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汤圆
◎十年一觉扬州梦◎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县衙差役休沐过节,本就空旷的县衙里又只剩下那一家四口。
厨房中热气腾腾,水开揭锅盖,唐小荷将做好的汤圆下到锅里,热水咕嘟几下,待汤圆全部漂浮上来,即可捞出。
唐小荷好久没做过这东西,担心手生煮不熟,便先捞出一颗咬了口,没想到里面的芝麻馅比岩浆还热,烫的她眼泪都出来了,没来得及下咽便又吐出去,斯哈不停吸凉气。
宋鹤卿原本手捧本杂书在旁翻看解闷,见状放下书册,起身走去道:“你是三岁娃娃吗,吃个东西还能烫到,张嘴让我看看。”
唐小荷张开了嘴巴。
宋鹤卿瞧了两眼,道:“舌头上有点起泡,没大事,下次记住了,无论吃什么都要吹凉再吃。”
唐小荷泪花子还在往外冒,大着舌头委屈道:“我不也是想看熟没熟吗,你刚刚便吵着饿。”
宋鹤卿手捏她的下巴,还在专心看她口中情况,下意识叹口气道:“我就算饿死,也不想你把自己伤到啊。”
唐小荷懵了,眼角的泪珠都又退回到眼眶里。
怪,真的怪,宋鹤卿以往有对她说过这种话吗?
现在男人间也兴这般……肉麻?
她赶紧合上嘴巴,将下巴从宋鹤卿掌中挣脱出,转身去找勺子,语气些许慌乱:“熟了,可以吃了,你们都去拿碗,我给你们盛出来。”
多多阿祭眼巴巴等了许久,闻言立马欢欣雀跃地去拿碗,冲淡了那二人间不可言说的微妙氛围。
宋鹤卿接过碗,舀起一颗洁白软糯的汤圆,静静吹凉,慢条细理地喂入口中,仔细地咀嚼起来。
糯米软黏,芝麻馅香浓,二者融合到一起,在舌尖与齿间缠绵,满口香甜。
宋鹤卿吃着汤圆,眼前却不由自主浮现方才唐小荷对他张口伸舌的那幕。
他其实怪想不通的。
男人的舌头,怎么能那么小巧,且……粉嫩。
宋鹤卿连忙打住,又往嘴里塞了颗汤圆,压下了那些不该有的浮想联翩。
吃完寓意团圆的糯米汤圆,收拾完碗筷,唐大厨拖家带口到街上看起了花灯。
平阳县的灯会自比不过京城繁闹,但已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刻,家家户户提着亲自做的花灯,走街串巷,笑语连连,街上随意一瞥,便是一家几口共同出行。
多多阿祭跑去玩了,剩唐小荷与宋鹤卿在人群中走着。
二人间的气氛还未缓和,唐小荷正犹豫说点什么好,忽然间便好似瞥到抹熟悉身影,张口喊道:“哎!李福安是你吗!你也进城来看花灯了啊!”
可惜那道熟悉的身影并没有听到她的话,人潮拥挤,白发苍苍的苍老男子转眼便消失在人群中,仿佛未曾出现过。
“奇了怪了,难道我看错了吗。”唐小荷犯起郁闷,“瞧着明明就是李福安啊,虽然他听不见我的声音,但有他在的地方丑娘肯定也在,怎么只见他不见丑娘?”
宋鹤卿拍了下她的头,略为不悦道:“看灯就看灯,专心些,少把眼睛放到其他人身上。”
唐小荷揉着头,只好收回心思,专心挑起了灯。
这街上卖的灯都是百姓闲时自己在家做的,算不上精致,但足够用心,有的灯上还用剪纸贴了图案,并用小字在旁叙述有关平阳县的传说。
唐小荷一看见灯就想起来初入京城时撞上的仙人点灯,一想起仙人点灯,便想起谢长寿,想起谢长寿……她就冷不丁打个哆嗦。
“你还记得咱们俩刚认识的时候吗?”唐小荷挑着灯,顺便回忆起来,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嘿嘿,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其实是故意混入大理寺的,我想报复你来着,你害得我没能进成天香楼,我当时都恨死你了。”
宋鹤卿起了兴致,懒洋洋地问她:“哦?那我怎么没见你报复我。”
唐小荷正色起来,目光仍盯在灯上,认真道:“少看不起人,我当真报复了的,我往你碗中放了那么多辣椒,就是想让你上火起口疮,哪知你这么久过来居然一次火没上过,简直可恶!”
宋鹤卿笑出了声。
挑来挑去,唐小荷总算挑到盏满意的花灯,便提起来问宋鹤卿:“好看吗?”
她面色莹白剔透,一双笑眼盈盈,花灯散发出的柔和光线贴近脸颊,更衬得五官秀丽,神情灵动,虽着一身男装,依旧难掩美色。
宋鹤卿注视着面前之人,笑容凝固收敛,眼神逐渐变得晦暗,片刻后沉声道:“唐小荷,你再这样,会让我分不清你和你妹妹。”
唐小荷愣了下,眨着双大眼睛发出疑问:“哈?”
什么分不清她和她妹妹,这狗官在说什么。
等等,她怎么觉得宋鹤卿的眼神不太对劲呢。
有点沉,有点黑,还有点……灼热。
不对劲,又开始不对劲了,她过往在他吃的饭里下那么多辣椒,他一次火没上过,怎么此刻看着她的眼神,反倒越发灼热起来?
这什么情况?
四目相对,气氛晦涩难言,连明快的灯火都跟着变得温吞。
就在这时,只听二人身后传来一声爽朗呼唤——“老朽见过宋大人!宋大人也是外出赏灯的么?”
宋鹤卿的心情被打断,虽庆幸得以清醒,但又有些遭到打扰的懊恼,转身对同样外出赏灯的梁术稍作颔首:“不错,看来梁族长亦是兴致盎然。”
梁术笑道:“一年也就一回,自然要出来沾沾节气,不知老朽可否有幸能与宋大人同游?”
宋鹤卿哪里有说不的道理。
同时间,唐小荷也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