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番外二游玩 - 给重生的小姐当丫鬟 - 南方早茶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4章番外二游玩

第124章番外二游玩

巡游完各州,已经是建平五年末了,两位太后上头没了人管,活得那叫一个潇洒肆意。

“这个戏班子不错,等会儿问问他们可愿意入宫常驻,得了空咱们时时听上一听,有趣得紧。”李安宁与慈慧太后说,宫里无趣,消遣时间的法子就那么几个,听戏、赏花、观舞,都腻味了。

“这主意不错。”慈慧太后点头,“还有那两棵桃花,叫人移植回京都,这宫中无桃花,哀家总觉得少了些好景色。”

说起宫中无桃花这事,还与先帝有关呢。因着先帝的生母曾经是照料御花园桃树的宫女,以此被人耻笑,先帝登基后,下令御花园不许栽种桃花,慈慧太后曾一度觉得遗憾,不过那时她拗不过先帝,便也只能把爱桃花的心思藏在心里。

“启禀两位太后,大皇子妃身边的宫女递了口信进来,问大皇子妃能否给两位太后请安。”这儿离宜州行宫很近,大皇子妃见两位太后呆的时日长,动了想要回京的念头。

如今皇帝都已经登基五年了,身为先帝的长子以及他的皇子妃竟然还没有被封为王爷王妃,依旧被叫着皇子与皇子妃,多尴尬无颜面。

慈慧太后先是看了看李安宁,大皇子两年前酒醉后落水,已然不在了,但她可没有忘记,大皇子是因为甚么而长居宜州,不知李安宁会不会恨屋及乌,“昭懿太后,你觉得呢?”

“那便见一见,她的一双儿女哀家还没见过。”李安宁其实对于大皇子的死存疑,不过对她有好处的事,她自然不会让人彻查。

“说起来,新帝继位册封了好些兄弟姐妹,唯有大皇子与大皇子妃被落下了,而今大皇子不在,只余下后院的一众妻妾与儿女,咱们不好继续让她们惶惶地呆在宜州,慈慧太后,你认为如何?”李安宁看向慈慧太后,大皇子没了,她不会为难大皇子妃,把大皇子妃及她的儿女带回京都安抚一番,于她于皇帝都是利于名声的好事。

“你决定即可。”慈慧太后端起茶喝,她只是个空有名头的太后,不管这些闲杂事。

“派人跟大皇子妃说一声,哀家与慈慧太后想见一见她们,让她与两位侧妃并皇嗣们一同前来。”李安宁吩咐。

大皇子妃郭氏得知两位太后娘娘肯见她,一时间喜不自胜,与贴身宫女佩瑶说道:“看来我的谋算没有落空,合该这样,合该这样。”她掩面而泣,为自个,也为她的孩子。

“这是喜事,皇子妃可别哭。”佩瑶安慰,她知道皇子妃有多不易。

“快快把我先前给孩子们准备的衣裳找出来,还有去知会陈侧妃与王侧妃,让她们也妥善仪容仪表。”郭氏说,她暗想,大皇子啊大皇子,你的死能消去昭懿太后的恼恨就算大功一件了,死你一个造福整个皇子府,大善!

也不枉费她筹谋许久,才让他死的不惹人怀疑。

过了三日,郭氏带着人先去给慈慧太后磕头行礼,随后才见到了昭懿太后李安宁,她对昭懿太后的态度要更为尊敬,毕竟这一位可是能决定她将来荣耀的。

“多年不见,哀家都要认不得你了。”李安宁说,上一回见面还是随着先帝南巡,大皇子与大皇子妃跪在行宫门口,她作为贵妃随行,偶然瞥了几眼二人,后头郭氏还送了好物件给她。

“劳太后娘娘记挂,是妾身的不是,没能回到京都给娘娘尽孝,还请娘娘恕罪。”郭氏对着李安宁行大礼,她身后的两位侧妃亦是诚惶诚恐。

郭氏这话倒是有趣,明明不许她回京的是先帝,偏偏她说自个有罪……是暗说她知道了大皇子与她不对付了吗?

李安宁莞尔一笑,“还不快起来,哀家还能怪你不成?只不过这几年先帝驾崩、新帝登基、太皇太后薨逝……凡此种种大事让哀家与皇帝忙不过来,疏忽了你们也是有的。”

“陛下与太后娘娘紧紧顾着家国大事才是正理,妾身等人在宜州居住乃是小事,主子们顾不到实属正常。”郭氏是个聪明人,听见昭懿太后扯了由头遮掩,她便顺着说。况且,昭懿太后的话也不假,大事当前,她们这些不重要的人谁会在意?

但现在不同了!

