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 东宫娇藏 - 日月百百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东宫娇藏 >

第22章

◎三章合一◎

裴幼宜心中记下姚云英的名字,随后便收回了视线。

她特意去问名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姚云英她坐在了看台第一排的中间,与她和赵宝珠、邵雪晴并排。

按理说她一个侯爵家的女儿,实在是坐不到这里来。

没问之前,裴幼宜还以为她是哪个亲王的女儿。

对于姚云英能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这件事,赵宝珠她们私下里已经讨论过了。

年后宗学开学的时候,姚云英以及顾静珊便入了学。

姚云英到好说,她是宣德候的嫡女,原来不在京中常住,现在回了京中,得官家照拂,入宗学,也算是有道理。

但是顾静珊……

她哥哥已经在宗学念着,且她在这之前一直是在府学读书,现在忽然转入宗学,实在是没有道理。

随后不知是谁传出了消息,说姚云英,邵雪晴,以及顾静珊三人是皇后和李贵妃看中的太子妃和二大王妃人选,入读宗学也是为了观察三人品性。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三人中邵雪晴家世最好,一时间她在宗学的风头甚至盖过了赵宝珠。

到是姚云英和顾静珊二人,入读宗学不过四五天,尚看不出什么脾性。

裴幼宜不知这些传闻,她只盯着宣德门广场上看。

鳌山两侧站满了民间的歌舞伎和杂耍艺人。

自打灯会开始,他们就表演着走索,上杆之类的技艺,看的裴幼宜眼花缭乱。

官家也喜欢这种与民同乐的场景,坐在看台上时常举杯饮酒。

这样大的场合,赵宝珠她们即便想讥讽裴幼宜,也找不到机会,加上姜都知就在旁边,她们也都要给几分面子。

酒过三巡,天空中忽然洋洋洒洒飘下细小雪花,好在裴幼宜她们都坐在幕帐之下,幕帐中摆着大炭盆,一时间也不觉得冷。

但官家见此情景确是激动万分,他是文人,见此落雪便诗兴大发。

于是趁着酒意,官家朗声说道:“如此良辰美景,不如大家以诗相和,朕出上阙,你们来对下阙,如何啊?”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附和,官家又对着年轻人这边说道:“你们尚在宗学中,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诗,写的好的,朕有奖赏!”

闻言,赵恒举杯说道:“陛下金口玉言,可不要反悔哦。”

官家哈哈一笑,心想你小子肚子里有几两墨水我还不知道吗,于是对着赵恒说道:“朕定不会反悔,且你要是对的好了,朕加倍赏你。”

二大王的学识,大家心里都清楚,官家话音刚落,众人便都善意了笑了起来。

赵恒羞红了脸,低头一直用余光瞟着女子那边,不知秧秧是不是也在笑他。

内饰们手脚麻利的取来纸笔,裴幼宜面前也放了一份。

官家思虑片刻,说出了上阙。

“今日雪景甚美,朕的上阙就是: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1”

官家说完,众大臣先是夸赞一番官家的好文采,随后都提笔写了起来。

裴幼宜望着自己面前的纸笔,有些犯难,思虑片刻便扭头对着姜都知说道:

“都知,我怕我写的不好,被官家发现了反而丢脸,我若是不写,官家会发现吗?”

姜都知抬眼看了一眼城楼看台官家的身侧,低声回答道:“翰林院的两位学士在官家身旁站着呢,估计是要一一验看,姑娘若是不写,反而醒目。”

裴幼宜认命的点点头。

此时场上还算安静,后面赵宝珠的声音传了过来:“她那点子文采,写了还不如不写。”

赵宝珠说完,后面便哄笑起来,有人顺势说道:“灯会无趣,若是她写出来咱们能传阅一番,也好开怀一笑。”

“且她就坐在姚云英旁边,到时候两张纸递上去,岂不是云泥之别?”

说完又是哄笑不止。

裴幼宜不愿理会她们,到是身侧的姚云英侧目看了她们一眼,目光又在裴幼宜身上停留了一阵子。

裴幼宜只拿起笔只静静思考着。

过了须臾,她颇有自信的提笔写下两行诗句,将纸叠好,封上写下名字,交给了身侧的姜都知。

待众人都写好之后,内侍捧着托盘将纸条一一收走,送到了官家身边,由官家身侧的翰林院学士逐个打开验看,若是有写的真好的,才递到官家手上。

官家特意嘱咐,二大王的纸条他要亲自验看,翰林学士便先找了出来,交给了官家。

官家打开一看,便笑了起来。

“哈哈哈,你这孩子,骑射功夫拔尖是好事,但是诗书上也要多下些功夫才好啊。”

说着他朗读道:“朕的上阙是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二大王对的是:落到人身上,忽然觉得寒!”

这对的到是押韵,不过实在是不雅,完全没有意境。

众人听过之后纷纷笑了,赵恒到是并不难为情,站起来一拱手道:“我这文采不好,实在是贻笑大方,若是大哥在场,做出的诗句定能比我好上千百倍。”

赵恒的话一出,大臣那边便有人接话道:“太子殿下文才武略俱是一流,今日没能瞻仰他的文采,实在是可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