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 长安谣 - 南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长安谣 >

第九十二章

沐国士兵看了眼没了气息的刺客,惊讶地转头望去,见郑宇站在围墙边,手握长剑,剑刃朝下。杨一则是倚靠着围墙,叹了口气,“还好,差一点点就...”

说罢,杨一右手握拳伸到郑宇面前,郑宇犹豫着,还是握拳与他相击。

与唐钦互换了眼神后,郑宇将长剑插入剑鞘之中,对举起双手的杨一搜身,确认再无暗器,才命包围上来的士兵收起武器。杨一将双手反剪,一个士兵上前用麻绳捆住。

伸手指了指杨一,郑宇说道,“关押起来,派人看守,不得有误。”

“去围墙上与陈校尉会合。”郑宇指挥余下士兵,也把指挥权指派给陈校尉,在外有陈将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士兵得令快速爬上围墙,与陈校尉小队会合,并分为两个队列。一队手持弓箭,立于围墙之上,一队抓着厉国士兵留下的拴了铁爪的麻绳,快速下滑。

城楼上士兵手中火把依旧晃动,身旁士兵则是看准火光轨迹,将手中火把扔了出去。火把精准落到一片杂草上,燃烧起来,火势凶猛,扩散蔓延。

后有陈硕军队逼近,施云原本想顺着密集杂草返回山脚下,却被大火阻断了去路。绕开大火,唯一去路必定会遇到追兵,他叫停队伍,抬眼望去,已无退路。

燃烧的大火照亮了施云规划的行动路线,以及所剩不多的士兵。从围墙翻下的士兵快速集结,由陈校尉带领不断逼近,后侧传来马蹄声,声音不大,也表明了陈硕已在不远处。

“加快脚步,护送我去山脚下。”施云喊道,转身向着山脚飞奔。

施云是从士兵一路拼杀,成了将军,身上伤疤都是曾经浴血拼杀的证明,他不怕死在战场。但他必须回去,禀报旻帝内鬼一事,此事只他知晓,内鬼不除,厉国又该如何安宁。

脚步再快,也比不过马蹄,陈校尉带队在追赶中与陈硕军队会合,继续追赶已可看见身影的施云军队。在距离山脚不远处,将人拦截包围。

厉国士兵围成一个圆,长剑向外,与沐国士兵对峙。圆的中心,施云抽出长剑,目光微转,脑中算计着到山脚的路线与可行性。若是强行杀出一条血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施云抬手做了一个手势,厉国士兵变换队列,以右后方为突破口。只是还未动手,脚步声由远及近,陈校尉带兵赶来。

两队沐国士兵将人团团围住,实力差距明显,施云突出重围已不可能。

陈硕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盯着施云,眼中闪着寒光,方才唐钦派去的侍卫跟随在身旁。咳了一声,他开口说道,“胜负已分,反抗毫无意义,想必你也不想同渝国军队般全军覆没。天将要亮了,缴械投降或许还可留下一命。”

“厉国将士,宁死不降。”施云咬着牙,抽出长剑,厉国士兵见状也呈攻击之势。

沐国士兵的包围圈逐渐缩小,长剑几乎可以随时取其性命,陈硕一声令下,叫停了士兵。与施云目光相接,继续说道,“你甘愿死在他乡吗?以你的身份,厉国君主定是会救你回去。”

啐了一口唾沫,施云不再说话,依旧做了相同的手势,从右后方拉扯。

仅剩的一小部分厉国士兵远远不是对手,长剑从各处刺来,根本找不到突破口。此时出击无疑是在送死,甚至伤不到沐国士兵分毫。

长剑抵在施云脖颈,厉国士兵也皆被控制,缴了手中武器。一时间,安静得有些怪异。

高傲如施云,也看清了战局,誓死抵抗也亦是如此了。可他一直沉默不语,做出决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就在犹豫之际,沐国士兵出剑,被刺伤的厉国士兵倒地,痛苦的□□。

施云咬着牙,手上青筋狰狞,为了护住手下士卒,他最终忍下了怒气,扔掉手中长剑。生死一念之间,他抬起手,以示降服。

沐国士兵将施云的长剑踢远,等待陈硕的指令。陈硕让陈校尉先行骑马回去禀报,又命令士兵取出麻绳,结实地把施云及其士兵捆住。施云原本还在抗争,几人按住他反绑上双手,也不得不顺从。

