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纠葛 - 暖香云绕 - 林千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暖香云绕 >

第49章纠葛

窗外惊雷阵阵,伴随着暴雨落地的轰响,阿华的声音有些听不真切。程江云在脑中反复确认了好几遍他的话,才低声问道:“你可知道阿民的父母是什么人?”

阿华思量片刻,“阿民提起过,他家以前是粮商,铺子开得不小,在京城也数得上号。”

“阿民姓什么?”

“姓童,童志民。”

“铺子叫何名?”

“童记利民粮铺,父亲给他起名时用了其中的‘民’字。”

利民粮铺,程江云微眯起眼,这家铺子的主人和他的父亲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看来得好好调查一番。

阿华看着躺在案板上一动不动的阿民,眼中闪过一抹不忍,咬紧牙关,诚恳地看向程江云,“望程大人网开一面,容在下带阿民回去安葬。”

“现在还不行,必须查清行刺的前因后果。”程江云毫不犹豫地拒绝。

“可他人都死了……”

“就算人死也不能免罪,”程江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敢当街行刺勋爵在身的侯爷,他已经罪不可赦。”

阿华微怔,垂下双眼没有继续请求,林君暖挨近他悄声关心道:“阿民是不是有个妹妹?她怎么样了?”她对阿民的妹妹没什么印象,似乎听说过她年纪还很小,阿民就这样撒手离世,也不知道她以后的日子该如何过。

“我们会照顾他。”阿华微微摇头,示意小珍无事。

林君暖无声地朝他比了个口型,“算我一个。”

程江云注意到她的小动作,眸光微动,没有说话。

阿华毕竟不是官府之人,不能在停尸房逗留太久,确定刺客的身份确实是阿民,又接受了一番盘问后,等雨势稍弱,他便离开了京兆府,林君暖向人借了把油纸伞,好说歹说才说服他撑着走。

送走阿华她又回到停尸房,程江云半坐在尸体旁的桌角,垂头看着手上的木牌,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需要将阿民的遗体运回大理寺么?”以往大理寺接手的案子似乎都是这么处理的。

“不用,”程江云抬头看着她,“人送走了?”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漠然,又仿佛压抑着什么。

“嗯,阿华说要回去通知兄弟们,等不及雨停。”

“阿华……你们很亲近?”

“是啊,”林君暖十分自然地点头,“我们认识很多年了,他就像是我的……哥哥一样,帮过我许多忙。”

一个是伯府的大小姐,一个是混迹市井的平民小子,像哥哥一样?程江云莫名嗤了一声,也不知道心底那股郁气从何而来,“伯爷和夫人可知道,林小姐有这样一位兄长?”

“当然不知道,”林君暖嘟嘟嘴,抿唇一笑,“为人子女的,谁还没点秘密呢。”

她突然想起一事,踮着脚在程江云肩上轻轻一拍,“话说回来,上次你送我回府时,差点就被我娘撞见了,下次得更小心点才行。”

“夫人……看见我了?她怎么说?”程江云稍稍捏紧了木牌。

林君暖挑挑眉,朝他比了个大拇指,“她没看到你,也是听下人传的信,说你长得好,英俊,帅气。”

程江云凝视着手心没有说话,脑中思考着这些天他忽略了的事,或许需要找个时间去拜访一番下属的家长,才能体现出他这个上司的称职周到。

林君暖也就是随口一提,完全没有察觉到他的“良苦用心”,对程大人出众的容貌极其狗腿地夸奖一番后,她的视线又落在阿民的尸体上。

“阿民一家与侯爷到底有何仇恨,你有头绪么?”

“不清楚,父亲不曾提起过。”

就你们父子俩那个相处状态,能和你提就有鬼了,林君暖没有把自己的吐槽说出来,“说到粮商,难道是粮食买卖上的问题,比如军需粮,赈灾粮,诸如此类?”

程江云沉吟片刻,“先回大理寺吧,那边资料更全。”

“可是阿民……”

“天气湿热,不宜转移尸体,”程江云见她脸上挂着担忧,低声道:“我会交待他们小心看守,不会损害尸体分毫。”

***

程江云看着主簿抄来的文书,神色有些恍惚。没想到有这么一天,他需要靠这种方式来了解父亲这些年的功过成就,委实讽刺。

面前的纸上陈列了建远候程恪慎至今以来担任过的所有官职,以及处理过的一些被记录在册的事务。

建远候虽有侯爵在身,这些年的仕途并不顺利,起点虽然不低,但也经历过好几次坎坷的升降,最高曾担任过户部尚书,但也只风光了两年而已,现在在礼部任侍郎,和以前相比差不多是闲职。

“你看这里,”林君暖伸出指头在纸上点了点,“启康十四年八月,受命监管两湖水患所有赈济相关事宜,想到了什么没?”

她只是信口提了个赈灾粮,万万没想到真的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启康十四年,也就是七年之前,阿民的父母差不多就是那段时间去世,时间也对得上,他们和建远候的恩怨,一定与那次赈灾有关!”

程江云面色微沉,案件牵涉到赈灾,必然和贪墨、渎职等脱离不了关系,建远候从尚书之位上落下来的原因应该也在这里。

主簿抄来的文书上只记载了简单的时间年表,要想知道更具体的信息,还得去翻原始资料,

两人二话不说来到大理寺的卷宗库,找出所有关于启康十四年两湖赈灾事件的记录,大理寺似乎也曾经负责过相关的调查,保存下来的资料非常详细。

问题果然就出在这次赈灾上面。

一批从京城运出的赈灾粮出京后遭遇暴民哄抢,无数粮袋被划开,粮食撒落满地,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这批粮食中竟然掺杂了一大半严重发霉无法食用的陈粮。

当时现场乱糟糟一团,暴民众多,押送粮食的官兵甚至落了下风,人多口又杂,几乎一夜之间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京城。京城正义感爆棚的人不少,竟然有人胆敢对灾民的救命粮食动手,大家伙儿都唾骂不已,圣上也大发雷霆,勒令大理寺严加调查。

负责赈灾的建远候一再强调购粮之事交由手下负责,他完全不曾插手,尽管如此,他不久之后也被降了职。其余人的处罚略去不谈,调查的源头最后落在了京城一家粮店,童记利民粮铺。

官民毕竟有别,哪怕对官员的渎职行为心知肚明,百姓们也没有办法直接对他们如何,于是所有的怒气都被倾泄在了利民粮铺以及阿民一家身上。案子还没落定,京城百姓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消息,都认定利民粮铺就是祸害灾民赚黑心钱的罪魁祸首,毫不顾忌地闯进铺子里,打砸抢夺,甚至连粮仓都被人放了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