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外调
◎我可以去跟皇帝舅舅说的◎
御书房里,皇帝看着跪在面前的赵元凯,
“你当真想好了?”皇帝问。
“想好了。”赵元凯道。
“西北的县城不是京城。”皇帝道,“也不是富庶的江南。”
“正因为如此,臣就更该过去。”赵元凯道,“母亲庇护臣多年,臣却不知道世间艰辛,不该。”
赵元凯相信只要跟妻女在一起,一家子待在一起,那么他们就能坚守下来。
“也罢。”皇帝道,“你可问过你母亲了?”
“没有。”赵元凯回答,“母亲是一个明理的人,她爱子心切,必然也希望臣能到西北锻炼一二。”
赵元凯想过了,他就是一个举人,到时候能把县城管成什么样子,那还不一定呢。赵元凯想的就是要是自己没有能力,他有没有回京当官也不重要,也可以在地方。以他这个身份,到最后当一个知府,应该是可以的。
那些人总会拉自己一把,这就是他身份带来的好处。
“好好跟你母亲说。”皇帝道,“若非皇姐,朕也不可能见你。”
一个小小的举人而已,就是那些进士都还不一定能见到皇帝,更别说赵元凯这样的。
“别让皇姐伤心了。”皇帝道。
“是。”赵元凯应声。
当赵元凯从宫里出来之后,他就去了昭阳长公主府。
秦如玥听完赵元凯的话之后,她觉得赵元凯去西北也不错,是该让他吃吃苦头。可再吃苦头,他也不会很苦,他是官员,官员又怎么可能比那些百姓还苦呢。
“什么时候走?”秦如玥道。
“开春后就走。”赵元凯道,“孩子还小,过了这个冷冬,正合适。”
“那就是过年之后了。”秦如玥想如此也好,这个季节太冷了,不适合远行。
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秦如玥也担心这些人在路上发生事情。特别是她的孙女,她的孙女还那么小呢。
秦如玥还没有给孙女弄一个乡君的封号,那是因为她觉得有没有这个封号都好,就看郁淑娴和赵元凯怎么教导孩子。他们夫妻两个人要是做得好,那个孩子也就能做得好。
之前,赵雪贞还在赵元凯的面前,说赵元凯的女儿都没有被封为乡君,说那个沈蔓被封为乡君,赵元凯没有附和赵雪贞。
沈蔓是一个孤女,又姓沈,赵元凯想他们的母亲多半是不打算再生的。他们的皇帝舅舅封沈蔓为乡君,不仅仅是为了敲打赵雪贞那么简单。
而赵雪贞什么都不知道,她就只知道她自己成为笑话。
别人又怎么会去笑话赵雪贞呢,赵雪贞还是县主啊。主要就是赵雪贞自己不想昭阳长公主收养一个孩子,她自己不想,她就在那边胡扯。
“回头,让你二弟那边准备家宴,过年的时候还能聚一聚。”秦如玥道。
如今,是这些孩子当家做主了,秦如玥就不在长公主这边办除夕宴了。
“是。”赵元凯点头。
赵元凯回去家里,他告诉郁淑娴,他们等开春之后走。
郁淑娴原本还担心赵元凯会不会想着他自己先走,又或者大家一起走,孩子还小,都得这个时候走。她不愿意那么快走,她是担心孩子有个万一,就在路上夭折了。
他们能等开春再走,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西北是贫穷一点,也苦一点,但是郁淑娴知道她到时候是官夫人,指不定还有很多人捧着她,那么她根本就没有必要太过伤心难过。去了地方,她也许还能做更多事情。
如果是刚刚穿越过来的郁淑娴,她一定想着她这一辈子都得留在京城。当她经历过那些事情之后,她就觉得他们生活在哪里都可以。
“我姨娘她……”
“可以带她走。”赵元凯道,“不让她多在大姐儿的面前说话,不让她教导大姐儿便好。”
赵元凯心里清楚,如果他们没有在京城,柳氏单独在京城生活难免会遇见问题。就算柳氏改嫁,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好的,特别是柳氏的年纪大了,她又不是昭阳长公主,别人又无法从她的身上获得好处。
倒不如他们带着柳氏走,如果柳氏愿意的话。
“好,可以,我去问问姨娘。”郁淑娴道。
而柳氏知道郁淑娴他们要去西北的小县城的时候,她就说郁淑娴傻。
“女婿就不知道去一个好一点的地方,比如江南那边。”柳氏道。
“富庶的地方很难做出成绩来。”郁淑娴没有说他们夫妻就是想去吃吃苦,让他们能更加清醒一点。等吃一些苦,他们就知道曾经的生活有多么美好。
如果他们只是普通老百姓,郁淑娴想自己确实不敢去西北小县城。但她的丈夫是去当官,那就不一样。
在郁淑娴的前世,还有很多大学生去当村官的,那些人都是得下基层,得去扶贫。郁淑娴就当自己也是去扶贫,等过几年,他们要是不想待在那边,也能想办法去更好一些的地方。
赵元凯是昭阳长公主的亲生儿子,就算他没有爵位,他当官的时候还是能有小范围的选择。同等品阶的职位,他也能去好一点的地方。
“既然是当官了,总得想办法升上去。”郁淑娴道,“我和夫君去西北,未必就是坏事。姨娘,如果你愿意一起走,那便一起走。如果你不愿意一起走,那你就留在京城。”
“你都走了,我留在京城做什么?”柳氏道,“我当然是跟你们一起走。”
“不过……”
“不过什么?”柳氏问。
“就是你不能在我的儿女面前乱说话,也不能教导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郁淑娴道,“徐嬷嬷会跟着我们一起走,她会教导大姐儿规矩。等到以后,有了男孩,夫君也会教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