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赵礼和赵文锦在文柳巷子赵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带着礼和赵明月一起去李夫子家拜会。
私塾初十才开学,门房直接带着赵明月一行人去私塾后院。作为李夫子最喜爱的学生,赵明月来李家,门房都不用先去通报的。
赵明月禀明来意,李夫子照旧带赵文锦到一边去考校。就算是赵明月的同族,若是个愚笨的,他也是不收的,忒累心。
考校的结果皆大欢喜,李夫子觉着赵文锦虽然不能和赵明月比,但为人踏实,底子也还成,来读个三四年,也可以下场试试。
赵礼兴高采烈的回赵家说了情况,就要去找牙人赁屋子,最好也是在文柳巷子里。
赵文锦留在县城读书,按家里商量的是族长和郭婆子来县城跟着一起住。老两口就烧个饭,洗个衣裳,也不是啥累活。
原本家里是不放心爹娘和文锦三人住县城的,万一有个啥事,爹娘年纪大了,文锦还顶不上事。这不是发财叔家大部分人都住县里么?真要有啥事,喊一声就成。
赵有田也不提让赵文锦住自家的话,家里三个女娃和赵文锦年纪都差不多,就算是同族,住一起也容易让人背后说闲话。
再说,族长家里田地不少,家里有长工,农忙时还得雇短工才能忙得过来,赵文锦在县城读几年书的花费还是不缺的。
赵有田想到这里,心里也是羡慕,自家现在手头有银子了,也只陆陆续续买了几亩田地。
村里人还不知道这个院子自家买下了,他知道村里背后算他家一年的进项,顶天了一年能攒下二十两。就这不少人家已经是羡慕得眼都红了,这要知道他家还买了县城的大院子,那还了得?
赵发财对三个儿子是叮嘱又叮嘱,“咱家挣了大钱的事,都得死死闷在心里。一年买上一两亩地,再有陆续嫁娶的花费,得让人觉着咱家虽然也挣钱了,花得也不少,手头活钱不多。
要是张扬嘚瑟,今儿个东家要盖房来借点,明儿个西家请大夫来借点。借出去了咱得抓心挠肺,日日瞅着咋还不来还钱;不借的话要被人戳脊梁骨,说对族里亲戚不仁,左右都不是啥好事,还遭贼惦记。”
赵发财那么抠的一人,从府城回来,也都几乎家家户户都送了礼,为啥?在送些礼,唠唠府城繁华的同时,也说说他家在府城生活的不易。
“府城老大一条巷子共用一口井,喝水都恨不得省着些。每月得花钱叫人掏茅厕,这都能花出去不少铜子。院子又小,甭说养鸡种菜了,摆两张桌子,边上都放不下一圈凳子……”
“野菜都没地挖去,日日买菜都得花银钱,还好老婆子带了几框菜干。这自家关起门来吃得差些成,穿衣打扮上可不能省,要不然人就得防着你是不是偷儿……”
乡亲们想象了府城的繁华和赵家的实在日子,心满意足。
闲谈起来也是说,“赵家那几项营生应该也是挣钱了,不过在府城还是不经花啊!”
“难怪刘婆子都带上银簪子,银手镯了,咱泥腿子脸皮子黑,穿戴上再差点,在府城不得被人嘀嘀咕咕啊?”
“这要是银钱不多,在府城过日子也不比咱们强多少啊!”
“那可不,租院子要忒多钱,几片菜叶子要钱,一根柴火也要钱,啥啥都要钱,不得花得人心疼?”
