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vip]满意的不得了 - 七零之离婚后我干起了媒婆 - 秦朝独立的榛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7章[vip]满意的不得了

官方会谈结束,刘为民和于主任便同坐一辆车回去了,另留下老李的那辆车等着事情结束再接人回去。

于主任作为公社妇女主任,此次陪同是为尽地主之谊。但也因为她的出现,一场普通的相看被升了级,成为了官方相看。

王大庆敏锐的感觉到,这次相看的重要性似乎已经超出了他们当初的预计。

于是他当即决定,在之前分工的基础上再做调整。为表重视,三个队长全部出动,一人一家。阮清按照原计划领着人去豆花家,葛翠河和会计一组,带人去小庄村,他和王大有则一起去水磨村。

庆云婶儿和她男人今天都请了假没有出工,特意等在家里迎接客人。

庆云婶儿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却偶尔能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寻常人的智慧。就比如这一次,她早早就让她男人等在村口不远处。

她男人看着汽车进村,领导们下车寒暄,直到一行人进了葛翠河家,才慌忙跑回家去报信。

“咋样?你看着人了没有?跟照片上一不一样?”

庆云婶儿一看见人回来,连忙问了一句。

她男人喘匀了气,道:“人太多了,没有看清楚。”不仅人多,而且来人好几个都穿着军装,带着军帽,在他看来,那几个人长的都差不多。

庆云婶儿听着,立刻瞪起了眼睛,“那你看了个啥?咱是上白面馍?还是上糜面馍?”用细粮招待还是粗粮招待,这都取决于她男人在村口的观察。

谁知道他一大早出门,却看了个糊里糊涂。

“你叫我说你啥好?自个儿闺女的事咋就这么不上心呢?”骂了两句,又翻起旧账来,“真是一步错步步错,要是她姑父打听到了消息,咱如今也不用这样费心思。”

之前他们托娃她姑父到古山县打听男方家的情况,好好的干粮装上把人打发走了,算着日子,咋也能赶在相看之前带回消息来。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她姑父出去后直接就没了音信。

“咋又说这件事?”她男人瞪着眼睛道:“她姑父人还没有回来,我上哪儿知道消息去?你干啥事就知道急急急,一会儿等人进了门,你仔细看看不就行了吗?”

“那咋能一样?”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拌起嘴来,最终她男人被怼的败下阵来,喘着粗气,气不过,又反驳了一句,“我又不是啥都没看清,那我也认出了于主任不是。”

“啥?于主任?公社的于主任?”庆云婶儿听着顿时就提高了音调。

“那还能是哪个于主任?”

于主任是个亲民的领导,之前农忙搞产量提升的时候,她经常下乡巡查,为妇女们鼓劲打气,常常鼓励她们,妇女能顶半边天,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老百姓对她自然是熟悉的很。她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虽然只是个侧身,但她男人依旧一眼就认出来了。

庆云婶儿闭上嘴巴,心里顿时转开了。她想了好一会儿,回过神来后,急忙喊着闺女,道:“快,上白面馍。”

这咋又决定了?她男人见她之前还骂骂咧咧,在粗粮还是细粮之间拿不定主意,这会儿却突然就下定了决心,不由有些纳闷。

庆云婶儿看见了他脸上的疑问,不由指点道:“连于主任都这么重视,你说这人好不好?”如果不好,于主任肯定不会亲自出面。

有时候,领导的出场,其实就是在无形中给人增加光环,撑场面,而这正好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虚荣心理。

豆花听了她妈的话,刚将一盘子白面馍端到上房的炕桌上,就听见门外面响起了阮清的声音。

“婶子,在不在家?”

“哎,在的。”庆云婶儿急忙拉扯了两下衣襟,一把掀开门帘子从上房出来,正好看到阮清领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进门。

这人皮肤有些黑,长得却很精干,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普通人没有的精气神儿。

“他爸,快,来客人了。”见自家男人站在旁边不动,庆云婶儿连忙伸手扒拉了一把。

她男人回过神来,连声道:“屋里坐,屋里坐。”

阮清回头对郭广平介绍道:“这是豆花的爸妈。”

郭广平连忙站直身子,敬了个礼,“叔叔、婶子好。”

“哎哎,好好。”庆云婶儿她男人笨拙而腼腆的点着头回应。

将人让进了上房,人家穿着军装肯定不能上炕,于是阮清指点道:“搬个板凳给郭同志坐吧。”

庆云婶儿就到外面搬了三个板凳进来,一个给了郭广平,一个给了阮清,最后一个则让自家男人坐着陪客。

几人刚坐定,豆花就极有眼色的将白面馍连带炕桌一起搬了下来。

庆云婶儿招呼道:“早上刚蒸出来的白面馍,快吃。”

郭广平伸手接过庆云婶儿递过来的馍,这时才有机会仔细打量眼前的年轻女子。

刚才他们进屋时,那姑娘就站在炕那头,但他那时没顾上细看。这会仔细打量了几眼,心里评价道,倒是跟照片上差不多,个子有些低,不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皮肤并不白皙,却显得很健康,五官也比较端正,比家里之前介绍的龅牙好看多了.....

“郭同志,你们是昨天到的吗?是不是住在县城招待所?”

阮清突然问了一句,打断了郭广平的思绪,他迅速回神后,面色如常的回答道:“是,昨天刚到县城,武装部负责接待的同志就已经安排好了。”

“那就好。”阮清带着歉意说道:“本来按道理,请你们来做客,应该是我们来尽地主之谊,可一来咱们乡下条件差,二来离县城也有些距离,确实各方面都不方便。希望你们不要觉得受到了怠慢。”

“已经很好了。”郭广平笑道:“武装部的同志都很热情,尤其是刘政委,一路上介绍了许多你们当地的风土人情。”

“哦?那我们这里跟你们县有啥不一样的地方没有?是不是到处都是山?”阮清顺着话题问道。

“确实山比较多。”郭广平考虑了一瞬,客观的道:“我们那里多是平川,所以冬天风沙也比较大,不过土地肥力还行,庄稼长得好。”

“确实是。”阮清肯定的点了点头,“对了,我听说你们那里已经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豆花她姑父没有带回消息来,她只好借着闲聊的机会当面证实。

庆云婶儿心里正想着这事,这时听见阮清主动打听,忙伸长了耳朵,仔细的听。

郭广平这两年一直在部队上,家里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但他记得家里寄来的信里他妈提到过一两句,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喜悦。

他笑道:“家里写信跟我说过,确实是在试点推行新政策,去年是包干到户,取得的效果不错,今年有些走在前面的生产队已经开始过渡到包产到户,不过要想全面实行,估计还需要时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