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新生活
陈昭很快适应了新生活,虽然忙忙碌碌,但是格外的充实平淡。
她遇到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大家走路办事儿都是虎虎生风的,充满了干劲儿和希望。
而她自己,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了,和桂花婶一起忙碌地洗洗刷刷。等到吃了早饭之后,陈昭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空闲的时间,方便她处理自己的事情,比如洗衣服之类的。
然后小饭馆就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了。
刘柱子的厨艺不错主攻掌勺,虎子会给他打下手切菜备菜,而陈昭负责烧火之类的杂活。至于桂花婶和石头,他们俩在外头招呼,一个负责传菜上菜,一个负责收钱记账,五个人都不闲着。
他们这家小饭馆在城里,旁边就是驻军部,许多当兵的会过来打牙祭,所以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陈昭对现在的一切都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她的名字,大妮儿!
但是现在每一天,她都要听人叫上几十遍!
陈昭迫不及待地想要改个名字,鉴于她这具身体的父亲姓刘,陈昭这个原名是不可能再继续用了,但是昭这个字,应该还是有希望保留下来的。
在一支军队路过这座小城,并且接待了其中几位军官之后,陈昭郑重的对刘家人说道:“叔,婶儿,我有名字了。昨天有个大爷给我取了个名字,叫刘昭,意思是光明。”
桂花婶有些奇怪的问道:“昭?啥昭啊?咱也不识字啊,再说,好好的你换名字干啥,大妮儿多顺口。”
石头在一旁插话:“娘,大妮儿多土啊,你看看最近这段时间来咱家吃饭的那些卫生员,她们的名字多好听。我觉得刘昭也好听,那个取名的大爷,肯定是个有文化的人。光明,这意思也好!”
虎子是他们家唯一上过学的,他蘸了点水在桌子上把字写了出来:“日召昭,好名字!”
说罢,虎子又叮嘱爹娘:“阿昭这名字好听,比大妮儿好,日后咱们就叫阿昭,也得告诉别人,都叫阿昭。咱们阿昭眼看着就长大了,明年都15了,一直叫大妮儿也不像话。”
桂花婶看两个儿子都这么说,侄女儿也眼巴巴的看着,也就接受了这个名字:“行,那就叫阿昭。说起来咱们阿昭都快十五了,虎子十八,石头也都不小了,该去找媒婆说说,让她给咱家孩子相看相看。”
刘叔闻言点点头,附和道:“对,这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好容易现在天下太平了,你们三个都该多想想了。特别是你虎子,你今年都十八了,你爹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会走了。”
这猝不及防的催婚吓得陈昭差点喷饭,还好她最后忍住了。
不过虎子还有石头两兄弟,明显没有那么强的忍耐力,两个人黢黑的脸都能看出红晕来了。
“爹!你,你说啥呢,当着妹妹的面儿呢。”虎子有些结巴的说了一句,马上转移话题,“我听前天来吃饭的兵说了,他们会在郊外建个军营,以后就在这里驻扎了,要是这样,咱家的生意就稳了。”
刘柱子和桂花婶见儿子这样,倒是也没有追着问,这事儿也急不来。虎子可是他们的大儿子,那娶的就是他们老刘家的长媳,马虎大意不得。
石头又是高兴又是抱怨:“他们真的不走啦?哎呦,这两个月可把我累坏了,这些大兵是真能吃啊,每到他们休息的时候,总得从早忙到晚。”
虎子也点头:“咱们最近买的菜,可比从前多了两倍呢,爹昨天还说胳膊酸呢。也是,这样一天到晚的在灶台上忙活,确实是累人。”
陈昭也累,她虽然不怕辛苦,但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相同的工作,其实也是相当无聊的。
她在一旁想着,能不能找个什么办法,让他们一家人轻松一点。
盒饭!套餐!
陈昭猛地想起来从前的快餐店,这很适合刘家的这间小饭店。
刘柱子从前是大户人家厨房里的帮佣,跟在大厨身边好几年,勉强学了几手厨艺,能够以此为生。但是他做得好的饭菜也就那几样,谈不上什么花样来,客人进到店里点的菜也都是老三样,但是却要一盘子一盘子的炒出来,确实十分浪费时间。
要是做成快餐的模式,那可就能省许多功夫了。
不过保温是个问题,或许他们需要几口大锅。
铁锅是不敢想了,那东西现在贵得很,陶锅似乎也不错,便宜也好买得到,最关键的是陶锅保温效果比铁锅还要好。
陈昭在心里考虑了半天,觉得还是有可行性,这才开口说道:“叔,我前几天听两个当兵的人说,他们在部队里头都是吃的生什么食堂。大师傅把菜一次性都炒好了,然后到点打饭就行了,不用来一个人做一次。”
“我还听他们说,外地有个东西叫套餐,就是一碗米饭,然后自己想吃的几样菜一样来一勺子。花同样的钱,能多尝几个菜,又不用担心吃不完浪费。”
刘柱子认真地听完了,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东西我也听说过,就是没见过到底是咋安排的。大妮儿啊,不是,阿昭啊,你给叔具体说说咋弄,我听着有点意思。”
看他确实起了兴致,陈昭松了口气,把自己对于快餐店的理解,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等到她说完,虎子第一个支持:“这个法子好啊,这样菜就可以一次性全都炒出来,不必一直待在灶房里头了。不过有几个问题,那些菜凉了咋办?还有,有些菜放得久了,味道就不好了,这也是个麻烦。”
桂花婶猛地一拍大腿:“我知道咋保温,拿棉被裹上!从前那些大户人家用的那个汤婆子,到天亮都不会冷!”
“还可以用炭火在下头烧着,不过炭太贵了,咱家可用不起。”
石头的话音刚落,陈昭也抓紧时机说道:“用热水,咱们买几口大陶锅,再做个大柜子把陶锅放进去,周围灌上热水,应该也能抵些用处。”
一家人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都认为这个方法确实不错。
不过刚刚虎子说的口味问题,确实不容忽视,有些菜就得刚出锅的时候吃,摆久了味道就不对了。
最后还是刘柱子拍板了:“先试试,反正咱家的菜统共也就那几样,能放的就提前做出来,不能放的现炒呗,总归是省了好些功夫了。”
“你爹说得对!”
桂花婶向来是丈夫的忠实拥趸,当即就高声响应了。
陈昭忍不住低头微笑,然后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咱们是不是得提前定好菜单,这样客人点菜的时候报出来,就不用花时间等了。”
虎子拍了拍她的头,夸奖道:“咱们阿昭真是越来越聪明了,行,那就定菜单,只是定些啥好呢?”
石头负责招呼客人的,这个他最有发言权:“辣子鸡!这个客人点得最多,还有红烧肉!其实大家都最喜欢肉了,但是能吃得起的人不多,就是那些有津贴的大兵们,也得好几个人合伙才舍得点一份。”
陈昭想想刘叔做的红烧肉,确实是一绝,入口即化,香而不腻,而且最良心的是,里头是纯肉的。
想着她从前见过的红烧肉,一盘子里头三分之二都是土豆,陈昭有了个新主意:“叔,肉确实贵,但是咱们可以做荤里素啊。”
“荤里素?那是个啥玩意儿?”
“就跟您昨天晚上炖的排骨汤一样,里头放得萝卜也带了肉味儿。我想着咱们在红烧肉里头加点土豆,或者豆腐、海带、笋块,吸了肉味儿肯定也不错的。这样大家既能吃到肉,也不用花太多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