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千里之外的晋城——
在收到盛玉来信的第一时间,叶士英便按信中所陈列的几个要素迅速做了行动:
一是最快速度把城中已经发现的天花患者集中隔离起来;
二则是召集绣娘缝制了大量布制口罩,据说此物可以隔绝病菌;
三便是入口之物皆需经过高温烹煮,就连漱口所用的水也得是白开水。
关于第三点,初时叶士英并不解其意,甚至怀疑边关有夹带私货之嫌——谁不知道现在晋城城内就属边关出品的蜂窝煤最出风头,就连那些老牌煤矿都比不过它。
但在实际使用之后,发现蜂窝煤确实比普通的煤块好用得多的时候,叶士英当机立断购入了大批量蜂窝煤,除了用于暖炕取暖之外,便是烧制白开水用于饮用以及高温消毒患者的碗筷衣物。
然而即便如此,却依旧没能阻止天花的蔓延。
城西专门用来隔离的地方从第三日起便再也住不下后来的患者,没办法,叶士英只得又征用了几个空旷的大院,到后来甚至连庙宇荒院都用上了。
没有有用的救治方法,天花患者只会越来越多,到最后已然是患者的人数压倒了无病的百姓。
到了这个地步,集中隔离便没太大用处了,叶士英只好下令,令患者自行居家隔离。
在家里好歹还有亲人朋友能照料一二,到了隔离处,在没志愿者的情况下,只靠官兵大夫,那便只有等死的命。
事实上,叶士英的反应已经够快了,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和晋城的境况有关。
一是晋城中百姓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密集,自然加大了感染风险;且发现时间太晚,天花的范围已经到达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另外也没有如同北山一样与城内几近隔绝的隔离处,更没有大批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志愿者。
而这些因素却是各个城都普遍存在的情况。
若是晋城的天花得不到控制,不仅是相邻的凉城、平城,甚至整个大夏都将受其影响。
一场天花的爆发足以颠覆一个王朝,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
晋城,城主府。
叶士英此时正紧皱眉头坐于书桌前,他手上拿着底下官员呈上来的患者情况。
若说疫病爆发的前段时间,患者人数还得到了控制,但随着第一批患者的病情加重,以及迟迟找不到救治方法,到了现在病情已经完全无法控制。
可以说若是再找不到救治天花的办法,整个晋城不日后将变成一座空城。
对于城内那批医者,官府对他们是赏也赏了,罚也罚了。
可面对肆虐的天花,再重的奖赏、再严苛的惩罚又有何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叶士英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只是仍然渴求奇迹的发生。
底下官员已经不止一次上表,要求叶士英用往常对待天花患者的方式处理城西那些已经病得神志不清的患者。
——即一把火将这些患者连同他们存在于世的痕迹消除得干干净净。
这是往常阻止天花蔓延的惯用方法,可是面对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百姓,叶士英又如何忍心?
烧,他与刽子手何异?
不烧,将会有更多的百姓感染天花,他终究难逃刽子手这个命运。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叶士英手上拿着毛笔,看着面前那折公文,手上的笔却迟迟落不下去。
这时,“叩叩——”
响起了敲门声。
不同于往常害怕打扰到叶士英的和缓,来人似乎有急事,将门敲得又快又急。
叶士英皱起了眉,他怎的不知城主府上竟有如此不懂事的奴仆。
“进来——”
在看到来人竟然是一向规矩守礼的管家后,叶士英更奇怪了:“管家,有何事?”
叶管家快走几步,赶紧把手上的信件呈了上去:“城主,边关来信,说是找到救治天花的方法了!”
叶士英一惊,差点没拿住手上的毛笔,不过也管不上毛笔不毛笔了,叶士英腾得一下站起,从叶管家手上接过了信件。
他的脸上满是不可置信,其中夹杂着隐隐的激动:“当真?”
叶管家点头:“送信的来使是这么说的。”
叶士英赶紧去拆手上的信件,他的手颤抖得几乎要拿不稳那轻飘飘的几页纸。
“谈牛痘治疗天花的可行性……”
越看,叶士英脸上的表情越发复杂。
什么用病牛溃烂部位的脓液涂抹至患者的伤口处,这种堪称离经叛道、天方夜谭的救治方法,简直闻所未闻!
但是看到后方附上的患者病情记录时,叶士英脸上的怀疑便变成了半信半疑——难道这种方法真的有用?
叶士英叫住管家:“边关来的信使可还在?叫他进来见我。”
叶管家道:“那信使说城主看了信后想必有一些疑问需要问他,便一直等在了门外。”
叶士英点头:“倒是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