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谈
小六去上学后夫妻俩继续去栽西瓜苗,陈小红几个已经在,下午三点,早上带来的西瓜苗全部栽完,十亩地约栽了一半。
唐启阳宣布收工。
赵鹏说:“小唐,现在收工太早,你回去拿西瓜苗来,我们继续栽。”
黄宗全几个点头,下午才干一会就收工,那也太什么。
唐启阳说:“前阵子大家天天忙一整天,回去歇歇,剩下的明天再做,种花生还要等等,不急。”
赵鹏几个听唐启阳这么说,不再提,回去没事编筐子和篓子。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哪儿都是湿漉漉的,他们都是脱鞋进地里干活,大家提着鞋子和工具到引水沟清洗,提鞋回去。
徐兰夫妻俩脱雨衣上面包车,擦脚穿鞋,开车到桃树林边,打伞下车,在路边拔野葱。
桃树移栽过来后他们也在树下稀疏种下野葱,现在野葱生长发展成一片一片的,很茂盛。
随便一拔就是一把。
第二天早上,夫妻俩在铲西瓜苗时觉得可能不够,催生一些混进去。
忙活一个上午,中午徐兰接到乔怡电话,说她公公婆婆明天出发,还是那四个人,后天上午到,徐兰表示知道,会照应好他们。
下午快四点,十亩西瓜栽种完成,西瓜苗只剩十几棵,陈小红拿去菜地栽下。
隔天雨停,太阳出来,但空气还是很潮湿,早上徐兰带被子和褥子去农场,傍晚回家时才铺床。
再一天,早上阳光明媚,气温明显升高,插完秧的农人们开始种花生。
徐兰他们也一样,先种农场的五亩地,夫妻俩忙到十点多便收工回到办公室收拾一下。
然后唐启阳在宿舍旁边去年年底新建的厨房里做饭。
这个厨房有二十多平方米大小,两口大灶一口小灶,一个炉子,里面东西配置齐全,侧边接着建一个木亭,亭子下有一套吃饭的圆桌椅。
徐兰收拾一下拿报纸到农场门口开大门等人,可能来过一次路熟,她没有等太久便等到熟悉的吉普车。
吉普车在她旁边停下,徐老在车里向徐兰亲切笑:“小徐,我们又来了。”
徐兰微笑:“欢迎,欢迎”,她看向后面,徐婶徐晗桂姐向她笑笑,精神尚可。
双方打过招呼,徐兰和赵司机说:“小赵,直接开到宿舍前。”
赵司机笑应:“好。”
随即吉普车开进去,徐兰拉上铁门时见儿子和保国还有丹丹放学下来,等他们一会一起走去宿舍楼。
他们到时徐老几人已经下车被唐启阳招呼进办公室坐下,倒上热水,小六保国丹丹在门口一一叫人,徐老呵呵笑应。
老太太和徐晗桂姐也微笑应。
小六叫人后跑去厨房,徐兰进办公室挪椅子出来坐陪客人。
寒暄几句后徐老问徐兰:“现在农场忙什么?插完秧了吗?”
徐兰回答:“现在种花生,早稻插完好几天了。”
徐老接着问:“今年你们还种什么?”
徐兰回:“前年新开的地种五十亩玉米,和黄豆套种,种十亩西瓜,五亩土豆,十亩红薯,比较贫瘠的地继续种绿豆养地,玉米、西瓜、土豆已经种完。”
他们谈一会小六过来叫去吃饭,唐启阳做的菜清淡,徐家四人吃得合味口,他们一一道谢。
饭后收拾干净都去休息,午后徐家人自己活动,杏花在谢,桃花开着正旺,他们来得刚刚好。
徐兰他们继续去种花生,徐老看桃花后转去和他们干好一会,边点花生边和他们说话。
农场五亩地种一天多,坡地的五亩差不用两天。
种完花生种黄豆和绿豆,徐兰他们忙着,路上碰见徐老四人只匆忙打招呼,四人精神比来时更好。
榆钱能吃时徐兰和唐启阳早上薅下来,带到农场交给桂姐,中午一起吃榆钱饼,榆钱饺子。
陈小红他们不稀罕野菜。
在谷雨前一天,农场终于种完黄豆和绿豆,离能栽红薯还早,玉米还不能陪土,暂时松快几天。
谷雨下着雨,忙碌一段时间的徐兰夫妻俩在家懒散一天,没有去农场,小六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直接回家,没有去玩。
晚上天黑后唐启阳去找宏伯和唐启明谈了许久,和谐达成共识,两家合作到年底,明年过年后清点库存彻底分开。
第二天不下雨,但天气还阴着,徐兰开面包车给农产店送货,货物搬进店里,放好后徐兰去隔壁叫秀玲过来看店,喊齐晓上二楼谈话。
两人上二楼,齐晓给徐兰倒水,再坐下,徐兰拿一下水杯再放下说:“有件事过年我就想和你谈,但忙到现在才有空。”
齐晓不知道婶子要和自己谈什么,心里忐忑。
徐兰和她说:“去年开始,农场种东西开始增多,之后会种更多,未来三四年内我们会在沪市建一个农产批发点,主要是批发水果,到时候那边需要一个主管人员,我看好你,想培养你,你有什么想法吗?比如将来想自己开店。”
齐晓听徐兰的话愣一下,在听到我看好你,想培养你时心里很感动。
在赵鹏退亲后她虽然已经释怀,但心里因为读书不多生出自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力。
齐晓两手抓衣角,问徐兰也问自己:“我能行吗?”
徐兰反问她:“你为什么觉得自己不行?”
齐晓失落低下头:“我读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