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偶得一鹿
◎山中仙子甚美◎
方氏也看出来婉淳仿佛不喜欢刘娘子,婉淳对相熟的人向来好脾气,少有长公主的威严,今日却话很少。
按理说,婉淳和周聿昭也没有什么交集,她初初回京的时候,倒是传闻不断,都说周聿昭是太后给她定下的人。两人年岁相当,相貌也相配。
但身边人都知道她不想成婚,她入京后身体就不好,和周聿昭更是见都没见过。所以忠义候府后来和御史刘大人之间的官司,到他成婚,都没人提到婉淳。他的夫人名声即便不怎么样,她应该也不会憎厌。
方氏好奇归好奇却不会多问。
赵幼澄是倒也不是讨厌,她只是心思不在这些上面。
她从搬到别院开始,就很忙碌。刘娘子来她很只是惊讶,但也不至于憎厌她,她从前讨厌也不过是她要拖裴岘下水……
但有些心思,是不能为外人道,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允许多想。
她和裴岘的事情,在她心里,也仅仅在她心里,关于裴岘她谁都不会提起。她连自己都不曾察觉,心里对裴岘的占有如此霸道,霸道到不允许任何人靠近染指。
刘娘子对她的冷淡仿佛毫不在意,只管和方氏坐在那里细细观察。
赵幼澄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山中清凉,但是湿气重。因为书怕潮湿,书房里铺了木板,又加了一层蒲席,她就光着脚踩在蒲席上,一身宽松白长袍,一根白玉簪子随意自然,仿若山中仙子,飘逸自在。
刘娘子心里没来由生出一种羡慕来。
她是如此的不同,连高傲都显得格外特别。
三人安安静静的在书房里断断续续的聊天,听到外面的吵闹声,赵诚和赵琰结伴回来,两人都是一脸喜色,等冲进赵幼澄的书房,才看到房中还有人,赵诚这才收起笑给和刘娘子打了声打招呼。
刘玉娘起身规规矩矩道:“见过殿下。”
方氏笑说:“你们这是满头大汗,遇上什么好使了?”
赵琰等不及赵诚慢条斯理地说,急着答:“我们抓到鹿了,姑姑、母亲快和我们去看看!”
赵诚也眼睛亮亮的看着赵幼澄。
赵幼澄手中还握着笔,笑着问:“当真?”
赵诚略有些矜持,笑说:“一头有白色花点的小鹿,很漂亮。”
赵幼澄握着笔起身,透过大开的窗像外面看了眼,赵诚见她光脚,甚至将鞋给她找来,她趿拉着鞋,跟着两人一起去看。
一行人穿过前面的正堂,小鹿已经牵到前面的院子里了,赵幼澄还没有见过活着的鹿,也觉得惊奇。小鹿像是有些受惊,其他人围在面外,她靠近后它也不躲,靠在她身边,一动不动。
她看得笑起来。
此刻她像山中仙子,握着笔站在鹿旁。
赵诚说:“阿姐这样,最适合入画。”
她轻笑起来:“是吗?”
方氏笑着说:“这样看过去,最是……”
方氏也觉得她看起来实在有些不同。
那两位叶姓兄弟早已经和李嗣同取了纸笔,寥寥几笔,已经勾勒出了神态,男子作画和女子不同,挥墨泼洒,重在神韵。
在场的纷纷效仿,开始不准赵幼澄出来,都开始围着她作画。
等都结束后,赵幼澄看了眼,是有几分山中仙人的意思。
这画她很喜欢,不光她喜欢,在场的人都很喜欢,刘娘子也被她的飘逸神态吸引,跟着方氏站在一侧,看着赵诚和赵琰也跟着起笔。
她小声问了疑惑很久的问题:“殿下是在修书吗?”
方氏其实也不清楚,但依旧笑着说:“她藏书多,又爱惜那些书,平日里也要修补撰写。”
刘玉娘得了模棱两可的答案,也不再问了。
赵幼澄问冬凌:“这能养吗?”
冬凌也不太清楚,看了眼彭懿还有他身边的几位亲卫。
彭懿主动说:“可以养,就是麻烦些。这小东西胆子小怕生。”
赵幼澄:“那就看看庄上的农户看谁能养,养起来吧。”
别院的总管满口答应,立刻去安排了。
一群人还在围着鹿,研究这鹿是哪里的品种,大概有多少。
一众人整日没事干,上山打猎,日日都有猎物。
赵幼澄见他们满是热血,和冬葵说:“让人准备炭火,去酒窖里搬酒,把那边院子清理开,让他们自己烤肉去吧,这里闲静,给他们找点事做。要不然太寂静了,他们呆不住。”
都是军中出身的人,哪里是山野中能困住的。,打猎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消遣罢了,陪着两个小孩子整日满山跑,也是无聊。
她都怀疑裴岘是故意惹人眼的,明明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是军中人。
彭懿身边的几个亲卫听得已经笑起来了,可见骨子里野着呢。
赵幼澄只是吩咐了一声,也就不再管了,转身往回走。
赵诚还在想把刚才的画完成,方氏拘着儿子进书房不准他去凑热闹,那边处理猎物实在是血腥。
刘玉娘无人顾及,难免显得有些尴尬,但冬青不会让人觉得失礼,照顾她说:“刘娘子里面请,虽然山中凉爽,但这会儿日头还在,难免有些热。章嬷嬷做了酒酿圆子,新酿的米酒,味道极好。您等会儿尝尝。”
刘玉娘冲她笑笑,便跟着她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