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坊间传言,官家最近痴迷黄老之术,对道士之言深信不疑。
道士言:“东北地势低洼,不利于皇家子嗣传承。陛下若想香火昌盛、福寿延绵,就要拔高地势。”
赵佶由是派蔡京前往江南一带搜寻奇花异木、飞禽走兽,准备在东北角新建皇家园林。
对此,楚槐卿及诸大臣强烈反对!
大兴土木不仅会掏空国库,还会徒添百姓的负担。
更有甚者,官员借机从中捞油水,中饱私囊,打着为官家做事的幌子行盘剥百姓之实。
对此,赵佶只用一句话便怼了回去:“赵氏一脉,人丁单薄,皇兄亦英年早逝,你们难道不想看到皇家子弟,香火不断?”
以蔡京为首的官员纷纷附议,认为官家此举大有必要,毕竟皇家子嗣一事非同小可。
无论御史们如何辩驳,赵佶都丝毫不予理睬,似乎对修建园林一事势在必行。
楚槐卿立在一众言官之首,沉默不语,只是拧眉望着龙椅上那个漫不经心的人儿。
官家如今是真的变了,变得他都快不认识了!
曾经的他虽然对政事一窍不通,但却能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虚心听取各位大臣的建议。
自从没了太后的监管,他便日渐懈怠,做事全凭性子,根本未将天下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
“不必再说,朕心意已决!”
赵佶不耐地一挥手,扬长而去。
“楚相,这可如何是好?官家如今只听那些个道士、阉人之言,根本不信我等,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如此,大宋江山迟早要毁在他手里!”
安定侯丝毫不避讳地直言道。
楚槐卿垂下眼眸,眉间微微隆起,语气中透着同样的无可奈何。身为人臣,他们能做的着实有限。
“我一会儿再去找陛下谈谈,说不定会改变他的心意。”
虽是这么说,但他也知道,成功的几率很低。他了解陛下,他对于自己觉得必要的事,有种近乎疯狂的执着。
对皇位如是,对李师师如是,对子嗣一事亦是。
神宗陛下虽子嗣众多,但多数夭折于襁褓,十几个兄弟姊妹最后长大成人的寥寥无几。
先帝更是年纪轻轻,便没了性命。对于赵氏早夭的传言一直是官家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冷刺。
这根刺始终藏在心中,在深夜刺得他辗转反侧,不得安眠。
如今,道士之言刚好可解他的心头大患。他就算不尽信,也定愿意一试。
毕竟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万一呢,他赌的就是这个万一!
“只是陛下今日这态度,恐怕不易。前几日还听闻陛下一时兴起,竟荒唐地册封了一块石头为“盘崮侯”。
自古,非皇姓不能有王,非开国不能有公,非奇功不能有侯,你说这要是让那些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知道了,该多心寒!”
楚槐卿抿紧唇,眉间的褶皱更深了几分。
这事他也略有耳闻,只觉官家如今行事是越发不顾及大局。身为一国之君,竟不懂善罚分明的重要性。
不过他还是愿意相信,这并非官家本意,一定是童贯和蔡京从中挑拨。
这两个人实在不能留!否则必定后患无穷!
“我知道了,侯爷且放宽心,我定会想办法。”
朝廷要兴修园林之事很快传得人尽皆知。
商贾们闻讯,各方打点,争先恐后涌入蔡府,想要与蔡京打好关系,抢占先机。
鹿叔亦不例外,作为皇商,他亦不想放弃眼前这个挣钱的好机会。
自赵佶继位以来,鹿叔一路飞升,不仅负责宫内的采办,更是得了官家许可,可在外自由兴办产业。
作为商界奇才,又有官职加身,鹿叔短短几年便已跻身京城首富。
以至于松酿再见到他时,都有些不敢相认。
眼前之人,一双丹凤眼,眸光潋滟,藏着说不尽的风流。一袭墨绿色官服,称得他面若桃花。
“怎么?不认识了?”
男人摇着手中折扇,立在青翠的柳树之下,笑意盈盈。
折扇用竹片所制,上面覆之以罗绮。轻纱薄幔上,色彩明艳的和绘抓人眼球。
松酿眨巴眨眼,缓缓走近,对这骚包的脸莞尔一笑。
“你现在可是京城首富,我哪敢随意相认!这倭国进贡的折扇,据说千金难得,连高官勋贵也一扇难求,竟也让你搞到了,看来混得不错。”
少女打趣道。
鹿叔收起手中的倭扇,扯了扯嘴角,不以为意道:“你喜欢,送你!”
松酿望着少年眼中认真的神色,微微一愣,笑道:“无功不受禄,我也是有骨气的人。”
少年轻笑出声,望着面前言笑晏晏的少女,将折扇递了过去,眸中闪烁着晦暗不明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