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jp汤普森(菲尔兹) - 你好,数学家 - 只喝三分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你好,数学家 >

第46章、jp汤普森(菲尔兹)

初赛结果出来以后,距离复赛还有一段时间,叶瑄的生活就这样平静和波澜无惊地过下去了。

一日,康维宁火急火燎地走到教室:“秋季运动会的通知下来了啊,大家积极报名啊。”

台下同学怨声载道:“康老师,去年我们班连项目都没报齐,你这不是开玩笑吗?”

康维宁:“你们什么德性我还不清楚吗?还不是你们张主任那个王八蛋,今年运动会的最后一名的班级要负责早晨执勤,老王八想要阴我,我才不让他得逞,反正我不想早起执勤,你们一定也不想早操结束以后打扫卫生。”

“啊,为什么啊,不要早起啊,杀了我算了!”

康维宁:“那个啥,体育是谁?负责组织一下大家报名,不求第一,旦求不是倒数第一。”

叶瑄幽怨地站了起来,康维宁一脸惊诧:“怎么是你?算了,是你也行,你组织大家报名,注意不要受伤。”

叶瑄在心里把季寒冰那个王八蛋剜了一百八十刀。

叶瑄领完报名表之后,把男生的报名表仍在了陈亦桐桌上:“这是你的任务。”

陈亦桐态度也非常认真,认真看起来了运动会的项目,一边看还一边做笔记,很快便有了初步的方案。

下午叶瑄一醒,陈亦桐就开始讲起了自己的方案:“男子和女子各18个单项,每项单项的前六分别得到6分到1分,然后男女各有4个接力项目,每个单项的前六分别得到10分到5分,最重要的是有两个团体项目,团体前三可以分别获得30,20,10分。我课间去校史馆查了往年的平均得分,能拿到总分前三的班级都在团体项目上有所收获。整个年段总共26个班,只要我们拿下一个团体项目,基本就确保不会垫底了。”

叶瑄这个时候突然清醒过来了:“理论模型是这样的,但是现实是去年我们班只拿了2分,那2分还是因为铁饼项目只有9个女生参赛。”

两个人还在讨论运动会的事情,这个时候颜时夏走到了叶瑄的桌子前面:“那个叶瑄,我想报项目。”

叶瑄知道颜时夏这是想帮自己撑场面:“你选个擅长轻松的吧,别勉强。”

“嗯。”颜时夏低下头,在3000m、800m、跳高和铅球上都划上了钩,如果不是一人最多只能报4项,颜时夏可能会把项目钩完。

“胡闹,这么多项目你不可能吃得消的,那你选一个报,不然我就不让你报名了。”叶瑄知道颜时夏是想感谢自己,主动把最累的几个项目承包了。

颜时夏思考了一会儿,把3000m留下了,中长跑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最难熬的事情。

看到颜时夏这样辛苦,叶瑄也于心不忍,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来了运动会的方案。

叶瑄从校史馆里借出了近十年来东海中学秋季运动会的成绩记录,记下来了每一项参赛选手的成绩。叶瑄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想要同学们填写一下每一项运动的成绩。最后排查比对出来竟然还真的有所收获。

周一曲参加过青少年5km马拉松,获得的成绩大概能在男子5000m中排名5-6名这个样子。季寒冰虽然人不靠谱,但是体育成绩在这个班里已经算是矮子里拔将军了,跳高和跳远大概都能争取一下前十。陈亦桐则是主动报了110m栏,他身高腿长加上步频不错,经过专业的指导说不定成绩能不错。

叶瑄重点研究了两个团体项目,一个项目是团体往返跑,一个项目是接力投篮。团体往返跑需要10组选手背靠背运球完成,接力投篮则要求团体里至少有5个女生,20个人每个人需要完成三个投篮。

叶瑄很快地便制定出了一套详细地备战运动会的方案,从整体目的,工作重点,人员安排,时间轴包括激励方案都写得一清二楚。

叶瑄拿着方案去找了康维宁,向他借一节班会课讲一下她的运动会动员方案。

康维宁知道叶瑄有两把刷子,但是没想到她有这么多把刷子:“小叶瑄啊,这下我们班不拿第一可对不起你这份企划书啊。”

