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 长安谣 - 南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长安谣 >

第十一章

破晓时分,天空有了一丝蒙蒙的光亮,唐钦走到城楼左侧,那里没有物体遮挡,视线最为开阔。他想借着尚还微弱的光线,看清昨夜发生的事端。

从睡梦中惊醒后,他一直站在城楼上瞭望台上,观察着赢国的一举一动。城墙周围早已安排两队侍卫层层守卫,时刻关注周围的动向,防止有人趁着夜色,悄悄潜入边关防线之中。

唐钦眼底泛着乌青,连日来的邻国纷争让他睡的并不踏实,精神的高度紧张,甚至比身体还要疲惫。他用力掐了掐眉心,让自己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夜里一阵火光过后,迟迟未有进一步举动,昨夜是月缺多云之夜,月光被云层掩盖住,更是难以准确判断当时的情况。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而现在一切寂静无声,沙漠里荒无人迹,赢瑞两国看似一切安稳,仿佛昨夜发生的一切都是唐钦的幻觉。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觉得不踏实,就像有些事情脱离了原本的掌控之中。

不多时,飞鸽传书带来了一封密信,是潜伏在赢国的暗卫送来的。密信上只有短短两行字,字迹有些潦草,显然是紧赶着写出来的。‘赢国未派兵攻打瑞国,其中详情还未可知。’

“昨晚火光到底意义何在?”唐钦的眉间皱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他把书信递给了身旁的副将郑宇。

“若是属下没看错,赢国所袭击的地方是瑞国东北方向。”郑宇打开图,在上面的相对应位置画了一个圆圈,递给唐钦,“那片区域与瑞国皇城相隔较远,且背靠恒河,想要攻破瑞国防线,都不会选择从这里开始。”

唐钦接过地图仔细端详,“东北方向是瑞国的一片荒废之地,既无矿产资源,又地势险峻不适合居住。”他在心中默念着刚才的话,脸上的神色更加凝重了。

“火光应该是赢国投掷过去的火弹,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唐钦把密信扔进旁边的篝火里,转身喊来不远处的护卫,“密切关注赢渝瑞动向,盯紧他们之间有无使臣互通,每日换班交接时都要提交报告,不可遗漏。”

吩咐好一切,唐钦缓步回到房间,紧绷了一整晚的神经稍有放松,身体的疲劳感即刻涌了上来,他脚下不稳,一个趔趄险些摔倒,赶紧扶着桌子坐下。

他此时思绪混乱,这件事情有太多的疑点,若是未有五成以上的把握,一个国家是不会贸然挑起事端。既然攻打了就是势在必得,没理由仅仅只是试探就收手装作无事发生,难道是觉得国力不够怕损失太多决定放弃?还是瑞国私下求和给予了什么好处?还是密谋了什么更大的阴谋?

疑点太多,唐钦一时理不清头绪,带兵打仗是他的长项,在缜密谋划上属实是浅见寡识。他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打开奏折用毛笔写上,‘瑞国东北部受损,暂无下一步动向,目前风平浪静’。

仔细地折好奏折,打开抽屉拿出红色封签准备贴上时,不知想到了什么,他放下了封签,重新打开奏折,在奏折折页的折痕隐蔽处写上了一行小字,‘这几日天气晴朗,唯昨晚月缺多云’。

合上奏折,唐钦撕下两张红色封签,贴在了封口处。上次封签之事,李律派了郑潇前来,两人曾同在陈将军麾下,关系甚好,郑潇私下与他提及过,如有觉得奇怪之事,务必事无巨细地写于隐蔽处,奏折传回后陛下自会看到。

唐钦听后了然于胸,邻国纷争特意派郑潇过来并不合理,他心知其中定事有蹊跷,从那次之后,所有奏折全部交予心腹带回皇城,加封双层封签,防止封口破损后其中内容泄露。

那份当晚加急送往皇城的奏折,是在两日后下午到的李律手上。

午后的光华殿内殿铺满阳光,香炉中草本的清香飘散在空气中,与阳光结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李律方才睡醒,整个人还处于一种惺忪的状态,斑驳的光影投放在他身上,有了当初小皇子的点点痕迹。

