在就把事情挑明也好,要不然我们几家差距越来越大,谁知道他们还会出什么幺蛾子。”
起码现在撕破脸皮,钟昌雄和钟昌远都知道钟昌明不会再对他们手下留情,多少能忌惮一点。
“也是,最近咱们多注意点老院那边,小心老两口被气病了。”钟昌明道。
因为缺德谋算不成,连带着钟志文几个在学校见到钟莲和钟荷也没有了足够的底气。
他们真要敢找茬,钟莲和钟荷也不是吃素的,起码他们都还年幼,对这些正在慢慢长歪的堂兄弟能揍尽量揍,给他们留下一个完整的童年。
次数多了,钟志文兄弟再见钟莲和钟荷会主动绕道走,有时候双方在老院碰到了,他们也会避开姐妹两人的视线。
而彻底撕破脸,钟昌明家还好,钟昌雄和钟昌远两家就没那么好受了。
两家人不是还要从代销店拿货出去散卖吗,对于这点钟昌明和王金花倒是没有卡他们,可是架不住他们会多想,在心里怀疑是不是被故意涨价,钟昌雄夫妇两个可没少在家里嘀咕。
跟老大一家比起来,老三钟昌远脸皮就厚多了,除了刚开始有些不自在外,到后面他已经恢复之前的嬉皮笑脸。
钟昌远承认自己是想的美了些,可是说到底他的计划不是没成吗,钟昌明又没有实际损失,这仇总不可能记一辈子。
这天,钟昌远想来代销店进货,还没开口,三婶就赶紧跑过来,道:“二哥二嫂,不要再让我家老三进货了!”
钟昌远没想到最先拆台的是自己媳妇,脸色咻的一沉,三婶却不怕他,反而对他咬牙切齿,“你说你可以摆摊,你摆摊挣得那些钱呢?”
刚开始钟昌远愿意干活,帮她分担家务的时候,三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随着时间过去,家里面的钱只出不进,她才琢磨出味来,可是她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直到找出原因,三婶赶紧过来阻止钟昌远。
原来钟昌远从代销店进的一直是烟,烟是很有市场的,钟昌远的生意并不清冷,可是架不住钟昌远本人也有烟瘾,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
钟昌远靠卖烟挣钱,可是自己抽的比卖的多,这样能给家里拿回去钱就怪了。
“这件事我已经跟爹娘说了,爹娘说你要是还不悔改,就让我回娘家住一段时间,让你在家里带孩子。”
这可直接戳中钟昌远死穴,钟昌远自己都需要人日常照顾,他怎么可能带的了孩子。
就这样,钟昌远不得不离开代销店,钟昌明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垂眸继续做事。
钟昌远看到钟昌明如此冷漠,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明明是亲兄弟,可是彼此间的氛围越发暗流涌动。
钟昌雄知道钟昌远不再到代销店进货后,感觉就像被架起来,不知道该怎么是好。
继续进货吧,他脸挂不住,他好歹也是钟昌明的大哥,不继续进货吧,就是跟钱过不去。
最后钟昌雄一家还是选择朝钱看,强忍着羞耻去代销店进货,除却进货期间,他们平时对钟昌明一家态度越发冷淡,到了如非必要,绝不说话的地步。
钟四一家把这些看在眼里,还没等他们高兴两天呢,就见不少外村人来河东村代销店进货。
想也知道代销店赚的钱不会少,顿时钟四夫妇心梗的不行,他们有办法破坏钟昌明兄弟几个的感情,却没办法毁掉钟昌明家的事业。
钟莲正在学校按部就班的上着学,就见百货商场系统的经验值猛地前进了一大截。
越到后面,系统升级需要经验值越多,得靠时间来磨,突然大规模的经验,反而是少数。
直到回去,钟莲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其他村子的代销店来河东村代销店进货了。
先前他们因为货源充足,就算知道了河东村代销店可以进货也没有第一时间过来,现在货有所消耗,就过来了河东村这边。
他们都有代销店,一次进的货数量自然不少,可堪比代销店两个月的自然销售额。
而随着他们成功从河东村代销店进到货,先前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也陆陆续续知道,让河东村代销店名气越发大起来。
到最后就连镇上的代销店也慕名而来,也来河东村看热闹和进货。
很多人都很欣喜,“来河东村进货可比去县城进货方便多了。”
诚然跟县城比起来,河东村代销店里面的东西花样不如县城的多,可河东村代销店的优势在于近,而且来进货的基本都是村里的代销店,他们对花样所需并不是很多。
月中清账之际,钟莲发现文具的进货数量在节节攀升,毕竟开学了,学生们开始消耗文具。
文具单个价格不算贵,成套的价格也物美价廉,可是架不住这东西是个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