叶瑄可不客气:“有你这句话就行,到时候实在训练不完,你还是要割舍几节数学课给我的。”

下午的班会,叶瑄直接宣布了班上的运动会攻坚计划,不过班上的同学并不买账。

“叶瑄,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保送都稳了,我们还要准备省赛呢。”

叶瑄早就想好了对策:“我们的训练全部利用体育课的时间,不会占用大家的课外时间,同时我作为语文课代表还帮大家申请了这段时间的语文作业减免。”

同学们的反对声稍微小了点,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不愿意出力。

叶瑄再次加码:“凡是参加这次运动会的我们班的同学,都可以获得陈亦桐这么多年以来的状元笔记,而且……”

叶瑄卖起了关子,反而激起了台下同学的兴趣:“而且什么啊,你快说啊。”

叶瑄:“而且参加的同学我的座位随时为你们开放,你们可以碰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去问陈亦桐。”

季寒冰第一个站起来报名:“那我报名参加,记得啊,我第一个报的,陈亦桐到时候要多回答我点问题。”

很快,班上团体项目的名单都满了,单人项目虽然没有报满,但是起码人人都报了项目。叶瑄有时候也在想,自己比起陈亦桐差了点什么,明明他有的奖项自己都有,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他比较厉害呢。

一周三节的体育课,高二a班的同学罕见都到了,就连一项最讨厌锻炼的康维宁都下来督战了。

这节课体育老师教大家基础的投篮技巧,让大家为运动会的团体项目打好基础。

但是很显然,体育老师崩溃中……

除了几个以前有点篮球基础的同学能够很快地掌握投篮技巧,很多人的三步上篮都是走三步然后跳起来,这样反而准确度适得其反。

叶瑄拿着粉笔在地上不停地画线,然后一边念叨着,一边在纸上计算着。中间休息的时间,她把颜时夏喊了过来,让她站在她画圈的位置投篮。

很遗憾,篮球偏差一点高度没有进去。

“奇了怪了,我计算的时候已经余留了偏移量了,怎么还没有进去呢?”叶瑄检查自己纸上的草稿,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陈亦桐看出来叶瑄在做什么了,一把拿过她的演草纸:“初始动量方向考虑了吗?空气阻力考虑了吗?每个人的力道大小是不一样的。”

叶瑄点点头:“你说得这些我都考虑了,运动方程式肯定是没问题的,就是空气阻力和初始动量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太难控制。”

陈亦桐略微思索了一下:“如果你真想实现这个效果,需要借用仿真的手段了,环境变量我可以帮忙模拟,运动方程我可以帮忙建立,但是仿真的仪器和设备可能比较难弄。”

叶瑄:“我们不需要那么精确呢?比如说篮球的落点不止定在篮筐内,略高于篮筐通过篮板的反弹也可以进入篮筐。”

陈亦桐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运动方程式:“如果不要求精确的话,正常的固定抛球位点和角度,命中率应该能达到80%,前提是大家每次能确保抛球手势相同。”

叶瑄在确认自己的方程没有任何问题后,又把颜时夏叫了过来,让她保持投篮动作和投篮位置,进行多次重复,经过多次调整,叶瑄终于找到了这个时间的空气阻力系数,最后颜时夏的投篮准确率也提高到了60%左右。

陈亦桐看着直皱眉头:“你这样算不是办法,篮球的空气阻力系数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等我回去建个模吧,不然你总不能每次投篮前先手算一遍吧。”

陈亦桐的行动力也不是盖的,回家以后立刻查询了相关的论文,在nba投篮训练中有人披露过类似的数据。陈亦桐很快结合了那些数据和自己的调整简要构建了空气阻力系数的计算模型。

篮球的空气阻力和环境气压、空气湿度、风速、材料的动力粘度等因素都有关。陈亦桐在构建了基本的空气阻力系数的测算模型后,在网上找了一家国外的实验室帮助测算了具体的橡胶材料和温度湿度对空气阻力系数的影响曲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