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其实也是因为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攻击上,没有顾及到防守,”盛伊走到两人中间,“申万,你过来一下,我帮你看看你的攻击节奏。”
本来还因为自己不得不拿出实力对战,有些憋屈的莫星辰一双眼睛瞬间瞪圆,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他想说什么:怎么还带这样的?指导我赢了不就行了,现在是给我开完挂,又要给他开吗?
盛伊没理他,带着申万去了隔壁的训练场,温如雪却笑着调侃了两句:“你不是连前10%都不想争,只想随波逐流吗,怎么现在还管起教练怎么教别的学员来了。”
莫星辰:......谁管了!
但是看盛伊提出的作战策略确实有用,他也憋了一口气,想证明他能赢确确实实是因为他实力强。
当然,那个盛教练的指导也有点用处,但也只是一点点罢了。
那个开浅蓝色机甲的防单虽然厉害,但肯定没有他这么好的悟性和临场调节能力,被她指导了一下之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崩呢。
没看到很多军校生被指导之后成绩反而更差了吗。
这实际上也是正常现象。
一般不怎么熟悉军校生个人状态的教练,就算已经带过操作员一段时间了,临场指导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瞎指导”的情况。
这个“瞎指导”不是说教练的个人水平不行或者是军校生的执行能力不够,而是比完一场之后,军校生的精神力状态和体力耐力等各项参数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和长时间没有上过战场,各项参数平稳的军校生的平时状态是不一样的。
一般这种状态下的军校生各项参数的起伏会比往常大一点,这也就决定了军校生此时的状态是不好把控的。
考核赛设置每场分项测试分开,是为了避免军校生精神力和体力透支,也是为了避免军校生被竞技状态影响,出现超常或失常发挥的情况,战场毕竟是一个需要时时谨慎的地方,很多在考核赛上发挥得不错的军校生,进入联赛的比赛环境后,常常会因为敌人目不暇接,而受到影响,就连连接他们精神力的指挥,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
所以联盟才会增设考核赛和联赛之间的选拔赛,就是为了确保大型连续赛事不会对军校生的竞技状态有影响。
随着军校生的经验增加,选拔赛已经形同虚设,但是“瞎指导”的危害还是存在的。
再准确的分析仪器都不能保证军校生的状态一直处于一条平滑的曲线下,何况是对申万并不熟悉的盛伊。
这一点,盛伊当然知道,但她并不是对申万不了解,相反,为了尽可能确保她给林晗和浦灵制定的训练计划是合理而且有效的,很多时候,她都会把他们对手和顶尖选手的情况研究一遍。申万作为深蓝第一防单,自然也在盛伊的研究之列。
只是她毕竟是浦灵的机甲教练,面对申万还是担心他会有抵触情绪,所以很快就安抚道:“别害怕,我只是给你提几个建议。”
申万忍不住说:“我没害怕。”他抿了抿唇,竟然是比较寡言的性格:“林晗和浦灵的综合测试我都看过,您很厉害。”
盛伊微讶。不怪她没料到,军校生参加大型赛事的时候,教练其实是不建议他们看其他人的比赛的,毕竟作战策略和比赛风格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如果被视频里的军校生影响,上场的时候就会出现风格杂糅乃至发挥不稳定的情况。
临场发挥是个玄而又玄的东西,经验丰富的老教练都不能确保军校生每场都能平稳发挥,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带出林晗和浦灵这两个成绩越来越好的军校生的盛伊确实像是个bug,只是她自己还没意识到罢了,或者说她意识到了,但是觉得,浦灵和林晗能越比越好是因为他们的成绩走出了瓶颈期,正处在一路向前的爆发阶段,她不会把这个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同样的,临场指挥,盛伊也不会寄希望于申万和莫星辰都能瞬间改变自己的作战习惯,她更多的还是在贯彻之前指导浦灵的方案:在尽可能不需要操作员本人做出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帮他们找到一个最适合的作战方向和运动节奏,方便他们能更好地操作机甲,自然,也是为了他们能更轻松地拿下本场比赛的胜利。
“你总不会真的要把赢面让给莫星辰吧。”盛伊关闭光脑,回来时对温如雪说的也是她对申万说的那句:“这小子避战的习惯还有的磨呢。”
温如雪笑:“他上一场不是比得挺好的。”
盛伊摇头:“所以我才说他不适合当防守型单兵。他的进攻势头是一阵一阵的。”
众人还没明白,“繁星”和“潮汐”已经打起来了。这场随机到的建模地图是乱石之垣,之前考核赛中出现过的地图,特点很明显,可视度低,而且地段狭窄,对于防守型单兵来说其实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段,因为他们机甲大多笨重而且难以隐藏,对于视线敏锐而且冲锋势头锐利的攻击型单兵来说,无异于亮着的靶子。
莫星辰也的确很快就发现了“潮汐”,调动机甲猛地冲了上去:这次攻击的重点仍然是“潮汐”的底盘!!
