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狭小的一间屋子,地板是踩上去便要嘎吱作响的木头,窗边是个矮矮的柜子,柜子上空空荡荡,只放了一盏烛灯,墙角是张窄到只能躺下一个人的床,但好在被褥干净,透着股皂角香,想来应是刚洗过没有多久。
这样的环境已算不错,毕竟这家客栈的价钱十分便宜,吴林放下行囊收拾了片刻,便将在青州买好的书本悉数拿了出来,计划好今晚要学习的内容后,便抱着书本出了屋子,径直下楼。
屋里没有书桌,不适合学习,但楼下却刚好,看着众多书生一道埋头苦读,吴林便会想到自己上辈子在学校图书馆自习时的场景,这样的氛围她很喜欢,她乐意做这之中的一份子。
如今外头的天已是彻底黑了下来,客栈里灯火通明,楼下不时传来“唰唰”的翻书声,吴林下楼找了处空位,轻手轻脚地挪开椅子,缓缓坐下,与她们一道学习。
申时过了半刻,庖屋里便飘出了米汤的香味,不一会儿的功夫,老板边喊着:“诸位可先歇歇,喝碗热汤,不收钱。”边一桌一桌放上大碗的米汤,叫学习了许久已是饿的前胸贴后背的书生们都不由地咽了咽口水。
一直安静着的客栈终于在这时候热闹起来,吴林笑着接过老板递来的空碗,边道谢边伸手盛了碗米汤,刚坐回去,便听见身旁的书生兴冲冲地同坐在桌前其她的人开始聊起来:“你们倒是来猜猜,今年的会试题目,该是什么?”
吴林对这样的话题很感兴趣,听见她开口提到这里,手里捧着汤也不急着喝,只默默地瞧一眼周围,看看大家都要说些什么。
半刻后,便有人懒懒地开口说道:
“题目么,那大约还是要和去年一样吧,随意挑个文邹邹却又看不懂的词,叫我们写文章,前两年的会试,出得很没有水平,甚至还不如今年县试的题目有意思,要我说,那还是殿试更有趣些,坐在金銮殿里,等着圣上拈阄,拿到哪个便是考题,这可当真是好玩...”
她这样的态度倒是叫旁边几位书生有些不满,话还未说完,便立即有人反驳她:
“好玩些什么,你倒是先中了进士再说吧,会试还未考便先想到殿试去,当真是狂,你嫌弃前两年题目不好?我可告诉你,今年是不一样的,你知道今年的题目,是谁出的么,是当年名满京城的大才女,德高望重的周崚她老人家出的题!”
听到姓周,吴林的眉头微微一皱,还未说话,便有人惊呼道:“竟然是她,可她不是去了西北许多年么,今年便回来了?”
从西北回来的周大人,吴林听到这里便已知道是谁,她思索片刻后便问道:“这个周大人,很厉害?”
吴林是新面孔,众人听见问话,有些诧异地看她一眼,回答道:“那是自然,周大人如今年过六旬,她年轻时连中三元,是毋庸置疑的大才女,而后她花了数十年的功夫,做到了太傅的位置上,只可惜识人不佳,跟着奸相做了朋友,受了连累被贬为西州刺史,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她便官复原职回京了,今年她还是出题考官,她出的题目,那可都是一等一的绝!”
这周启的母亲竟是如此厉害,吴林想到此处便也没有说话,只垂头喝了口米汤,刚一抬头,就发现身旁的书生十分好奇地盯着她瞧,见她也朝这里看,便笑着道:“这位姐姐,你是从哪里来的,又叫什么名,可否与我们说道说道,大家互相认识,没准日后入京,还能做个朋友相互照应。”
要介绍自己么,吴林一想到自己来时遇到的危险,便不打算对陌生人如实相告,只轻笑着简单说一句:“我是从小县城来的,乡试考得马虎,姓吴,大家喊我小吴即可。”
这个小吴,她可是全客栈唯一带着夫郎来的考生,见她肯开口说话,一帮人便涌上去兴奋地问东问西:“小吴,你可真厉害,出门考学带着夫郎,夫郎还这么漂亮,你同你夫郎是如何相识的,又是在哪娶到这样的美人的,快来同我们传授些经验,也好叫我们几个未成亲的跟着学学。”
吴林想下楼专心学习,同大家一道讨论学业,听见这样偏题的问话,并不乐意多交谈,只微笑着把碗里的米汤喝掉,才开口道:“不是多有趣的故事,是我到年纪要成亲,所以就成亲了,怎么娶到美人,我也不知晓。”
女子到了二十五岁就必须要娶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规定,一听见吴林是因为这个规定娶了夫郎,而不是自己追来的,众人又是失望又是羡慕,怎么她就这么运气好,稀里糊涂的有了这样一门亲事。
屋里便又安静下来,方才觉得吴林大约是不行的书生,琢磨着便也想明白了,原来不是不行,是妻夫之间没有感情,只因着规定而被迫成的亲罢了,故而不肯同塌而眠,非要分房睡。
原来是没有感情么,几个书生默默听着话,放下了手里的书,边观察着吴林的一举一动,边低头小口喝米汤,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