奏折送来的紧急,并未事先通知舒青漓来交接,为了以防万一,运送奏折的陈校尉直接来到了光华殿门口。虽在东门时就已卸下了身上的武器,但还是被门口的侍卫拦住,说未经陛下的允许,不能随意通行。

而此时李律在休息,谁都不敢进去扰了陛下的清静,陈校尉手中紧紧攥着奏折,抬起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两日来,他没日没夜地快马加鞭一路狂奔而来,就怕耽误了时辰铸成大错。

如今终于进了皇宫,却不能马上交予陛下,如有耽搁回去无法向唐将军交代,陈校尉有些焦虑不安的,在光华殿门口来回踱步。这时从宫墙的拐角处,出现了一个白色身影,沉稳的步伐略带急促,正是接到通报后,从羲和殿赶来的舒青漓。

陈校尉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眼睛里都快冒出了星光,他小跑了几步到了舒青漓面前,把手中的奏折双手呈上,“舒大人,这是唐将军让属下加急送来的奏折。”

“辛苦陈校尉了,我这就去将奏折呈给陛下。”舒青漓双手接过奏折,和陈校尉对比起来云淡风轻,好似无论什么事都不能让他面露焦急之色,“陈校尉舟车劳顿,还请前去清逸轩用膳休整。”

“多谢舒大人!”陈校尉双手抱拳,回了舒青漓的礼,随后跟着旁边侍女的指引去了清逸轩,完成了任务,他的脚步不免轻松了许多。

舒青漓看着手中的双封签奏折,深知事态紧急,快步走到光华殿正门,对着门口的护卫点了点头,便毫无阻碍地进去了。刚走到正殿门外,几个正在忙碌的侍女凑了过来,他眼睛一弯笑得无比单纯,“侍女姐姐们好。”

一个胆子大的侍女,开口道,“舒大人,你上次讲到一半的故事,什么时候可以继续呀?”

“陛下在休息,舒大人还是晚些时候再进去吧,以免惹得陛下恼怒。”出言提醒的,是先前在书房帮舒青漓解围的侍女,她想起上次看到的场景时,还是心有余悸。

对于侍女们的关心,舒青漓并不会觉得反感,只是笑着道了谢,“有重要之事回禀陛下,不敢耽搁太久,下次有机会再来与侍女姐姐们聊天。”他抬起手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说话还是小声点的好,陛下喜欢安静。”

舒青漓说完,转身迈着长腿几步进了光华殿正殿,又轻手轻脚地侧身进了内殿,就看到了李律开头的那一幕。他浅笑着,把奏折放在了矮茶几上,抬手拿过外衣,搭在了李律身上,“陛下近日劳心伤神,虽政事繁重,但也要多保重身子。”

“你这个时辰过来,是有要紧事吧。”李律声音略带沙哑,他轻咳了几声,眼神又变得清冷锐利。

舒青漓把奏折双手呈上,“唐将军派陈校尉加急送过来的。”他也变得严肃认真起来,往后退了一步规矩地站好,重新穿好了各自的伪装。

李律撕开封签展开奏折,短短两行字他看了许久,脸色越发的阴沉,他把奏折摊开到桌面上,“你来看看。”

舒青漓走上前,用手指划过纸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来,生怕会漏掉什么关键信息。看过之后,他抬头看着李律,嘴角微挑,“看来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如果属下没有猜错的话,这两天还会到一封唐将军的奏折。”

“再来的应该是局势安稳的好消息。”李律端起茶杯喝了几口,“去请江太傅过来,既然对方弄出如此大的动静,来表达诚意,我们也要配合对方给足面子才对。”