兵书上虽然说一计不可再三,他之前就攻击了“潮汐”下盘,申万也肯定会有所防备,但是操作习惯的惯性依然是巨大的,“潮汐”可能早就知道自己的机甲不稳了,但他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和实力,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改正过来,而且申万之前的任务是攻击“繁星”的弱点,他向前攻击的时候,重心其实是有所压低的,那样都被自己偷袭到了,莫星辰不觉得自己这一击会落空。
但没想到“潮汐”完全没有防御,而是迎面而上,表现出了一台防守型机甲完全不该有的凶猛意图,最关键的是,他竟然击中了:他提前预判了“繁星”的走位,在“繁星”意图侧翻躲避的时候发射光子炮拦截了他的退后路径,并利用了地图的特点,将“繁星”的活动区域锁死在了这狭窄的狭缝之间。
莫星辰已经退无可退了,两者的身份出现了短暂的交换!
被盛伊看好为防单的莫星辰被迫防守,而本身是防单第一的申万却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攻击意图,而且莫星辰还没能挡住。
这一点其实也特别令人讶异,因为就算莫星辰现在用的机甲是民用机甲,他想做的也是防守型单兵,他的机甲也是偏防守向的,火力不猛,但是外壳却特备坚硬,如果要做出防守姿态,莫星辰没道理防不住,因为申万根本没有出全力。
薛玲玉看出来了,有些诧异:“他是在积蓄攻击?”
盛伊笑:“嗯,也在稳定下盘。”其实上一场的时候她就说出来了,申万的攻击意图比莫星辰强烈,但是这全都建立在申万完成了全面防御的基础上。他的精神力流动重心,全都分摊在了各个防御方向上,所以反而没有机会稳定自己的下盘,而现在申万改正了这一点,主动掌握了攻击的时机,并趁机将机甲的下半部分稳定住,好让自己有余力面对莫星辰的抵抗。
其实要说这么指导,薛玲玉也知道,她真正诧异的是:“您是怎么让申万在这么短时间内改过来的?”
这其实涉及到盛伊的指导习惯了,就像林晗和浦灵都是在考核赛开始前的短时间内改过来的一样,申万这处操作动作的改进其实也只是很短时间内的一个强改(与军校生自然而然地顺应习惯相反,在教练指导下的强行改造),因为不是军校生自己领悟出来的,所以“强改”很容易出现“瞎指导”后的动作紊乱,和不到位等情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强改就和教左撇子用右手吃饭一样,越是在改动初期,就越是痛苦,遇到的身体阻力就越大。
所以星际教练的一般态度是能不强改就不强改,除非真的影响到军校生的整体实力了,否则教练和军校生都不会冒这个险。
温如雪之前那样想是调侃,但是她也没料到盛伊真的会让申万在几分钟内适应一个这么重要的强改,浦灵那也是因为重装机甲没前途加上记性好啊,再改申万的,真的不会影响到他其他动作的操作吗?
盛伊却摇了摇头:“不是强改。”她无奈:“非要说的话,我其实只是让申万开着机甲蹲了几个马步。”
众人:????
盛伊揉了揉额头,她看申万茫然表情的时候其实就知道马步这个词被星际时代淘汰了,但为了解释,她还是简单说明了一下:“就是把重心转移到两腿之前并且尝试让上半部分下沉。”
薛玲玉是教练,最先反应过来:“就是让申万重新找了个重心并习惯?”
盛伊想了想:“也可以这么说吧,但我这么做主要是想让他理解机甲下沉的动作习惯。”她说:“说潮汐头重脚轻,其实是不准确的,毕竟机甲设计都是经过联盟标准判定过的,潮汐作为标准的力量型机甲,各部分重量其实非常均衡,不均衡的是申万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他的精神力流向。”
就像是蘸满了墨水的毛笔一样。申万想要抵抗攻击,周身墨水的浓度就高了,相应的,底盘的墨水浓度就低了,配合他的操作其实不晃反而是不可能的,是申万优秀的操作习惯强行稳住了这股晃动,但这样也加剧了他操作的不稳定性,才会导致申万在高强度的比赛过后,往往会失去这种稳住的感觉。
这个时候,他的短板就来了。
长期使用右手提重物的人右边胳膊会变细,同样的,长期强迫自己稳定机甲晃动的申万,对机甲稳定性不足的感知力也会降低,因为他已经习惯在一个不稳定的情况下操作了,当机甲脱离了他熟悉的不稳定状态,不管是比熟悉状态稳定,还是比熟悉状态更加不稳定,他都已经察觉不到了,因为他的感觉被磨钝了。
但同时因为他平时都稳定得很好,就连教练都看不出来问题,所以薛玲玉也不可能发现申万之前其实是在不稳定中作战。
这种被压下来的不稳定就被忽略了,然后又爆发了。
盛伊其实之前也没想到,但她看了申万和璐璐的那场比赛,敏锐地发现了申万机甲出现晃动的时间,竟然比之前所有比赛的时间都要早,而那个时候申万的精神力还是充沛的,他不可能没能力稳住自己的机甲,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只能是他没发现,没感觉,也没想过去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