……
赵礼要租院子的事,没用到牙人,顾小四就给办妥了。文柳巷巷尾曾家,家里就五口人,全家都是良善的。
老俩口年轻的时候生了两儿一女,就养大了小儿子一个。前两年儿子娶了儿媳,今年刚添了小孙子。
一家人住了三间屋,另外三间隔成一个院子,里头厨屋茅厕都有,这几年都是租出去的。年前租户退了租,现在还空着呢,住祖孙三人正好。
曾家自家住的院子里有井,租户用水直接从隔墙那开的小门进去打就成,住着也方便。离赵家一盏茶的路,租金也不贵,一月一百文。
赵礼和赵有田立时就跟着顾小四去曾家,正如顾小四说的那样,住祖孙三人正好。两间当卧室,一间改成书房,离私塾也近。唯一不好的是院子太小,只够晒个衣裳的,想要种些菜,养几只鸡是不成了。
赵礼当即就交了一年的租金,来时爹娘说了,以文锦进学方便为主。
这次大金几个再跟着去府城,赵家三妯娌都不担心了。
和她们头开始来县城不都一样嘛?刚开始啥啥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住了大半年了,回头一看,自个儿当初可真傻。
担心啥呀?县城的人和村里人一样,不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两肩膀上扛一脑袋?
手里头有银子,去哪都不带怯的。这从县城去府城也是一个理,爹娘他们都待熟了,能挣那老多的银子还怕啥?
初九,刘海刘河两兄弟开工,一大早就赶着车来到赵家门口等着。
赵有田三兄弟带着大金几个,大包小包的往车上放行李,刘婆子亲眼盯着,看几框菜干和香肠放妥当了才放心。一路冷飕飕的到了府城,直奔四水巷子的家。
慧娘和刘婆子带着大金几个擦洗屋子,赵发财去小街上叫了汤饼来吃。路上赶时间,早晚还可以吃点热乎的,中午都是啃冷冰冰的干粮。
这会在熟悉的屋子里,热热的一碗加了肉的,油水足的汤饼下肚,整个人都活泛了,回家后的闲适感,让人安心喜悦。
慧娘第一时间查看了藏在屋里的金锭子,各处的数量都不差,这些天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银钱少了让人发愁,这银钱多了,也时常得提着心啊。
赵明月看着她娘如释重负的样子,悟了!
难怪这年头有钱人都喜欢买地、买铺子、买院子呢!银钱放在手里会担心各种丢失,存钱庄担心票据的保管,还得给钱庄保管费,花出去变成固定资产才放心。
买房置地的时候,花些手续费,将房契地契在衙门里头备案,就算是一时不察丢了,本人也能去补办,银钱丢了可就是真丢了。
歇了一晚上,大金几个一早起来又生龙活虎,面上看不到半分路上的劳累了。
慧娘和刘婆子起得晚些,路上诸多不便,她两吃喝都尽量少了些,精力也跟年轻小子没法比,不歇几天回不过劲来。
赵明月按一贯的时辰起来背书,看到厨屋是赵发财在做早饭还吃了一惊,再一听,她外祖父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嗐,自从知道了香皂的价钱,每月能从慧娘手里领一两银子,她外祖父就整日都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了,家务活也越做越多。
赵明月一次听见赵发财给大金几个说娶媳妇经,“这娶媳妇啊,先得看面相,得是看起来就脸圆圆的,有福气的。你们阿奶就是个有福的,生了慧娘,这不慧娘也是个有福的,生了明月,这不咱一大家子都跟着享福了?”
大金几个万分认同,点头如捣蒜。赵发财来劲了:“我知道你们几个小子心里想啥,娶媳妇得娶好看的是不?这没啥不好承认的,这么想就对了!
你们阿奶年轻的时候也还成,这不你们小姑姑打小就长得俊?明月自是不用说,随了我,比我当年还强上不少。这人要长得俊,看着就机灵是不?这一机灵,脑瓜子就好使。
所以说你们想娶个俊的当媳妇,这事没毛病。你们阿奶也跟你们娘通了气,十里八乡,满县城的,瞅着俊的给你们寻摸。就咱家现在的家底,给得起聘礼,县里谁家的好姑娘都娶得来。”
大金几个眼里都要冒星星了,赵发财喝口水,看着几个孙子敬佩的眼神,心里得意。
也就是赵大虎命不好,去得早,要是还活着,看着明月现在的出息样,不得庆幸自个儿当初舍得出聘礼,娶了慧娘,才能有明月这个光宗耀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