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黑夜的自赎
短短三天时间,林新蓄水库打捞尸骸事件终于在互联网上浮现,不少已经得知消息的网友纷纷晒出照片。
留言区还有不少大神出现,根据已知的有限线索分析情况。
照片里可以发现几个重点,有些骸骨是散落的,有些骸骨是被装在麻袋里的,但麻袋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骸骨、衣物和麻袋的破损程度可以大概推断出死者的死亡时间,不过范围比较大,不够精准。
再根据一同打捞上来的部分麻绳,即便是小学生都能推断出这些绝对不是普通的溺水意外,而是故意杀人案。
但因为打捞上的物品都有磨损、失色,需要进一步通过刑事技术复原,才能得知它们是否和受害者有关。
有细心的网友数了一遍,说照片抓拍到的,粗略估计有十几具尸体。
但也有网友说十几具太扯了,但是七八具应该跑不了。
不少网友提出疑问,难道蓄水库附近有一个杀手组织吗?这太吓人了吧!
下面有人回答,多半涉黑,这些受害者生前可能也不是什么善茬儿,如果是普通人,都没机会结这么大仇。
也有网友说,要真是杀手组织也是不怎么聪明的组织,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居然只认准蓄水湖这一个地方,就没想过万一发现了就是一锅端了吗?
下面有网友调侃,害,就是侥幸心理,我一个朋友跟隔壁邻居偷情了十年都没事,就以为一辈子都不会有事。
底下开始歪楼:我有一个朋友想知道你朋友的故事,后来咋样了?
尽管林新警方一再三令五申,案情不能对外透露半句,但因为蓄水库附近目击群众众多,如今网络又发达,消息很快炸开,还惊动了省里。
省里派了人下来,紧急成立专案小组,调查询问的第一大方向就是蓄水库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要说看管蓄水库的人不知道这事,傻子都不信。真不知道,那就是玩忽职守,如果知道,最轻程度也是协助杀人。
当然,要破获案件,受害者身份一定要尽早核实清楚。
经过数日核对,受害者名单已经出来了第一份,周长生的名字赫然在列。
林新警方也询问过周淮,知不知道周长生失踪之前见过的最后一个人是谁,那段时间都和谁联系过,知不知道和他一起失踪的是否还有其他人,比如他的朋友。
这话周淮一听就明白了,必然是经过刑事鉴定,发现还有另外一具骸骨和周长生有关,同样都沉湖了十来年,兴许用来捆绑的麻绳、麻袋都是一样的。
周淮没有跟警方透露张大丰,以及辛念三人,只摆出一问三不知的态度,并声称自己当年在住校上高中,不是每天都见到周长生,也不清楚他在外面的工作和交友情况,只知道他是给一个姓靳的男人打工。
“靳”。
这个姓氏警方并不陌生,何况最近还在网上频繁出镜。
周淮的意思很明确,他就是要将火往靳寻身上引,索性就在警方的追问之下,这样说道:“我只听我爸说过那么一次,他说那个老板年纪不大,只比我大几岁,家里很有钱,是个富二代。但他不是林新人,好像是春城人,隔一段时间会来林新一次谈项目做买卖。他来的时候,我爸就比较忙,要帮他处理很多事情,还要当司机,他不来的时候,我爸就轻松一些。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十二到十三年前,谈项目,春城人,姓靳的富二代。
这所谓的老板身份已经呼之欲出。
当晚,周淮在电话里将这段口供转述给辛念,辛念一听就有点上火。
但她安耐住自己的脾气,且还记得黎湘去法国前的嘱咐,这样说道:“我知道你恨他,你希望警方能快点查到他身上,不要浪费时间。但周淮你想过吗,就算你没有明确的透露,让警方自己去查,他们早晚也能查到这条线,这并不难。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靳寻已经疏通好关系,就算警方知道和他有关,你也不会等到你要的结果。你太着急了……”
“难道让我说什么都不知道,每隔一段时间就追问一次结果,得到一句‘我们还在侦办中’这样的答复?”周淮反问。
“我不是让你一直等。”辛念说:“而是现在还不到打草惊蛇的时候。如果咱们能拿到更确凿的证据,达到摘都摘不清,推替死鬼出来都没用的程度,到那时候就算有人要包庇他,舆论和群众也不会放过他。只要舆论高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扭转形势的。”
“这就是你们商量的结果。”周淮冷笑着说。
这个你们,自然也包括黎湘在内。
其实周淮都明白,他父亲的骸骨浮现的不是时候,黎湘还没拿到股权,辛念也在摇摆,之前说是合作,但到了这一步她们都成了阻力。
靳寻还没出手,她们就先一步跳了出来。
他心里有气,却还不能立刻翻脸,因他知道自己力量微弱,还需要她们手里的关键性证据以及证词。
但周淮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面对旧案,没有涉案人可以做到完全坦然。
周淮说道:“其实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人都是自私的,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每个人都会做出利己的选择。这个案子往大了说就是故意杀人罪,我让你们站在我这边也不现实,所谓的合作也只是还没有发生利益冲突之前的缓兵之计。”
这话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希望你知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辛念试图解释道:“举个例子,《西游记》里但凡有后台的妖怪,最后都被接走了,没有后台的都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了。是棒子有眼睛吗,不,是用棒子的人懂得人情世故。假如有一天警方告诉你凶手找到了,但那个人你根本不认识,他只是当年动手的人之一,这样的结果你愿意接受吗?”
周淮没接话,他心里清楚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
如果真的发生了,他除了认还能怎么样,难道指着警方质问,他背后还有人,你们为什么不抓?
类似的事他在牢里听了不少,要见识社会的黑暗面,人情权势利用到极致时,就去监狱看一看。
辛念这边仍在讲道理,持续好一会儿周淮才回道:“我的口供已经给了,不能撤回了。你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辛念:“我只是劝你点到为止,如果他们再问你,你就说只知道这么多。”
周淮没有回,隔了几秒直接切断电话。
辛念也没有再打过来,她知道周淮需要冷静,需要消化,何况她作为当年的帮凶之一,竟然劝受害者家属点到为止,已经是得寸进尺的要求了。
就这样,电话两头,辛念和周淮各自发着呆。
其实裂痕早已存在,但就在一刻,他们似乎都听到了清晰地响声,那是裂痕进一步撕开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