“属下这就去办。”舒青漓行礼后退出了光华殿,把李律的消息传递到了太傅府。

不过半个时辰,江太傅赶来了光华殿,这还是李律登基以来首次紧急传唤他进宫,事态严重程度可想而知。李律坐在正坐,“刚刚收到唐钦加急送来的奏折,赢国攻打了瑞国,所以紧急召唤太傅来商议此事,目前进一步局势还未知,朕只能把消息暂且压了下来。”说罢把手上的奏折递给了江太傅。

江太傅听后一脸的震惊,他走上前双手接过奏折,打开看了许久。李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太傅坐下说话就好。”

“多谢陛下。”江太傅小心翼翼地坐下,他心知陛下发现了他先前在朝会上的反常失仪,不然不会单单只召唤自己进宫,陛下是给了他机会,是想让他主动把话都说出来。

江太傅平复了心绪后,缓缓开口道,“看唐将军奏折中并未提到渝国,也就证明渝国目前并未参与进来,按赢国情况来说,是没有与瑞国一战的胜算,如此贸然出兵,不合常理。”

李律右手放在座椅扶手上,轻轻摩挲着,示意江太傅继续说下去。

江太傅了然,继续说道,“臣觉得此等情况,有三种可能性,第一赢国经济实在难以维持国家发展,与其看着国力进一步衰退,不如奋力一搏,万一赢了便可绝处逢生。第二赢国与渝国合作关系破裂,两国需求相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大,所以为了转移注意力,把目标放到瑞国身上,既可以保本国安稳,又可以获得共同利益。”江太傅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第三就是,这里面隐藏了某种利益关系,或者说是阴谋,虽说以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只是臣现在想不到,赢渝瑞的共同利益是什么。”

“太傅看问题果然全面。”李律的脸色有所缓和,他想要听的就是第三种可能,封签之事并未说与文武百官,若是坦坦荡荡说出来,反倒可以证明对此事并不知晓。

江太傅此时全然没有被夸奖的喜悦,他只是暗自松了口气,端起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上次臣说,尽量避免与瑞国扯上过多关系,战线太长是一个问题,还有就是,沐国曾与瑞国发生过争斗。”

“这件事朕曾听人说起过,只是并未留下相关记载,所以朕并不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李律看向江太傅,“江家世代在朝为官,太傅也从先帝在位时,就为国效力,朕想着太傅定是会知道些什么。”

“这件事发生在晟帝在位时,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当时臣还年少,这些事情也是偷偷听叔父们说起。”江太傅放下茶杯,面色严肃,“那时沐国和瑞国是盟友关系,有沐国撑腰,瑞国便可不受周边他国威胁,而瑞国每年进献给沐国一定量的矿产资源作为回报,这个关系维持了很多年,一直相安无事。”

“后来,晟帝觉得每年进献的矿产资源太少,朝堂上又有人进言,不如把瑞国资源占为己有,或是在利益驱使下,晟帝背弃了盟约,下旨攻打了瑞国。瑞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便被攻破了,几乎是掏空了国库,才得以保全下来。沐国也是在那时国力大增,变成了如今的昌盛繁荣。”

“受了重创的瑞国,经过几十年,才重新建立起来。”江太傅不禁摇了摇头,“可这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并未记录详细经过,这件事终会随着岁月,被掩埋在历史的洪流中。可这时瑞国又被牵扯了进来,臣突然觉得,此事并非如此的简单了。”

“这件事还望太傅可以保守秘密。”听到了想要的答案,李律也并不打算追究先前朝堂之事,他站起身往殿外走去,“太傅既然进宫了,不如去望舒宫看望辰贵妃吧。”

“臣进宫就是此意,许久不见辰贵妃,也很是想念。”江太傅起身行礼,目送李律走出光华殿。

金凤宫里,皇后在婵月的搀扶下在园中遛弯,她的小腹微微隆起,连续强烈的孕期反应,让她比前些时日还要消瘦几分。好在在太医院的调养下,这种情况有所好转,这几日可以吃些清淡的膳食,精神是也好了许多,趁着阳光充足出来晒晒太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