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课的心得体会。 - 学校作文11 - 安肆11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学校作文11 >

团课的心得体会。

站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参加团课学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那些泛黄的历史照片中青年们炽热的目光,那些战火纷飞年代里青春无畏的身影,那些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年轻面庞,无不叩击着当代青年的心扉。团课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共青团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也反射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这次团课学习,我对共青团的引导作用有了全新认识。共青团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青年身边的陪伴者;不是抽象原则的说教者,而是成长道路的铺路人。从"青年大学习"的线上互动到"挑战杯"的创新创业平台,当代共青团正以更贴近青年特点的方式履行引领职责。我深刻体会到,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在于它既坚守核心价值又不断创新形式,既传承光荣传统又回应时代需求。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共青团百年征程给予当代青年的最大启示是:个人的青春只有与民族命运共振才能绽放绚丽光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享受着前辈奋斗的成果,也承担着开创未来的责任。这堂团课让我找到了自己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坐标——不仅要做历史的聆听者,更要做未来的创造者;不仅要学习团的传统,更要贡献新的智慧。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愿做一朵奔腾的浪花,与千万青年一起,在共青团的旗帜下汇聚成时代的洪流。

这次团课学习让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认识到,共青团的历史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共青团的引导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具体的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这一代青年既享受着前人奋斗的成果,也肩负着开创未来的责任。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黑暗中的光明使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仅仅是一部自传,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如何突破黑暗的桎梏,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被她的坚韧所震撼,更深刻体会到"光明"的真正含义——它不仅是视觉上的感知,更是心灵上的觉醒。

海伦的世界原本是一片混沌。十九个月大时,一场疾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使她坠入永恒的黑暗与寂静。她曾形容那段日子如同"被困在一艘没有罗盘的船上,在浓雾中漂泊"。然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当海伦第一次理解"水"这个单词的含义时,她的心灵被点亮了。她写道:"那个活生生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了它光明、希望和欢乐。"知识成为了她的眼睛和耳朵,让她得以重新认识世界。

在书中,海伦设想了如果拥有三天光明,她会如何度过。第一天,她要凝视那些给予她爱与帮助的人的面庞;第二天,她要见证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文明的辉煌;第三天,她要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感受世界的喧嚣与活力。这些看似平凡的愿望,恰恰揭示了最深刻的真理——我们习以为常的光明,对某些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海伦的经历让我反思:我们拥有健全的感官,却常常对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抱怨生活的琐碎,却忽略了阳光、风声、微笑和拥抱的美好。海伦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见甚至摸不着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她虽然看不见阳光,但她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明亮;她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她的思想比任何人都清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会我的,不仅是珍惜拥有的幸福,更是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能力。海伦用她的一生证明,真正的光明不在眼中,而在心里。只要心灵不陷入黑暗,人生就永远有光。合上书页,我忽然觉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问问自己: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光明,我们是否真正"看见"过这个世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