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 她的1979 - 银河灿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她的1979 >

第112章

絮絮叨叨聊了许多。有关那些未相遇前,所见的美好的事。

譬如邵清和在英国念书时,所见绿草如茵的庄园;夏夜沿着山道回家,霞光满照天际飞过一只鸟;还有每到春日,清香浸润整座花园的木兰树。

“四月是花期,真希望能请你一起坐在树下赏花。”

“有你请,我一定去。”

……

聊到最后,两人不知谁先闭上眼,昏沉沉睡去,拥着同一床毛毯,头挨着头。屋外雨声渐渐平息。

陈兰君记着早课,先醒来。

毛毯仍覆在身上,恰到好处的温暖。

她盯着邵清和的睡颜看了一会儿。淡淡晨曦投在他的眉眼之上,好睡如孩童。

蹑手蹑脚起身,将毛毯给他盖好。

上完早课,陈兰君将单车链条踩得虎虎生风,推开门,已不见人。

毛毯整整齐齐叠好,放在沙发上。

如同昨夜骤雨一般,邵清和已经走了。

她的手按在门板上,好一会儿,才静静朝沙发走去。

凑近了才发现,毛毯之上还有一朵蓝色小花,大约是从路旁采的,许许多多平凡的蓝色小花里,最漂亮的一朵。

她将蓝色小花别在鬓间,微笑着,伸了一个懒腰。

这桩心事既已落地,那就好好干活吧。

运动饮料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有了庞小芃的加入,运动饮料的口味调整变得更有方向。

最初版的运动饮料,陈兰君曾尝过一次,就两个字——“难喝”。比凉茶还多一分药味,这玩意可不行。

于是又加蜂蜜、又加气泡水,折腾了几个月,一直到仲夏,终于得到了一种口味清新的运动饮料。

“加了气泡之后,口感好很多,有点橘子汽水的感觉,”庞小芃领着研究员,向陈兰君解释,“只是,看资料,国外的运动饮料好像不太加气泡。”

研究员插嘴道:“我是有点担心,这个更像饮料了,跟橘子汽水一样。”

陈兰君浅浅喝了一口,感觉还不错。

“适口性很重要,”她举着新鲜出炉的饮料晃一晃,“至于运动饮料,本来就是饮料的一种,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定位是饮料,又不是保健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饮料要是不好喝,就算功效吹得很厉害,也不会再买第二次。

这种加了气泡的感觉,反而更能让人接受。

谁出钱资助研究,谁就有话语权。在陈兰君投入的四万块面前,研究员没再说什么。

配方一确定,进度就可加快了。

饮料的名字定为“运动力”,直接明了,一听就知道和运动有点关系。包装是请美术系的老师画的,橙黄色的主色调,白色的品牌名,瞧着就明亮有食欲,还格外的有青春活力。

包装方案定好后,陈兰君当即用第四食品厂的电话给鹏程市的可乐厂去电,请他们尽快安排做出一批样品。

鹏程市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几月前,他们引进了一家香江的通讯公司合作建设电话线路,极大的提升了信号的稳定度。所以陈兰君这次打电话过去,异常丝滑。

“确定就是40箱吗?”那边的负责人听到这个数字,语气略显失望。

她立刻画大饼:“这一批只是先行的样品而言,之后会有大规模订货的,你放心,我们是想长期合作的。”

对方毕竟是国际上响当当的牌子,不吃大饼,经理笑呵呵地说:“陈总,我们之前是有过约定的,500箱起步。现在这个数字差的有点多,要不再等一等?我相信你们的订单数一定很多的,一起做也方便。”

这就是不想做小鱼小虾的意思。

再次试探,对方仍是笑呵呵却不肯松口的态度,陈兰君心里就明白了。

她也知道,对于可乐厂来说,这个数字实在太少了,人家机器一启动才就咔咔花钱,数量太少,赔本。

有之前的口头协议在先,陈兰君也不好勉强,之后出大货还指望着可乐厂呢,关系不能弄得太紧张。

虚与委蛇了几句,挂断了电话。

守在电话旁的童彤和庞小芃都换上了一张苦瓜脸。

“兰姐,这……他们是不是不做呀,”童彤忧心忡忡地说,“那我们怎么办?”

“也不是不做,只是这个数量太少了。”陈兰君说。

庞小芃提议:“要么,我们多定一些?毕竟易拉罐的包装只有他们能做。”

陈兰君没说话。

真要按照对方的量来做,那就相当于是提前囤货,风险比较大。

除非是实在没办法,她不想给自己多加压力。

没了张屠夫,难道还吃不了带毛猪?

想了想,陈兰君垂下眼帘,说:“在内地是,可是放到香江,就不是了。”

她重新拿起电话,这一次拨打的是跨境长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