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等赵瑾带着天赐回来,他就发现自家父皇正用奇怪的目光打量着自己,赵瑾低头看了看自己,没什么特别的呀!
皇帝真的很难相信主持在说什么,这个小兔崽子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担当大任的人,一个男娃娃,被他养得娇气极了,从小到大早上起床都起不来,如今也是每三天才能上一次早朝,做事儿懒懒散散,还不管不顾,朝中大臣被他得罪大半,一贯莽撞,天下到了他手上,他们大燕多半是要完蛋了。
“父皇!我衣服没穿对吗?儿子没觉得哪里有问题呀?”赵瑾被自家父皇看得心里发毛,他今天收拾得不错呀。
“过来让朕看看!”皇帝道。
赵瑾把脸凑到自家父皇面前,让他父皇仔细打量。
“果然,眼屎没擦干净。”皇帝掏出手帕,给赵瑾擦脸。
赵瑾翻了一个白眼,自家父皇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种事儿,怎么能大庭广众之下说。
一旁的主持又被逗笑了,他乐呵呵的,面相十分的和尚,慈眉善目的,让人一看就很想亲近,这时候天赐也过来了,他好奇的盯着主持,笨手笨脚的爬到主持身上,他伸手摸了摸主持的光头,道:“没有!”
“嗯!没有。”说完,主持还特意低头,让天赐摸他的脑袋。
赵瑾害怕天赐冒犯了主持,连忙道:“天赐,快些下来,别妨碍到主持了。”
“不妨事。”主持虚扶着天赐,注意不让他从自己身上掉下来。
在寺庙待了三日,赵瑾觉得还挺开心的,下次可以带着自家夫人来这里小住几天。
很快便是除夕,一年又过去了,赵瑾也有二十岁了。
赵瑾觉得自己二十岁后,他家父皇不知道怎么想的,觉得他是一个大人了,应当承担起他的责任了,于是乎,赵瑾被他家父皇从京畿府调去了户部,让他管着户部,至于之前管着户部的四皇子,则被皇帝调去了鸿胪寺。
四皇子被皇帝调去了鸿胪寺,所有人都知道,在皇的,对于这个结局,四皇子早就料到了,他一点也不意外。皇位之争中,四皇子是彻底的出局了,毕竟皇帝是绝对不会让一个喜好商贾之道的皇子成为皇帝
四皇子似乎是认命了,赵瑾不认命呀,于是乎,他跑去找皇帝。
赵瑾来到御书房,也顾不得御书房其他的人,连忙道:“父皇,您这是怎么想的?儿子哪里是这块料,您就让我呆在京畿府当京兆尹府就够了,您现在把儿子调来户部,儿子完全不能胜任呀!”
赵瑾现在就想低调度日,当京兆府尹的时候,他都把兵权给交出去了,他父皇倒好,现在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户部可是除了吏部以外最受人注视的部门,他现在来了户部,大哥和二哥在心中怕是很有想法了。
皇帝被赵瑾逗笑了,“京畿府你管得不错,朕可听说了,以前的京城,许多世家公子仗着自己的架势,在京城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自从你当了京兆尹府,便没有谁再敢这样了,你管得不错。”
“这很简单呀!只要他们犯了错,然后让他们的父亲过来赎人,他们下次就不敢再犯了,这又不是什么难事,可是户部儿子真的不行的,四哥精通商贾之道,和户部极为相配,在户部做得好好,您干嘛要把四哥调去鸿胪寺,”赵瑾为四皇子抱不平。
“户部可不是经商,虽然涉及了银钱,和商贾之道有本质的区别,让你来户部也是因为朕遇到了难管的事儿,其他的大臣们管不了,但是你能管。”皇帝道。
“什么事儿?”赵瑾不解。
“咱们大燕从太&祖开始,传到朕手中已经是第五代了,咱们大燕的王朝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其中大臣勋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以前大燕穷,一个个尚且知道勤俭持家,如今大燕富有,这些人家便极尽奢华,可是家族浮浮沉沉,总有后续不济的时候,可是为了维持脸面排头,花费起来依旧是不见手软,没有银子了怎么办?便来国库借,户部借出的银子不计其数,以前户部借官员银子,是对那些寒门贵子的扶持,京城的消费不低,他们才当上官,又如何应对京城的高昂消费,所以,户部会给这些官员借银子,让他们好安安心心的为朝廷效力。”皇帝解释道。
“所以,原本是好事儿,结果被那群人利用,借来维持自家的奢华生活。”赵瑾理解了皇帝的意思。
“是呀!户部的官员对这事儿也很为难,可是借银的人家也都是朝中大臣,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们也不好直接拒绝,再加上朝廷确实有可以把银子借给大臣的规矩,户部的银子被这些人拿去用了,那到了灾年,需要国库的银子赈灾,国库没有银子,那受灾的百姓如何?”皇帝叹了口气。
赵瑾瞬间明白了,“所以,父皇这是让儿子去户部拒绝这些人借银?顺便再把银子给要回来?”
