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三个人的绊
三人讨论并不只有这一次,自这以后就每天上演,而且越说越“真”,越说越“疯”,已经从想法是否可行的讨论上变成如何实施“杀人计划”。
戚晚精神上的“疯”自不必说,她的脑回路本来就极端,郗晨和辛念却不然,她们原本是普通人,却因为不普通的经历,他人的逼迫,因年轻以及缺乏背景而不知如何处理的现状,种种外界因素逼“疯”的。
做“好”人实在很难,别说做好事了,哪怕什么都不做,只单纯保有善良、厚道,对她们来说就已经不可能。
人善被人欺,这是这段时间以来郗晨和辛念最大的体会。
那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底线一再被拉低,她们每天都在自问,我这样坚持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要谨守底线,这样对付得了恶人吗?
当然与此同时,戚晚的谎言也一再堆砌。
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圆,戚晚心里清楚一定不能透露她和张大丰的血缘关系,她是个旁观者、局外人,但要表现出来与她们感同身受。
于是她开始“勾勒”自己的故事,比如张大丰表面上讨好着安闲,认为娶个“才女”更有面子,而他私下里却一再占戚晚的便宜。
戚晚说自己每天都在做噩梦,梦到张大丰已经和母亲安闲领证,还突然闯进她的房间□□她。
做噩梦倒是不假,但噩梦的内容是一家三口的“和乐融融”。
就因为这层心魔,戚晚的呕吐症反反复复,隔两天就要去医院报道一次。
戚晚也没有对郗晨、辛念隐瞒自己去精神科的事,连诊断单都拿给他们看,上面清晰地写着焦虑躁郁。
就这样真真假假的掺杂在一起,郗晨和辛念根本不会往另一个版本去想。
三个人的关系一时间达到前所未有的稳固,全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此期间,戚晚也不止一次的去查阅资料,或看书或上网,或去问精神科的医生,她是很聪明也很清晰的,她自认并没有外界所说的精神分裂者大多逻辑混乱的情况,她也查阅了反社会人格和反社会倾向的区别。
她坚定地认为自己并不是精神分裂,因她逻辑非常清晰,谁知一转眼又听说,有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是高智商人才,不仅逻辑清楚,知识渊博,其中也不乏博士、高知,这种人在某一领域有极高的天分才能,也曾有重要贡献。
天才与疯子仅一线之隔,或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旦涉及到“杀人计划”,戚晚便真的开始研究起来可操作的步骤,这是她的强项,幸而她们三个人在分工上并不冲突,还能互相配合。
就因为每日将精力专注在这件事情上,戚晚睡觉的时间更少了,但奇妙的是,她的焦虑有所缓解,也不知是否因为心里有了一层暗示,认为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到头,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兴奋、雀跃。
另外还有一件事戚晚看得很清楚,那就是尽管她不愿意,但她还是继承遗传了安闲的一些特质,尤其是缺点。
比如“懒”。
她知道如果没有被逼到绝境且想反杀的郗晨,没有胆大的辛念突然介入,就算自己有再多“弑父”的想法,也只会局限在思想层面。
她永远都不会去实施,她就是那种“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到最后只会逼疯自己,住进精神科。
而现在的分工就很好,她负责想,郗晨和辛念则去实现。
至于辛念,大概就是郗晨和戚晚中间的调和剂。
如果这件事只有郗晨和戚晚,大概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她们都是理智的,但一个是决绝的理智,另一个是疯狂的理智。
辛念的理智则属于另外一种,带了点现实,提出最多“万一”的也是她。
就好比说在戚晚思考的步骤里需要一个关键人物,最好有力量,有行动力,还得愿意帮助她们,不管这种愿意是出于同情还是什么。
辛念问:“你的意思是,万一发生暴力冲突,咱们需要一个男人。”
事实上这种“万一”是戚晚认为大概率会发生的。
戚晚回道:“如果对上张大丰,咱们有信心三打一吗?这不是咱们擅长的东西,为什么要拿自己的短板去对付他的长处?”
“男人,愿意帮忙的男人……”辛念喃喃着说,同时在思索人选。
戚晚提醒道:“还不能是毛躁冲动的小男生,最好有些人生经验,临危不乱那种。”
辛念:“呵,我倒是想认识这种人。”
戚晚转向一直在沉思的郗晨,问:“晨晨,你有什么人选么?”
郗晨醒过神,安静两秒才道:“你说的条件,我认识的人里有一个很吻合,但他是靳寻的人。”
辛念:“就是你之前说的一直帮你安排生活的那个,姓周?”
郗晨点头:“其实我和靳寻的联系也一直靠他,我没有靳寻的联系方式。”
戚晚:“这说明靳寻根本不打算长期将你留在身边,要是将来你这里出什么岔子,他要摘清也很容易,肯定是那个姓周的来扛。”
辛念:“那……那个姓周的,人怎么样?”
郗晨和戚晚又一同看向辛念。
戚晚率先道:“我倒是希望他是一路货色,利用起来不会愧疚。”
辛念:“可要是一路货色,他能心甘情愿帮咱们杀人?”
戚晚:“咱们走到这一步也不是心甘情愿的,都是逼出来的。”
辛念:“你的意思是也逼一逼他?怎么做?”
郗晨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她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周长生五官分明线条犀利的那张脸,她还不知道他的具体年龄,只是目测三十几岁,但他说他有个儿子在上高中,还有个女儿跟前妻去了外埠,这就说明他大概快四十岁,或者已经四十岁了。
她见过他在夜阳天出入,为她挡开那些酒醉的客人,也见过张大丰对他的“礼让”,因为他代表了靳寻。
周长生是有些身手在的,处事冷静有分寸,脑子清楚,但有一件事她感受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周长生对她有好感。
她说不出那是因为一个即将迈入中年的男人,对年轻美貌无害却又处境凄惨的异性所表现出来的怜惜,还是因为独身多年,突然和她这样的女生日日相见,偶尔还会聊天,而产生的异性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