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 长安谣 - 南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长安谣 >

第一百四十六章

“走,等赵叔那边安顿好,让府医也过去。”李念还没从被刺杀的惊险中缓过神来,就急匆匆地去了棋语阁。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不容许他停下脚步,去整理思绪。

从决定跟随陛下开始,李念就已经有了觉悟,这是一条未知的道路,结局如何,谁都不能未卜先知。可既然义无反顾踏上去了,就不该有所顾忌,事已至此,只要他还能走得动,就一定会护着陛下周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可总会有人,视你为知己,为你倾尽所有。

天气寒冷,李念顾不得搭一件披风,穿着单薄的衣衫,快步往棋语阁的方向走去。心中急切,步伐变得越发急促,他额头都出了一层汗珠。

棋语阁位置偏僻,在王府后院湖泊后的假山旁,单独的一个建筑,当初为了与景致相称,整体风格古朴典雅,仿了亭子的样式。

初衷或许是为了在湖边赏景时,小坐所建,但李念似乎并不喜欢这处阁子,就给了专门负责湖泊养护的下人居住。可只住了一年多,阁子就空闲了出来,下人搬去了湖泊对面的一排屋子里。

李念到的时候,棋语阁的门正开着,他微皱起眉走了进去。阁子常年无人居住,迎面而来的空气中带着潮湿,莫名地让人觉得不舒服。哪怕里面燃了暖炉,也无法驱散开屋内的阴冷。

身后小跑着追来的侍从,手中拿了一个加厚的披风,他跑得急,弯着腰大口的喘息。喘匀了几口气后,他上前把披风围在了李念身上,直到退出了棋语阁,才敢平复急促的心跳。

棋语阁并不大,闲置了许久,甚至没有过多的物品。最显眼的便是墙角的床榻,像是新打理出来的,上面的床单都是新换的。

床榻上躺着一个女子,身上几处伤口都缠了厚重的绷带,眼窝深陷,明显瘦脱相了。稍微走近些,就能闻到浓重的中药味道,混着空气中的潮湿,有些令人作呕。

听到脚步声,女子睁开了眼睛,她偏过头看向来人,思绪混乱,并不能准确地判断所来为何人。

异域风情的容貌,早已看不出曾经的风情万种,皮肤粗糙,脸颊凹陷没有弹性,看起来像是老了十岁。此人正是姚夫人,在鬼门关里被拉了回来,养伤的这些日子,她并不好过,持续的高热,折磨她成了如今的这副模样。

她所有记忆,都停留在看着娜琴的马车驶离,昏睡前已然了无牵挂。可当她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陌生的一切,让她觉得恍惚。

直到感受到身上伤口的疼痛时,姚夫人才彻底明白了,她居然命大的活了过来。不知是何人救了她,还不遗余力地救治,想来是为了她所知道的关于东家的事情。

看向面前的年轻男子,姚夫人是有印象的,她几乎可以记住福暖阁内所有来往的酒客。生意人为的就是如此,尤其那些有钱的富家公子,更是会格外的关注。

而李念这样的,会被姚夫人记住,也着实不是什么奇怪之事。但眼熟归眼熟,她并不知道李念的真实身份。

姚夫人想开口说话,可嗓子干得难受,根本发不出任何声音。昏迷了这么久,身体机能还在恢复阶段,整个人虚弱得很,仿佛随时都能再次昏睡过去。

李念也不急着问话,只是站在床榻边,垂眸看向这个曾经在福暖阁里左右逢源的女子。对于福暖阁的动向,他一直都有派人关注,虽然晚了一步,没在姚夫人离开时第一时间出手,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判断出姚夫人的行动路线并不难,唯一的去处便是储国,一旦上渔船走了水路,必定会经过镇子。舒青漓带着府医前去,救下了奄奄一息的姚夫人。

那浑身是血的惨状,着实把府医吓得够呛,好在救治的及时,算是保住了一条命。这些日子里,全靠名贵药材撑着一口气,从最开始整日昏迷,到后来不定时可以醒来,只是时间很短,不久又昏睡过去。

渐渐地,姚夫人有了意识,醒着的时间变长,身体虽然还很虚弱。

府医提着药箱赶来,跑出了一身的汗,他拿出手帕抹掉了额头上的汗水,他年纪不小了,如此折腾,有些吃不消。坐在侍从搬来的椅子上,他伸手给姚夫人诊脉,“回王爷,这位夫人看似无事了,但身子亏空得很,此时不宜思虑过重,恐会伤及身体。”

“本王明白,你回去歇着吧。”李念摆了摆手,让侍从扶着府医离开了,又命人倒了杯温水,喂给姚夫人喝下。

身后塞进了一个靠垫,让姚夫人更舒服了些,看着喂到嘴边的温水,她小口的喝了小半杯。饶是如此,她开口说话时,还是感觉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我问你答便是。”姚夫人精神不济,瑞国军队打了过来,已经没有时间让李念继续等待下去了。他尽量简明扼要地把问题说清楚,“你如今在淳王府,当然这对你来说不重要,本王想知道你背后的人是谁。”