“倒也不需要你做这么多事儿,你只需要把银子借给确实困难的大臣,拒绝那些拿银子去维持自家高花费的人家就行了,要账你估计不太行。”皇帝道。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要账儿子怎么就不行了。”赵瑾表示不服。
“这些欠债的人可都是老油条,想让他们还银子,可不那么容易。”皇帝想起之前他旁敲侧击,让那些人还国库银子,一个个装聋作哑的模样,想想就生气。
“放心!儿子总要试试的。”听到自家父皇这么说,赵瑾就不抗拒来户部当差了,在这里当差得罪人可比在京畿府得罪人还要更狠。
“小五!你如若应付不来,便来找二哥!”一旁的太子连忙道。
“也能找大哥!”大皇子也不甘示弱,连忙表态。
“三哥也能帮忙的。”三皇子也道。
这时候赵瑾才发现,御书房里还站了好几个人,不仅太子、大皇子、三皇子在,还有好几个大臣也在。
“父皇!你怎么没提醒儿子,大哥、二哥、三哥还有这些大臣们都在呀!”赵瑾有些尴尬。
“哼!你一进来,整个人就咋咋呼呼的,小嘴还叭叭叭的说个不停,朕倒是想提醒你,你倒是要给朕机会。”皇帝毫不留情的吐槽道。
赵瑾有些不好意思,“父皇!你们继续,儿子先告辞了。”
“不用,你来得正好,你马上要去户部了,今日的事情你也应该听一听。”皇帝阻止了赵瑾离去的步伐。
赵瑾尴尬的留了下来,在一旁听着皇帝和他们讨论国事。
其实讨论的内容也不是其他,是青州遭遇了寒潮,需要赈灾,可是刚刚过年,户部借出去不少银子,一时间户部还真的有些捉襟见肘,现在要讨论的不仅仅是赈灾,还有国库借银的政策。
赈灾太子和大皇子、三皇子三人都抢着要去,这可是积攒政绩的好时机。
最后是太子例数自己以往的赈灾经验胜出,至于国库借银的政策要改也不是马上就能改的,所以,皇帝把赵瑾送去了户部,有赵瑾在京畿府的所作所为在,皇帝觉得这个位置只能让赵瑾来胜任,虽然他心中也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家宝贝儿子。
得罪人的事儿,赵瑾可太乐意干了,他就是有些担忧顾清,不知道怎么安排他比较好。
最后是皇帝在户部又在户部设立了一个四品官职,隶属于赵瑾名下,辅佐赵瑾办事儿的,赵瑾这才罢休,众人这时候也习惯皇帝对赵瑾特殊。
赵瑾来到户部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他家父皇给他交代了任务,他肯定是要好好的完成的,于是乎,赵瑾虎了吧唧的对户部尚书和两位户部侍郎道:“以后借银子出去必须他同意,如若他不知道,他们三位又把银子给借出去了,他就去父皇那里参他们。”
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巴不得把这个差事给推出去,这种事儿太得罪人了,赵瑾这么说了,他们连声应了下来。
来了户部,赵瑾发现户部官员各个都忙得飞起,但是相比他在京畿府,他的事情还变少了,赵瑾还挺乐得清闲的,但是他却让顾清跟着户部的大臣们好好的学,学的越多,日后他的兄长登基,他也可以将顾清介绍给自己的兄长,顾清也就只是腿不好一个缺点。
顾清知道赵瑾这是在为他的未来打算,他心中很是感谢赵瑾,学得也十分的用心,户部尚书和两个户部侍郎看到顾清的能力后十分的惊艳,可是看到顾清的腿之后,又十分的惋惜,如若顾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朝中怎么样也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赈灾的事情大皇子输给了太子,他自然是不甘心的,大皇子将江晨叫了过来。“是时候了,那个女人不是想出去吗?你仔细安排,尽量安排得自然一些。”
“属下明白,属下一定会安排好的。”江晨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准备了这么久的局,终于是要开始实施了,不枉费他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