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秋风中,尘土飞扬。
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黑点,随即,这黑点化作了一条黑色的洪流滚滚。
秦国的铁骑冒着风尘从天边而来,战马嘶吼声震天动地。
随着骑兵而来,秦国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前方,吴国的城池矗立,城墙上的士兵举着弓箭长矛,目光透过盔甲的缝隙,一动不动地盯着远方的敌人。
号角声此起彼伏,传遍了整个战线。战马嘶鸣,铁蹄声阵阵,吴国人在城墙、城楼、城门,布下层层防线,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战争。
战鼓声猛烈地敲响,下一瞬,秦国大军如潮水般涌来。
在箭塔上,弓箭手们拉满了弓,放箭如雨。铁箭与铁甲相撞,发出刺耳的声音,震耳欲聋。双方的将士在城墙下激烈厮杀,鲜血淋漓染红了黄砖石。
多日的激战,吴国虽然在一些城池击退了秦军,但是在大部分的地方,秦军的压力和攻势逐渐加强,吴国的军队便在一轮轮的攻击中节节败退。
夜晚,火把照亮了城墙,城墙下,残尸遍地,血流漂杵。
秦不疑带着大军骑马立于山头之上,山风正盛,吹起天子三千白发飘扬。
身后,是座座吴国城池在火光中相继陷落,身前,是吴国国都咫尺之遥。
连日攻防,繁华一时的吴国王都笼罩在一片战火的阴霾中。
城墙下烟尘滚滚,不远处的街道上,战马的马蹄声与士兵们的呐喊声交织成一幅浴血画面。
王宫的深处,鸾凤宫内显得格外冷清。凤椅上,坐着王后宇文涣儿,静静地听着小将一又一个传达的不祥之讯。每一次,那消息都预示着王宫的势在必失。
“娘娘,走吧!”大臣眼角的皱纹中透露出浓浓的忧虑,苦口婆心地劝着,“只要人还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金红的屏风之后,家眷群挤在一处。有的独自瑟瑟发抖,有的这时不安地拽住自己的子女兄妹,试图找到一丝安慰。
宇文涣儿目光微敛,她手指轻触腰间那块碧玉佩。玉佩光滑冰凉,上面雕刻着龙凤呈祥。那是吴伯昭成婚时赠予她的,代表着两人龙凤不离。
思及夫君,宇文涣儿眼眸中有了一丝柔情,但紧随其后的,却是深沉愤怒与哀伤。
她缓缓地站起身,嘴角微微勾起,发话了,“愿意走的,本宫不会拦着。但本宫,不会离开。”
这句话,如同石子投入湖中,掀起了层层涟漪。
殿中的大臣们露出复杂的神情,有的目光游离,有的默然沉思。终于,有那么两三个大臣带着家眷走出大殿,随后更多的人跟随他们的脚步。
不多时,鸾凤宫中只剩下了一半的人。
宇文涣儿轻轻地走到窗前,推开窗子,微风轻拂她的发丝。窗外,那株桃树正在盛开,花瓣如雨般洒落。那是二人幼时,吴伯昭亲手为她种下的桃树。
她伸手抚摸着桃树粗壮的树干,似乎是想从中感受吴伯昭身上残留的暖意。
片刻之后,她转身出了大殿。
大殿外的武器架上列着一排的兵器,宇文涣儿的手指轻轻滑过,最后停在了一根长矛上,它曾跟着她南征北战,锋利无比。
她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秦王无状,毁条约,亡我夫,此仇不报,何以下到九泉去见列祖列宗?”
金色的阳光从浓厚的云层中透出,将吴王宫的青砖红瓦映得更加明艳。
鸾凤宫内,宇文涣儿一身素衣,裙摆在微风中晃动,手中银枪在阳光下折出耀眼的光。
蹄声渐近,尘土飞扬,秦不疑骑着他那匹黑色的战马冲入宫中。马蹄在石板上引起的声响在这片寂静中显得尤为刺耳。
见到眼前一身素衣的女子,秦不疑猛然收马,仅仅几步之遥,他与宇文涣儿相对。
宇文涣儿抬头,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让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青年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银甲金刀,威武异常。
那张俊美的脸在阳光下更显骨骼分明,只是一头青丝不知何时变了白发,束在银冠之中,给他平添了两分冷意。
那双眼看向她,里面无波无澜,毫无生气。
一阵清风掠过,吹得宇文涣儿墨发飘舞。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三个月前杀了她的夫君,而后挥师北上,三个月时间里攻破吴国三十六城。
风儿掠过,将宇文涣儿的鬓边长发飞扬。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间。
突然,宇文涣儿飞身上前,长枪疾刺,那如同灵蛇出洞的攻势,让人瞠目。
光芒中,秦不疑侧身躲闪,虽然动作已经足够迅速,可是宇文涣儿的唱腔却更快,尖锐的枪尖刺破了盔甲,刺进了秦不疑的肩膀之中。
秦不疑的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惊讶,但这片刻之间,手中的金刀毫不留情地挥斩而下,斩破了她的喉咙。
秋风转冷,宇文涣儿的身体在风中摇晃了一瞬,她看向秦不疑肩上伤口,眼中染上了一丝遗憾,而后却如同一朵被风吹落的花瓣,轻轻倒在了殿门口的桃树下。红血从她的颈项缓缓溢出,与那桃花瓣纠缠在一起,映衬出一幕凄凉的美。
耳边的声音仿佛都安静了下来,静得能听到血流落地的声音。宇文涣儿的眼中没有了痛苦与挣扎,只有一片宁静。
*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气,秦不疑站在鸾凤宫里,周围是高大的红墙,脚下黑靴与潺潺血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耳畔,传来秦兵身后的欢呼声,秦不疑极目四望,却感受不到一丝征服天下的喜悦。
“铛”的一声,手中金刀落地,他微微垂首,抚摸着自己胸口的位置,只觉得那里空荡荡的,冷得慌。
“王姬……”
微风吹过,带走了他声音喃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