见姚夫人一时陷入沉默,李念也不催促,“他都要杀你灭口了,真的值得你如此保护吗?你还有血脉至亲,死过一次的人了,更应知道该如何选择。”

“他是…”沉默了许久,姚夫人终于开口道,“何时开始为东家办事的,我现在记不起来了,他很是谨慎,从不让我靠近他的宅邸,至今我也不曾知道,他姓甚名谁。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与皇家有关联。”

姚夫人语速很慢,几乎每说一句话,都要停顿几秒钟,喘息后,再开口继续。这位淳亲王,年纪轻轻的倒是个好性子,唇边居然还带着笑意,事到如今,她才明白了,福暖阁早就被盯上了。

“我每次去禀报情况,都是去一处宅子里,宅子一看就不是常住的,应该就是为了掩饰身份。”目光看向紧闭的窗子,姚夫人在尽量回忆细节,“有一次我离开时,看到侍从在打扫茶杯碎片,茶杯底部有宫中印章,能得此物者,身份必定不低。”

闻言李念目光微转,宫中所用之物都是有印章的,便于管理,以及查找。逢年过节,陛下送去各王府的赏赐中,自然也是有瓷器的,淳王府中就有。可这赏赐确如姚夫人所说,只会到亲王府上,皇亲国戚都是没有的。

一旦涉及了亲王,事情就严重了,李念甚至不敢轻易下结论。

“这样说目标太过于宽泛了,不知道名讳,总该记得长相吧?”李念盯着姚夫人,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

姚夫人轻轻摇了摇头,“我见东家的次数并不多,大多都是他的属下直接给我传达命令。”

就在李念以为姚夫人当初看错了时,姚夫人再次开口道,“他年纪不大,应是还未到弱冠,一双眼睛很漂亮,漂亮到第一眼就无法忽视。还有就是,他左手手背上有疤痕。”

“是在这里吗?”李念伸出手,在手背上比划了一个位置,自己都没发觉,指尖在轻微颤抖。他不敢相信揭开的事实真相,可这个特征太过于明显了,几乎直接指认。

“是,疤痕是长条状,有些年头了。”姚夫人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回答,生意人最是会观察。

“九弟。”李念咬了咬牙,身形不稳地后退一步,被身旁的侍从扶住了。九弟自幼身子虚弱,七岁那年,一次宫宴上,被碎裂的瓷器碎片划伤了手背,伤口很深,鲜血瞬间涌出。

他对这件事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九弟脸色苍白的昏过去时,那场面着实有些吓人。后来手背上就留下了一条疤痕,无法去除。

原来是亲王啊,姚夫人如此想着,又闭上了眼睛。该说的都说了,她太过于虚弱了,已然耗费了太多精力,顿时觉得疲劳的感觉再次涌上。

李念几乎用逃离般的出了棋语阁,湖边的阳光照射在身上,却觉得越发的寒冷。这么多兄弟,为何会是九弟,明明陛下最是护着这个体弱多病的弟弟。

若是瑞国军队也与九弟有关,其中牵扯了多少人,他不敢细想。还好顾倾允在护城河防守,又有陈硕带兵接应,两位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定是不会让战局波及皇城。

不对,瑞国军队只是障眼法,在前牵扯住兵力,如今皇宫是最危险的。

“快备马,告诉府中侍卫,跟本王去惠王府。让留在皇城的军队即刻入宫护驾,快!”李念大喊了一声,转身向前院跑去,他速度极快,侍从急匆匆地在身后追赶。他进内殿取出了长剑,直奔府门口。

唤来守卫淳王府的暗卫泫,李念抓住泫的手臂,“带所有暗卫入宫护陛下安稳,事关重大,本王最是信任你。”说完他手掌用力按了一下,像是带了千斤的重量。

“属下一定不负使命,还请王爷保重,回来后属下再来请罪。”泫跪在地上行礼后,起身做了个手势,而后带着人快速去了皇宫。

“去禀报崇王瑾王,该怎么说你应该知道,九弟不会对他们下手,让他们派府上的侍卫入宫。”说完李念翻身上了马,他脚下一滑,险些摔下来,拉住缰绳才勉强稳住身形,手指上已然印上深红色的勒痕。

骑在马上向前行进,李念思绪混乱,怪不得先前如何调查,都寻不到蛛丝马迹,因为他们都选择相信九弟。哪怕不是亲兄弟,可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脉,不至于此。

他不认为姚夫人在撒谎,事到如今,没有这样做的必要。能如此详细地说出九弟手背上的疤痕,必定是见过的,以九弟闭门不出的性子,去福暖阁的几率为零。就算是让姚夫人栽赃嫁祸,选谁都不会选九弟,太过于拙劣了。

惠王府同在东区,并不远,几乎可以看到王府的围墙时,李念猛地拉住缰绳,“你现在回府上,封锁消息,别让离月知晓,更不许他入宫。就算是按在府上,也一定把人留下。陛下把他交给本王,不能在此时出事,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侍卫赶忙转头快马加鞭赶回淳王府,整个府中说一句混乱也不为过,这位离月公子他见过,却没想到是如此重要之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