李安宁很满意郭氏的识相,“坐吧,上饮子,孩子还小,喝不了茶。”

“谢太后体恤关怀。”郭氏坐了,与李安宁好一阵你来我往的官话,她捧着昭懿太后,又说道:“妾身与孩子们久居宜州,不能时时在太后跟前尽孝,而且,自妾身成婚以及孩子落地,都还没有见过京城风光,甚为遗憾,只能借旁人之口略微了解一下京都,于孩子们的眼界不利。”

她不能回京,但孩子总归是皇家子孙,不能一辈子呆在宜州吧?

李安宁听出了郭氏的言外之意,笑着说道:“昨儿哀家还与慈慧太后说起你们府上的皇嗣们,按理,他们该怎么办京都受学,才为正统。哀家思来想去,决定带你们回京,与皇帝商议,给大皇子追封,你们三个得个尊位,也能在京都有脸面,出去交际亦能顺畅。”

作为不被先帝待见的皇子,大皇子可谓是受尽了冷眼,连带着郭氏与两位侧妃也是被欺辱,宜州的世家夫人们倒不会直接说她们坏话,只是孤立她们,不与她们交谈,长此以往,宜州上下竟把皇子府的女眷们视若无物。

而要是能回京,还能成为王妃与王爷侧妃则大为不同了,起码,能叫所有人看出来,皇帝与太后关心她们。

“太后娘娘善心仁厚,妾身等人喜不自胜。太后,若妾身能回京,必定日日入宫陪伴太后。”郭氏也算投诚了,甘愿困着自己也要为孩子们谋一条出路。

“不必,你方才说没见过京城风光,待回京就四处看看吧,何必陪着哀家这把老骨头。”

“太后娘娘是长辈,又是主上,妾身自然该服侍在侧,娘娘这话便是折煞妾身了。”郭氏捧她,她心中喜得不行,得了昭懿太后的话能回京,她的将来便有光了。

“瞧你嘴甜的,果真是个妙人,往后你的孩子学了去,必然能把慈慧太后与皇帝哄的高兴。”李安宁朝着两个孩子招手,又看向捧着锦盒的宫女们,“这是哀家给你们准备的见面礼,长者赐不可辞,来,我给你们戴上。”

两个小孩的礼都是一样,一副项圈,从她的妆奁里挑出来的,好看得紧。

“谢皇祖母。”一男一女都不大,奶声奶气的模样让李安宁多了一丝真实的喜爱。

“哀家与慈慧太后不日即将返京,你们是打算随行,还是过后把宜州的事儿料理完再行进京?”

“回太后娘娘的话,皇子府的一众大小事情不多,妾身很快就能处理好。”郭氏说,这便是想要跟着了,在她看来,借昭懿太后的威势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她不会浪费。

“如春,等会儿你让人去办。”

等郭氏带着人离开了,南枝才出声,“瞧着这位皇子妃一如从前机敏、懂事,倒是让大皇子捡着便宜了。”郭氏不入大皇子府上也能当好一个主母。

“是了,我喜欢有眼力劲儿的人。”李安宁意味深长地擡头,“先帝不肯给她们的东西,由皇帝来给,外人自会称赞皇帝仁慈。再一个,皇嗣的确不宜长久在外。”

就这般,皇子府上的女子与孩子们皆上了马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到京。

京城,皇宫东门,皇后携带着后宫妃嫔们齐齐等候,她亲自扶了两位太后下轿,温和地回话,“宫殿儿臣都命人打扫好了,母后只管舒心。”

“皇后贤德,哀家没甚么不放心的。”慈慧太后也给面子,夸了一句,一年多没回宫,她扫了一眼皇帝的后妃们,有两个生面孔。

郭氏暂且住在宫里,皇后也已经打点妥当,她随着李安宁去了宁康宫,说道:“母后,您先前传信回来,儿臣听陛下说过一嘴,他会给大皇子赐爵位,封号都拟好了,安王,郭氏为安王妃,南大街那边赐一座宅子。”

“安王,这个字很好。”李安宁拍了拍皇后的手,“只要她们本本分分,一世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你与她不远不近的处着就是,要是不想见她,也可拒了。”

“母后待见她,儿臣怎敢给郭氏脸子瞧?”皇后说,“有一事母后许是还不知道,文国公府的二公子得中探花郎,安国公府与陛下透了口风,想让他家二公子尚福顺公主,陛下还没答应,说要问一问母后您的意思。”

比起郭氏,这才是大事。

李安宁来了精神,与皇后好一顿你问我答,福顺是她生的,怜爱个不住,驸马爷要挑最好的,安国公府的公子身份也还够得上。

“只是他中了三鼎甲,怎么会想要尚公主?”

“他一心在学问功课上,为人正直,不是走官场的好料子,他父亲便打算让他有场富贵日子过着就罢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