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翌日。
一大早,吃过张兰英从食堂带回来的咸菜馒头后,李春花便背着一个打着多个补丁的大挎包从家里出发了。
挎包是家里大人的旧衣改的,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布料被赵秀红缝制成了一个尺寸颇大的布包,里面放着姐弟三人的课本和作业。当下学子们背的多是这种补丁布包,也算是他们学堂的一大特色了。
卯时三刻,天气凉爽,干燥的泥巴路上走着不少和他们一样的学子。
前方弟弟李铁柱连同村里几个同龄的男孩走在一起,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调皮的时候,只见这几个小男孩蹦蹦跳跳走着的同时,还时不时踢踢路上的石头块或是揪一揪路边的野花野草,整个人从头到脚都闲不下来。
李春花牵着堂妹李春苗沉默地走在后面。
这条路不宽,李春花余光瞥见有一个男生正一边大步走着一边啃着手上的馒头。
因为吃得急,馒头塞得满嘴都是,把一个本就白胖的脸蛋变得更加圆滚滚了。
李春花扯了扯李春苗的衣袖,示意她往那边看,正好对上石头不明所以看过来的视线,两姐妹捂着嘴小声地笑,把石头看得一头雾水。
经过“砍花法”的实践课后,他们一班男女学子之间的氛围好了不少,总算不是以前那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场面了。
石头看向自己的邻居兼同班学子,扬了扬手上的馒头:“怎么,没吃饱啊?要不要分你们一个。”
两姐妹相似的脸上同时浮现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来,李春花抿了抿唇,朝石头摇了摇头,拉着妹妹加快了脚步,走了。
石头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想到他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女人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石头深以为然。
.
到了学堂,教室里几乎已经坐满了人,石头把手上还剩下的小半个馒头塞进嘴里,三两口咽下,也赶紧涨红着一张脸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后桌是他的好兄弟王延明,喝下一口水,勉强把卡在喉咙的馒头咽下后,石头转过头狐疑地看向他:“奇了怪了,今日你居然来得比我还早。”
换来兄弟的白眼一枚:“今日去后山‘开衣’,你以为其他人为何早早便来了?也就你慢吞吞不当回事儿。”
石头这才一脸恍然:“嚯——放了两天假,我把这事儿给忘了。”
王延明不理他了。
班上的学子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着一会儿的“开衣”事项。
——算起来,这应该是砍花法的第六道程序了。
“砍花”过后,将砍好花的树木用枝叶覆盖,到了秋冬时节,树木因保持了水分而制发菌,这便是“倡花”。
见到倡花的菇木后,即需开衣。将遮盖在菇木上的枝叶揭去,以便菇木多接触阳光、空气,以促进菌丝进一步生长,长出更多的子实体。
这一步听起来不难,众学子如此期待的原因还是在于这将是他们“遮衣”以后第一次察看到菇木的情况。
——能不能成功“倡花”,成败在此一举!
就在学子们交头接耳用并不丰富的菌菇知识论述“倡花”的要素时,带班先生孙秀才于卯时五刻准时踏入教室。
孙秀才方才已经在窗外站了好一会儿了,学子之间和谐的氛围不由让这位老先生热泪盈眶。
他抬起衣袖拭了拭眼角,谁能想到自学堂建立之初起便存在的男女学子对立的矛盾竟会在短短时间内由一堂“砍花法”实践课就解决了呢——少夫人果然料事如神!
“咳咳——”
轻声咳嗽让这群陷入激烈讨论的学子注意到自己,孙秀才继续道,“都到齐了?行,那咱们便一同上后山看看去吧!”
一行人立刻起身,在孙秀才的带领下朝后山走去。
还没到地方,已然能听到阵阵喧哗声传来——
“哇,长了长了!”“虽然稀稀拉拉的,但好歹是长出来了!”
“哎别这么说,小小一朵也很可爱嘛。”
……
一班学子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加快了脚步。
到了后山放置菇木的地点,便看到一群半高的小子半蹲着围成了一个圈,正对着中间被他们包围住的东西指指点点:
“怎么感觉咱们组的菇木不太争气,隔壁那组的菌菇长得好像比较多啊。”
“怎么会?砍花的时候我还让大牛给我们组的菇木多来了几刀呢,怎么可能比不上隔壁的!”
“嗯……有没有一种可能,菌菇的出花率和菇木上砍了多少刀并没有多大联系?”
“……”
一群学子有男有女,围成了两个圈,再加上这熙熙攘攘的叫声,想让人注意不到都难。
曾宇飞瞬间感到一阵火冒了出来,他径直走向那群学子中为首的那一个:“陈山,说好上课时来看,你们二班的怎么提前就来了!”
陈山漫不经心地站起来,先向孙秀才问了声好,这才回了曾宇飞的话:“只是说今日来查看菇木情况,谁先谁后又有什么关系?”
“谁说没关系?”一班的薛晓晓上前一步,“老远就听到你们的声音了,本来还对菇木的情况抱有未知的期待的,你们几嗓子就把期待给打碎了。”
身后其他一班的学子也附和道:“就是,这下好了,还看啥,都知道情况是啥样了。”
陈山没想到薛晓晓居然会帮曾宇飞说话,他饶有兴趣地看向同仇敌忾的一班学子,识时务地认了错:“好好好,是我们的错,这不是太激动了,嘴上一下就没把门了嘛。”
他抬起双手告饶:“不过我发誓我们只看了我们班的菇木情况,你们一班的枯叶可还好好地在菇木上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