陈硕脸上面无表情,他终究还是一言不发,拉着缰绳调转了方向,回了城门处,带着俘军与唐钦会合。天边泛起一丝光亮,这场起于夜晚的突袭,就此彻底的结束。

城门不远处,一个木制房屋内,杨一被麻绳绑住关在里面,外面把守了多名侍卫,将木屋围住。门上缠绕着厚重的铁链,铁链用特制的锁锁住,外力不可破坏。

郑宇走下城楼,与守备的侍卫打了招呼,他手中拿了一把钥匙,打开了铁链上的锁。

听到声响,杨一抬起头,晨光破晓,光亮透着门缝渗透而入。两个侍卫左右钳制住手臂,把他拖出了木屋。

此时,陈硕带队归来,施云跟随在队伍之后,与杨一目光相接,而后又快速错开。

至于焦灼对峙时,杨一为何能扔出长枪,救下唐钦,是因杨一说出了‘靖岚公主有话代于唐将军’。这才有了空隙捡起长枪,扔向刺客,取了刺客性命。

说起杨一,也是有着诸多故事,年幼时父亲故去,母亲辛苦拉扯几个儿女,生活清苦。母亲读书少,他排行老一,便因此得名。

没过几年,发展迅速的厉国不甘于眼前的利益,开始与邻国冲突不断,大批将士战死沙场,伤亡惨重。百姓生活困苦,艰难维持,数年的战争耗损巨大,各国选择停火,互派使节,直至如今。

在看似缓和的局势下,暗藏着阴谋算计,厉国曾多次派使节前去沐国,却无示好之意,言语中满是剑拔弩张。宣帝早无容忍沐国之意,奈何军中并无再战的条件,只得暂时按兵不动,军队募兵扩充实力。

杨一正是因此进了军营,那年十五岁,不是所谓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而是为了不再受冻挨饿,以及微薄的一点点俸禄。身体单薄又毫无基础,就连跟上操练进度都很吃力,杨一拼命咬着牙坚持。

在军中不过两年,局势便有了大的转变,先是沐国换了皇帝,丞帝继位,而后厉国吞并了实力孱弱的元国,国力大增。宣帝便借此机会,派兵攻打了沐国,杨一便在出征的队伍之中。沐国也早有准备,派兵应战。

眼见了战争的惨烈,无数逝去的生命,都在刺激着杨一的神经。在好友死在自己面前,鲜血喷溅在脸上时,他机械地挥舞起手中长枪,像疯了般,拼杀。

那场战争势均力敌,谁都未占到好处,各自撤回了。杨一受了重伤,昏迷了几天活了下来,因英勇表现,被重赏。此时,两国都有意重修旧好,和亲便是首选。

丞帝不舍靖岚公主,国家利益面前,只得如此。他选了最为亲信的将军,一路上护公主安稳,护送靖岚公主到厉国后方可归来。对如此要求,厉国权衡利弊之下,应允了。

在城门处等待靖岚公主马车的队伍里,杨一便在其中,眼见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到达,以及沐国将士不得已停下的脚步。

靖岚公主对于杨一来说并不陌生,他未见过,却时常听母亲提及。战火连天的日子他经历了太多,盼来的安稳,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也十分钦佩婧岚公主的大义。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靖岚公主从皇后到太后,厉国政权几次动荡,皆与她有关。加之沐国攻打瑞国后国力强大,更是无人敢对她不敬。

在与他国的几次冲突中,杨一英勇无畏,骁勇善战,成了统领一方军队的厉国将领。

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进一步推动杨一,成为统领带兵前来。

杨一被侍卫压到了帐前,里面坐的便是唐钦,帐中未燃篝火,显得有些昏暗。唐钦身在暗处,他皱着眉,依旧无法理解杨一的行为。

不下死手,疲于防守应对,以及最后给刺客的致命一击,都暗示了其中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切只有杨一方可解答,这也是唐钦迫不及待审问杨一的原因。

“唐将军,人带来了。”郑宇带着杨一进了帐中,侍卫则是留在帐外守卫。

闻言,唐钦抬眼与杨一四目相对,说了声,“坐下说。”

唐钦对面放了一把椅子,中间隔着长方形的桌子,桌子上铺了几张地图,以及笔墨石子,杂乱地堆叠在上面。

郑宇解开了杨一手臂上的麻绳,麻绳绕过椅背,又重新绑住手臂,而后手持长剑,站在后方守卫。将方才之事详细地汇报于唐钦,又把杨一身上搜剿的暗器,放到唐钦面前的桌上。

拿起暗器,唐钦仔细观察,暗器上遍布锯齿,锯齿边缘处稍薄,颜色发黑,全无金属的亮泽。手指轻轻划过,会沾上细微的粉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