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来 - 种田养老养娃日常 - 苏佑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13章来

午饭后,徐兰收拾十斤米粉,三十斤大米,一筐鸡蛋,一筐桃子,小篓花生,小篓黄豆,小篓绿豆,南瓜和冬瓜装一筐搬上面包车,这些送福利院。

福利院的孩子逐年增多,正好秋天收获多,多送一些东西。

她把给秀莲和齐晓的节礼也搬上车,秀玲的傍晚送去她家里。

徐兰开车进城先去福利院送东西,然后去店里把节礼给秀莲和齐晓,午后顾客不多。

齐晓的精神好一些,她收下节礼后说:“婶子,这几天腊肉腊肠火腿卖得很好,很多人问鱼和猪肉。”

徐兰微笑说:“问的是一些老太太吧。”

齐晓回:“是,他们说我们的鱼腥味很少,猪肉很香。”

徐兰说:“那当然啊,我们养的鱼喂种的牧草,猪全喂粮食和疏菜,没有喂饲料。”

这时一个面生的中午男顾客到门口问:“老板娘,你家店里什么时候才有鱼和猪肉卖?”

徐兰微笑回:“年底,去年所有池塘都捞一遍,开春才养的猪。”

顾客遗憾说:“还要等几个月呢。”

徐兰说:“没办法,有新鲜鸡蛋和腊肉腊肠火腿。”

顾客:“那给我称一斤鸡蛋,六节腊肉,桃子称八个。”

齐晓已经放下节礼,听顾客的话应声去拿货打称。

徐兰等她卖完东西,和她说一会话,交待她明天下午放假后去隔壁。

她也和秀莲秀玲聊小会,也交待她们明天下午放假后去百货大楼买一套比较清雅的餐具,几个盖碗茶杯,几个喝水杯子,两个暖壶,然后回农场。

今年农场种八十亩黄豆,是生地也没有放肥料,亩产虽然只有一百斤出头,但要割豆荚回来晾晒,碾出黄豆,筛去杂质,晒干要费很多功夫。

到现在还有一些黄豆没有筛去杂质,所以徐兰夫妻没有时间亲自给老大和老二送去桃子和葡萄。

唐兴良给唐兴方一家送去东西,唐启阳托他帮忙给老大和老二带去些东西。

兴和大专读三年,今年夏天已经毕业分配在隔壁镇上班。

省城没有人去,小四就不给她送东西了。

第二天中秋节,小六上午还上学,徐兰夫妻俩又和员工们忙一个上午,午饭前徐兰给他们发节礼,给回家的人放假。

午饭后,小六上山玩,徐兰和唐启阳带茶具,提水到荷塘边的亭子烧火泡茶。

唐启阳在小炉子里升起炭火,徐兰坐在一边说:“小四去年中秋节前有东西收,今年没有,估计心里不好受了。”

唐启阳:“没事,她也知道农场今年多种一百亩地。”

“嗯”,徐兰看向荷塘,入眼一片碧绿,莲蓬若隐若现:“留下的莲蓬成熟能摘了。”

莲子嫩时他们也摘点吃。

炭火升起,唐启阳把烧水壶搁炉子上,坐到徐兰身边说:“是可以摘了,今年荷花开没来看几回。”

徐兰笑说:“没有荷花看的时候期盼,荷花开的时候不怎么上心。”

唐启阳:“正好农忙,当时没那个心思。”

“嗯。”

夫妻俩在荷塘边喝茶聊天,三点半回到前面,和张二柱夫妻还有丹丹把晾晒在大厨房前面的黄豆收起装进麻袋,搬到棚子下,晒席也卷起绑了搬进去。

唐启阳上半山大喊一声:“回家了!”

没多久,小六从另一边远远跑过来,后面跟着保国,唐启阳转身慢走等他们跟上来。

今年在家过中秋的人更少,只三个人,晚上徐兰和唐启阳只做简单饭菜。

吃饭时小六说:“以前四姐五姐在时过中秋节好热闹啊,她们肯定很想家。”

徐兰夹块鸡肉给他:“快吃,放寒假她们就回来。”

三个人的中秋节平淡过去。

隔天,徐兰和唐启阳把家里的八张薄毯子和四张床单,四个枕头,四副窗帘,带去农场,进收拾好的房间放床上,床上铺已经铺干净的席子。

每个墙角有个落地风扇。

徐桓的父母不知什么时候到,先不铺床。

他们放下东西后出去忙,回家过节的员工已经回来上班,正忙早上的活。

徐兰和唐启阳去种黄豆的地里,右手戴上棉手套,把黄豆下面的杆拔起来,收黄豆时只割豆荚,现在把黄豆杆拔起来。

当然不是全拔八十多亩,拔十几亩翻地犁地后栽白菜苗和牛皮菜苗。

今年没有种秋玉米,没有玉米杆做青料,多栽这两样喂猪。

晚一些,陈小红几个忙完过来一起忙活,下午唐启阳便开拖拉机来翻地。

当天傍晚,徐兰去大队部接乔怡的电话,电话接通,两人寒暄几句,乔怡和徐兰说:“徐大姐,我公公婆婆明天早上出发,我大伯哥请人开车送他们去,预计在省城住一晚,后天差不多中午到。”

后天是儿子生日,徐兰很快说:“行,你告诉司机我吉普车的车牌号,到时在城外接他们。”

乔怡迟疑一下说:“好,徐大姐,你吉普车的车牌号是多少?”

徐兰把吉普车的车牌号告诉她,随后又说几句后挂上电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