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离开晋城,到边关去!
——这个念头一旦在心中生根,便快速发芽生长,不断催促着他们做出决定来。只是背井离乡这件事实在关系太大,还得从长计议。
收到的信中,问及此事时,已经在边关的“包身工”们就像统一了口径似的,话里话外只有边关的好。
一个人说好不奇怪,可若是全都这么说,便让人起疑了——这个地方真的有这么好吗?还是只是边关当权者诱惑他们的一种手段?
晋城人心里游移不定,他们开始暗搓搓向在矿场上工的边关人打听:
“你们边关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
“你觉得在边关生活得好吗?真的可以有饱饭吃,有房子住吗?”
被问到的边关人先是一脸奇怪地看向问问题的人,在他们的催促下,才开始回答道:
“边关当然好了!有的吃有的住,只要好好干活不偷懒,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边关从不拖欠工分,工分结算以后就可以买吃的、租房住了。即使是工分最少的工作,每天也能吃上饱饭。”
“少夫人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只要有她在,边关一定能越来越好!”
……
聊到最后,势必会以几句“嘤嘤嘤”“边关真是太好了”“我好想赶紧回边关去”结尾。
问了许多人后,都是这个回答,晋城人问到最后已经麻木了,甚至开始怀疑这些边关人是不是被洗了脑。
不过要是多问几句“边关哪里好”,这些方才还侃侃而谈的边关人又支支吾吾不说话了,只一味重复着“能吃饱饭”“有房子住”“买得起衣服穿、买得起被子盖”。
纵使对他们隐瞒的内容心存疑虑,可不得不说,“有饭吃”“有房子住”完全把住了他们的命门,单单是为了这个,即使边关是个还有很多情况不甚明了的龙潭虎穴,他们也是愿意闯一闯的。
.
晋城矿场内暗流涌动,晋城城主府却依旧是风平浪静。
对于自己的城民想要离开晋城投靠边关的想法,叶士英还丝毫不知情。
此时他正在查看近月的财政情况。
有了边关支援的那些土豆,晋城总算度过了此次的饥荒,虽然还做不到人人都能吃饱饭,但总算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了。
欠边关的这个人情叶士英是一定要记在心上的。
边关后来又来买了几个煤矿,基于前面几个矿场管理良好的情况在,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妹夫谢卫国要这么多煤用来干什么,但叶士英还是很爽快的批准了下去。
晋城啥都缺,就是不缺煤,况且煤矿开采后还能提供更多工作岗位,且边关的矿场管饭,既减少了失业人员,又替他缓解了当下的粮食不足之急,一举两得的事儿叶士英没道理不答应。
正想着这件事,便见向来稳重的叶管家朝书房的方向急匆匆走来。
到了跟前,叶管家一开口便是:“老爷,边关送东西来了。”
“哦?”
叶士英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边关前前后后来送了几次礼:土豆、土豆苗、教授土豆种植技术的队伍、利剑、孜然……每一样都是叶士英无法拒绝的东西。
饶是他自上任时起便立誓做个清官,在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况且——亲戚给送的礼怎么能叫贿赂呢?
叶士英想通之后便欣然接受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甚至在知晓很多东西都是边关特有后,他的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了怀疑——难道边关不似世人说的那样是一个贫瘠之地而是一个宝地?不然从何解释这些奇特之物的由来呢。
叶士英放下手中的笔,有些迫不及待地探了探身:“这次又是送了何物来?拿进来我看看。”
叶管家欠了欠身:“老爷,这次送来的东西有些特殊,一到便送厨房去了。”
“厨房?”
叶士英暗自思忖,难道边关又种出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作物?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像土豆一样,多产又饱腹。
他一挥手,“走,去厨房看看。”
厨房地方小,后来叶士英是在饭桌上见到了这次边关送来的“礼”——
“这种红艳艳的东西就是辣椒酱?”
叶士英皱眉,想不通妹夫送自己这种东西的意图。
与晋城的交涉,边关一直打的是谢卫国的名号,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叶士英一直以为边关各种政策的授权是来自谢卫国了。
只是他们叶家和谢家虽然有层亲戚关系在,但他叶士英和谢卫国的关系可算不上好,送土豆还情有可原,送这辣椒酱是为什么?
一边想着,叶士英随意地挑了一筷子辣椒酱进口——
“嘶,真香。”
这种叫辣椒的东西,辣丝丝的,带着香味,一抿,舌尖上除了刺激感之外还有多种滋味萦绕,吃起来实在开胃。
六月的晋城,白天有太阳出来还好,暖洋洋的,一到了晚上夜风一起,便有些凉飕飕的了。
谁知一口辣椒酱进肚,仿佛有一把火自胃部点燃了全身似的,整个人都被刺激得热了起来。
不仅脸色发红,甚至感觉有微汗要自额头上冒了出来。
——这辣椒,倒是一种抗寒的好东西。
现在叶士英不怀疑了,他笃定——边关是个好地方。
哪像他的晋城,论繁荣比不上隔壁的平城,论作物生长,比不上南方水乡便罢了,城内多矿山,本就不适合植被的生长,更别提还有多条山脉纵横,更不是一个种植作物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