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定太子 - 太平歌 - 顾青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太平歌 >

第118章定太子

◎择日入主东宫◎

赵晖知道现在朝中很混乱,江南文臣并没有偃旗息鼓,只是因为高关澄死了,他们畏惧于他手里的刀,因为他手里握着辽东以及京畿兵马,江南大营尚且在文官手中。

庆王在江南犹如太上皇一般,江南士族乡绅对他多是奉承,他也知道。

也可能是他有意放任。

他放纵庆王在江南揽财,放任庆王府的人在朝中活动,或者也是想看看,赵诚或者是周太后会不会有什么动作。

只是至今,宫中都没有任何消息。

他想起来莫名有几分寂寥,大约是周太后这次赢了吧,她的耐心变长了。

而他已经没时间和她耗了。

延嘉殿中,周太后见宫中的嫔妃相偕而来,她已经等了那么久,不在意这会儿了。

最着急的人,反而不是她了,是宫中的这些妃嫔们。

云姑奉茶后,其中一位嫔妃问:“等除夕的时候,我等陪母后守岁。”

已经进了腊月,延嘉殿内温暖如春,周太后想起弟弟的信中所猜测的。

淡笑说:“只要你们不嫌弃我年纪大,那就除夕那夜,都来延嘉殿用晚膳。一家人和和美美再好不过了。”

可见陛下的身体不好,这些人也开始为自己的往后考虑了。

赵诚能不能承嗣,宫中这些人很关心,若是赵诚承嗣,她们只需要跟紧周太后,往后几十年或许还能有个着落,若是庆王世子承嗣,她们都不知道去拜哪座佛。

周太后任由她们靠拢,等人散去,她才问:“听说裴家的驸马被革职,阿鲤那里可又说什么?”

文襄:“不曾,太微宫闭门谢客。”

周太后叹了声:“老身这个孙女,心肠之狠胜过男儿。赵诚倒是心肠软,可就是太过绵软了。”

她对赵诚的印象,还是赵诚好说话的很,说什么赵诚都不会反驳,谁说的他都能听进去,他又依赖赵幼澄,对往后继承大位,还是有影响的。

赵幼澄因为裴岘被革职,特意回了趟裴家。等从裴家回来,她才开始回想这件事。

等见了冯唐和冬凌等在上京城的人后,她才和裴岘确认:“周宪实,是不是在庆王那里下注了?”

裴岘问:“怎么会这么想?”

赵幼澄终于和他说实话:“我盯着他很久了。在最初入京的时候,我曾在那间书画楼上看到的不可能出现在市面上的画,就是他的。我不知道是不是侥幸,可没多久我就遇刺,之后就断了消息。周宪实从前是江南派文官,这一点我可以确定。可后来你也看见了,他在淮南赈灾中脱颖而出,入了陛下的眼。陛下想用他抵制内阁中江南派的人,效果很不错。可他是个很务实的人,沉默话少,独来独往,这样人的很危险,是不是?”

裴岘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对周宪实这么关注,很少人会盯着周宪实。

若是她说是直觉,他是相信的。

可是赵幼澄说:“我一直怀疑那次遇刺,是他对我动手。他不希望文敬太子一脉有人活着。”

因为他需要皇祖母为他挡在前面,他想要权倾朝野,他想摄政,他想要的很多。

只是现在没有机会了,康亲王没死在广州,高关澄死的太突然,阿弟康健且是陛下亲自带进西苑,而不是前世那样,他们姐弟被皇祖母扣留在延嘉殿等着陛下驾崩,而阿弟顺势登基,只相信周宪实的辅佐……

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样了。

她已经不惧怕周宪实了。

“周家在江都,庆王殿下也在江都,至于你说的下注,也是有可能的。”

赵幼澄见他说的不确定,但是她相信自己的直觉。

她太了解他们了,现在的阿弟比起赵旭,更显然庆王一脉更需要他。

“不用管他们,昨日康亲王府的老夫人给我送来一些辽东的参。”

老夫人几乎和她明说了,宗亲会选赵诚。

江南的弹劾的折子还是源源不断,这次弹劾的是张克定……

腊月初三,马廷庸上奏陛下还政于嫡支,文敬太子一脉只剩赵诚嗣子,且已封王。不可过继。

张玉等人附和,但又提议可择庆王一脉为嗣子,陛下子嗣继承才是正统。

吕大人也附和了张玉的提议。

内阁中分成了两派。

在西苑的左书房中,陛下申斥了马廷庸,并散了议政。

这个信号实在太清晰了。

上京城立刻变了模样,庆王府门庭若市,庆王妃更是几次进西苑探望皇后娘娘。

腊月初八,马廷庸告老,陛下挽留。

腊月初十,马廷庸再次告老,陛下准了。

朝中已经分派清晰,陛下这个信号让人几乎明了,他就是择庆王世子,继承大统。

赵幼澄也拿不定主意了,毕竟陛下的决定才是最终的决定。

她甚至开始和裴岘商量,赵诚的封地请在哪里,或许她带赵诚回姑苏去。

她的担忧都写在脸上。

连延嘉殿的周太后都召婉淳公主入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