赴京的路可是寂寞又艰苦,孤身一人上京,撇下家里的糟糠夫,总有人在外头想动些歪主意。
吴林的回答叫大家顿时都没有了再讨论些什么的兴致,便也各自坐好继续读书,吴林放下空碗刚要将书翻开时,手上的动作却突然顿了下。
一提到魏亦明,吴林便想起方才进屋子时,魏亦明同她说过,他有些困,要先回屋里睡上一觉再起来找她用饭,他住的那一间,就在吴林的隔壁,吴林下楼时便未再听到他那有什么动静。
如今才过了一个时辰,此刻应该还在歇息,并没有醒过来。
吴林买的干粮虽味道不差,但干巴巴的东西吃着,到底有热汤喝才更滋润些,客栈的米汤只在这个时候有,待会他起床,大约那汤就是半点也不剩了。
思索半刻,吴林便独自起身,悄悄进了客栈的庖屋,礼貌地同客栈老板交代几句话,方坐回来继续学习。
——
夜色渐深,不少的书生已经收拾好了书本,打着哈欠起身上楼。
屋里的烛灯便也跟着熄灭了一小半,光线暗下来,叫不少人昏昏欲睡,许多还未上楼的也不看书,只瘫坐在椅子上,和人到处闲聊。
“想来如今也不用那么辛苦,都做了举人,还愁来日没官做。”
“我进京是为了避开我家那只公老虎,你是不知,他凶得很,等我进京当了官,我立马写休书回去。”
众人聊天的功夫,有人侧头瞥见吴林仍在埋头学习,一句话也不说,就笑着劝她一句:“小吴,时辰也不早了,还是早些回去休息为好,累着自己可不是什么好事。”
吴林正在默背着一篇文章,听见别人唤她,先是一愣,算了下时间才轻声回答道:“不妨事,我一向爱学到子时,如今我还并不觉得累。”
见劝不动她,旁人也不乐意与她搭话,吴林翻过几页书,听着街头“哒哒”的敲更声,手里的动作一停,随即抬眸望了眼楼上,侧头想了想方放下手里的书本,转身进了庖屋。
按理说,这个点早就没有米汤,可吴林提前交代过,好心的老板便留了一碗,放在锅里用热水温着,吴林进了庖屋便伸手从水中取过那碗米汤,在食盒中放好了,两只手稳当当地端着上了楼。
楼道里没几盏灯,除了转角外,处处皆是伸手不见五指,若不留神只怕要摔个跟头,吴林小心地靠着墙,温吞挪着步往上走,只是刚上二楼,便听见似是有人在小声说话。
“咱们是同一个县城来的么,这真是巧,如今我还住你对面,这岂不是缘分!这盏梨汁,是我下午来客栈时买的,你若是不嫌弃,拿去喝便是,我瞧你妻主在下面读了半宿的书,一点也不管你,啧,我都心疼,这么热的天,没点解暑的东西可怎么行...”
不一会儿,便传出一阵略为冷淡的笑声,有人随意敷衍道:“多谢好意,不过我不喜在夜里喝东西,您拿回去便可,若是没事,我可就要关门了。”
是魏亦明的声音,语气冰冷,听起来便很不客气。
那房门刚“吱呀”一声,门口的人却急了,扶住那门框便赶忙道:“别急别急,我再和你说几句话可好?只是觉得与你有缘,想认识一下多交个朋友,既然你夜里不爱喝东西,那我白日里给你带些蜜饯,宛城的蜜饯最是好吃,你妻主只顾着读书,该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我去给你买,一定叫你开心,若是可以,咱们之后还能一道上路,一起赴京...”
吴林站在楼梯口听这话听得发愣,这个书生这副样子,用现代化就是搭讪。
交个朋友?
梨汁,蜜饯,说的话如此好听,给出的东西如此甜蜜,又像是分外体贴,可吴林明白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她很讨厌搭讪,在现代时看到身旁优秀的女生被一些人不怀好意地搭讪,她就会觉得恶心,如今到了这女尊国,亲眼瞧见有人不怀好意地同魏亦明搭讪,她依旧觉得恶心,还有些生气。
说着好听的话,抱着肮脏的心思,更不要提,魏亦明是有妻主的。
这个人仍是陪着笑说话说个不停,吴林越听越觉得心头蹿火,她深吸一口气,冷笑着踏上了楼,靠在那楼梯口冷冷望着站在魏亦明屋子前不肯走的书生。
上楼时她每一步都迈得小心,二楼便也不知道有人上楼,如今她弄出一点动静了,踏在那老旧的地板上弄出嘎吱声来,才吸引了那书生的注意力。
那书生正说到兴头上,听见有人上来便随意一瞥,只是刚望过去,同吴林的视线相撞,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面上的笑僵着,好半会儿却又装作什么都没干过的样子,厚着脸皮道一句:“小吴你不是要学到子时么,这会便回来,可算是偷懒啊。”
魏亦明本就想关门,只是被这人按住了门框,不耐烦地斜倚在门边听她废话半晌,刚准备怼回去,察觉到这书生面上的变化,就径直伸手将她推开,一探头便望见吴林端着个食盒站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