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番外:终不似,少年游
【thanksforyourapplication……weareunabletomakeyouanoffer.】(谢谢你的申请,我们很抱歉不能提供给你一个录取机会)
这是康维宁这个申请季收到的第17封拒信,这意味着他申请的所有高校都拒绝了他,他至少需要再gap一年。
而他的女朋友江池本科期间就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sci一区的文章,早就在申请季开始就锁定了巴黎高师的全奖offer。
“阿池,你先去巴黎吧,我等我这篇论文见刊后,就去找你。”康维宁因为成果不够,一直没有申请到全奖的offer。
“高师的offer我已经拒了,我还是想要去美国,我想等明年再申请一下,刚好这段时间可以留国内给任教授做ra,他本科期间帮我太多了。”江池坐在康维宁对面,安安静静的吃着饭。
“阿池,你别这样,我……”康维宁知道江池哪里想是去美国啊,她今年压根没申请美国的学校。
“你别想多了,你没这么大的分量。吃完就走吧,一会儿还要给大一的监考。”江池端着餐盘走在前面,康维宁亦步亦趋地跟着。
那一年,江池放弃了国外的全奖offer,陪着康维宁gap了一年。
2000年的夏天,江池顶着京北的燥热骑自行车跑遍了大街小巷,做家教赚她和康维宁的房租和生活费。
而康维宁只需要安安静静的看论文写论文,11月,康维宁的论文《变数系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讨论》终于见刊。
次年三月,康维宁拿到了普林斯顿的全奖offer,为了和康维宁在一个学校,江池放弃了mit的全奖offer,选择了普林斯顿的数理经济学方向。
两个从县中走出来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了美国最顶尖的学校,两个人的未来看起来如此光明。
康维宁的文章在《inventionsmathemiticae》(数学新进展)见刊的时候,他已经在想象以后她和江池的女儿该叫什么名字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江池博三那年,开始突然地失去意识晕厥,她开始以为是太过劳累没有注意。后来晕厥的频率越来越高,直到一次会议上晕倒在了讲台上,才彻底送到医院检查。
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专家进行会诊,也没有确认江池的问题。
最后通过脑部ct发现,她得了一种罕见的神经细胞萎缩症,随着病情的发展,她昏厥的频率会越来越高,直到在睡梦中醒不来。
江池的导师联系了全美最知名的梅奥诊所,想挽救自己爱徒的性命,可是试了所有的免疫疗法,靶细胞疗法后都宣告无效。
世界上最顶尖的医疗研究所宣布了对江池的病情束手无策,但是康维宁还不肯放弃。
他一天只睡三个小时,疯狂做兼职,只为为了江池凑天价的医疗费。
就这样艰难维持了三个月,校友捐赠和两个人这些年的积蓄也见底了。
如果可以康维宁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命来换江池活下去,可惜不能。
就在康维宁走投无路甚至考虑去黑市卖器官的时候,有人匿名找到了他,花十万美元买他手里即将见刊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康维宁这几年的心血,比上一次发在数学学报的文章更加耀眼。如果这篇文章发出来,康维宁有把握可以留在美国拿到教职。但是康维宁没有丝毫犹豫,他把这篇文章交了出去。
作为一名学者,康维宁出卖自己的论文成果就像同魔鬼交换灵魂,他死后愿意下地狱,希望可以换自己爱的人上天堂。
后来康维宁回国放弃京北大学的教职选择教高中,一方面是东海中学给了不能让他拒绝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他觉得自己在学术上已经有污点,不配再在大学任教了。
康维宁卖论文的钱又交进了江池的医疗账户里,用来维持她高昂的治疗费用。
可是江池还是察觉了,一日康维宁去看她,她怎么也不肯吃饭:“康维宁,我医疗账户的钱到底怎么来的?”
康维宁支支吾吾:“我兼职攒的,再加上系里的同学捐赠的。”
江池气得直抖:“康维宁,你还在骗我,为什么这篇研究常系数偏微分算子理论的和你在写的那篇那么像?”
杂志直接砸在了康维宁身上,他却丝毫不觉得疼,默默捡起了杂志放在了桌子上。
康维宁:“阿池,文章没了还可以再写,这不重要。”
江池哭了出来:“康维宁,你混蛋!这怎么可能不重要,这会毁了你一辈子的。”
康维宁走上去抱住了江池:“阿池,你才是我的一辈子,你在我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病床上,江池也没忘记学术创作,她的第一篇《journalof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就是在病床上半年完成的。
可惜现有的昂贵的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江池的病情越来越难控制,一天清醒的时间都少。
2004年,康维宁拿到了博士学位,他的导师邀请他留校做研究员,这本来是康维宁曾经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
现在的康维宁需要钱,他需要很多的钱来维持江池的生命体征。
江池偶尔清醒过来劝康维宁放手,留给她一个最后的体面。可是康维宁怎么可能放手?江池之于他已经是活着的最后的意义。
康维宁本来没有考虑回国,偶然他在网上得到了一个消息,东海大学附属医院正在做神经细胞再生的临床研究,康维宁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这个时候东海中学急需组建专业的竞赛教练团队,向康维宁伸出了橄榄枝。
东海中学愿意承担江池在国内的全部治疗费用,并替她争取国内最好的医疗资源。
康维宁作为普林斯顿的博士,在那个时代,在任何一个高校都可以找到教职,但是他选择去了一所高中。
江池回国的意愿也很坚决,落叶归根,她想就算死骨灰也要撒在祖国的大地上。
康维宁担心江池的身体长途跋涉受不了,东海中学也给出了最大的决心,联络东航飞美国的航线将头等舱改造成了临时的医疗床,并派了东海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全程跟机。
刚刚回国的那段时间,是康维宁过得最开心的时候。江池在细胞疗法的治疗下,情况有了好转,每天能和康维宁聊一会儿了。
康维宁带竞赛班的学生也是尽心尽力,生怕辜负了学校领导的期待。东海中学那一年的竞赛成绩异常亮眼,第一年组建竞赛班就拿到了6个国赛冬令营资格。
可惜好景不长,江池最终还是因为合并多器官衰竭在睡梦中离世了。那个时候,康维宁正在京北带队学生参加冬令营,没有见到江池最后一面。
江池走的很安详,没有留下遗言,只是给康维宁留了一封信,让他好好的活下去,如果有机会帮她完成她的毕业论文。
康维宁按照江池的意愿,将她的骨灰带回,撒在嘉陵江上。
趁着叶瑄和陈亦桐在德国参加比赛的时候,康维宁请了一段时间的假去看了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