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 清穿之卷王十四爷 - 蒹葭是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2章

从天津到京城,一路官道全都是水泥路,马车行驶在上面又快又平稳,大大缩短了路上的时间。

一路行一路看,明明只过了三年多,清朝给他们的观感却好似过了三百年。

来到京城,使者们再次瞪圆了眼睛,因为他们发现闹市区好几家老字号都换上了明亮的玻璃窗,从外面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

他们上一次来,玻璃窗这种东西还只是皇宫里有,许多大臣家糊窗户用的都是纸或纱料。

清朝皇宫里的玻璃窗是从他们那边高价买来的,而他们自己国家的玻璃窗也远没有普及到民用,清朝这是又把他们超过去了?

“九爷,你们已经能自己造大块玻璃了吗?”意大利使者上次没来,这次来比其他几位还震惊。

要知道意大利可是第一个造出大块玻璃的国家,即便早有技术,奈何造价太高,没法推广应用。

在意大利,只有王宫和贵族家才用得起大块玻璃做窗户。

九阿哥这回去西洋赚了不少银子,急着回去分账,普通小股东都是掌柜去,兄弟们那边还得他亲自跑。

而且陆陆续续地,兄弟们也过上了“十四动动嘴,大家跑断腿”的日子,痛并快乐着。

每个人都很忙,神龙见首不见尾,九阿哥跑一天都不知道能见上几位。

可这帮使者看什么都新鲜,见到航海货船停下看半天,见到水泥路哪里肯上车,弯腰看也就罢了,还上手摸,这会儿看见玻璃窗又叫停了马车,站在人家商铺门口观摩,引来不少路人侧目。

这还是从前在大清耀武扬威的西洋使者吗,怎么一个个跟乡巴佬似的。

九阿哥觉得丢人:“各位,这里人多,路都堵了,咱们车上说,车上说好吧。”

因为蒸汽轮船用于航海,海船比从前结实,行驶起来更快,航线便越走越远,九阿哥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光是九九鸭脖店和九十生辰蛋糕店,几年间已经从全国连锁开成了全球连锁,西洋使者近水楼台都成了九阿哥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所以这一次临时访问,并非官方,而是合作者之间的私人行为。

宫里并没派马车来接,使者们乘坐的马车都是九阿哥自己的,九阿哥怕怠慢了合伙伙伴,马车一人一辆,互不打扰。

车上说?跟谁说啊?

可九贝勒是东道主,客随主便,使者们明着不敢说什么,却都不请自来地挤上了九阿哥的马车,生怕被别人抢了先机。

民用玻璃窗、下雨天只有水没有泥的水泥路和铁皮轮船,不管把哪一种技术弄回去,不但能赚到盆满钵满,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以说名利双收。

九阿哥上车的时候差点被人踩掉靴子,无语地看了一眼在身后排队的几位大使。

说好的礼仪教养和社交距离呢?

记得从前法兰西大使私下向他吐槽过大清的餐桌文化,说一堆人坐在一张餐桌上用餐不卫生,不优雅,不重视人与人之间该有的合理社交距离,还是他们的分餐制更好。

那时候九阿哥还在尚书房读书,大清进口火器需要依仗洋人,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用法语交流的皇子。法兰西大使如此说,他也不好反驳,只能默默听着。

这会儿,还是那位优雅的法兰西使者,几乎是贴身跟在他屁股后头。

饶是马车空间再大,也盛不下六七个围追堵截的胖子,可使者们硬是全都挤了上来,挤得九阿哥直接贴在车壁上回答问题:“你们要问的东西,都出自英郡王的军工厂。想买东西,爷可以帮忙,想要技术,得自己去找英郡王谈。”

又是英郡王啊……想起从前那个滑不留手的俊美少年,几位使者不约而同蹙起眉。

上帝啊,你把如此完美的少年给到清朝也就罢了,怎么还能让他这样不好说话。

天才少年西洋也有,不过那些少年普遍心地单纯,一门心思都铺在实验室里,半点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明白自己的价值,好骗更好用。

而清朝的这位英郡王,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敢想敢干,且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以及自己发明的价值。

想骗他利用他?还是早点死了这条心吧。

对上他,能做到不被敷衍,不被忽悠,都算是人中龙凤了。

所以还是乖乖掏银子买东西吧,不就是死贵死贵吗,不就是只卖货不带半点技术吗,有了上一次连发火.箭.炮的教训,他们早就不指望什么了。

至少他们花了好几百万银子买东西,组织全国人才共同研究,不是把连发火.箭.炮的机制搞清楚了吗。

虽然搞清楚并没什么卵用,至少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银子花了就花了,大不了把之前从清朝赚的都还回去。

不管花多少银子,都要把真东西带回去研究,这是君主给他们便宜行事的底线。

见使者们纷纷蹙眉,九阿哥好笑,十四这不好搞的名声算是漂洋过海,誉满全球了。

别说洋人,就是他们兄弟几个对十四也是又爱又恨,爱他聪明,能让他们各展拳脚,恨他太聪明,累得他们一个个脚不沾地,跟陀螺似的,想停都停不下来。

“英郡王确实不好说话,不过你们也不用太担心,眼下正有一个接近他的好机会,把握住了没准儿有意外收获。”

九阿哥眼珠转了转,又想起一个占便宜的巧宗儿来:“英郡王要成亲了,就在下半年的颁金节前。你们若带了厚礼,去郡王府喝喜酒,他还能不让你们进去?不给你们敬几杯酒?”

说到这里,九阿哥还非常贴心地给出了一点小小的建议:“英郡王要娶的这位王妃从小陪他一起长大,英郡王对她极其看重,你们选贺礼的时候可以着重考虑一下。”

好家伙他们还没说去呢,贺礼都给安排上了。不过九贝勒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毕竟清朝有句俗话“伸手不打笑脸人”。

“多谢九爷提点。”英吉利使者笑得那叫一个谄媚,“只是我们没有请柬,恐怕不好进门,到时候请柬还得您帮着多操心。”

九阿哥只想安抚住这群大冤种,多坑点银子,还真没想这么仔细:“这个嘛……你们若是以官方的名义出席,礼部自然会发请帖,爷自己就能办。若以个人名义,就不太好说了。”

十四不缺银子,对洋人也没什么好感,到时候英郡王府会不会卖洋人的面子,九阿哥也拿不准。

继雍郡王府建成之后,英郡王府去年也建好了。可德妃偏心眼儿,四阿哥成亲在自己的王府宴客,到了十四却执意让他在皇宫成亲,等有了嫡子再搬到宫外去住。

如今的皇宫里,除了太子和十四,所有成年的皇子阿哥,不管是郡王还是贝勒、贝子,甚至三阿哥这样没有爵位的,都搬出了皇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