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番外三(1)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到了次年暑假。
一考完试,江连月就和周家靖收拾行李回了横洲。
过去的一年,她每个月会坐飞机回来处理事情,江学军的学校离得近,每周都会回来照看工厂,再加上王祺云和张爱莲努力工作,且从十一月到次年五月都是淡季,郁江茶厂硬是支撑着,没有被海量的订单淹没。
今年不仅那欢村都种上了茉莉花,隔壁的几个村子也开始有人试种,茉莉花产量更高,江连月打算再扩大绿趣的产量,省得王祺云每次见她都跟她抱怨,谁谁谁又在催货了。夏季是茉莉花的旺季,她打算在暑假期间搞突击,集中大量生产一批绿趣,把之前欠的订单都还上。
此外,白毛茶的产量逐渐跟不上绿趣的需求量,江连月想试试看用别的绿茶做底茶,能不能制作出和用白毛茶做底茶一样的效果。她回来前就已经让王祺云去采购了一批凌云白毫茶,打算趁暑假试制。
回到横洲,江连月和周家靖先回家看江父江母。这一年江连月忙得团团转,只在放寒假时和周家靖回家呆了几天,平常回横洲都是来回匆忙,压根抽不出时间来回江象村看他们,只买了东西托江学进带回家。
好在张秀芳和江成林都很理解她,不仅不抱怨,还经常要江学进给她带话,没有空就不用回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保重身体才是最重要。又担心她想家想父母,江成林每个月算着时间送东西来横洲,就为了能在江连月回来时看上一眼。
这次江连月和周家靖回家,张秀芳和江成林更是恨不得把洗澡水都给他们端好。江连月一回江家,整个人就松弛下来,撒娇着让江成林给她煮柠檬鸭吃。张秀芳立即安排江成林去㓥鸭㓥鸡。江连月他们在家一天,家里有四只鸡鸭结束了生命,他们午餐吃柠檬鸭,晚餐吃白切鸡,剩下的一只鸡和一只鸭留给他们带回横洲吃。
时间太紧,江连月他们在江象村呆了一天,连夜回横洲。
到横洲后,江连月回家洗去一身风尘,立即赶到茶厂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周家靖没劝她好好休息,只让她没那么忙的时候尽量打个盹,还承担起后勤工作,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并做好了宵夜送去茶厂。
经过一年的努力和赶鸭子上架,王祺云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茶厂职工,鉴定花的品质、筛花、检查花的温度湿度等相关数据,各种活都做得有模有样。
周家靖见到她,差点没把眼前这个穿着工作服、戴着头巾的儿时玩伴认出来。
穿着改变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她褪去了未经世事的纯真,添加了几分精干,哪怕穿着和张爱莲一样的工作装,也能看得出来她的气质和半年前相比,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利落更精干了。
王祺云看他脸上露出不敢相信的神情,笑道:“怎么?不认识我这个发小了?”
周家靖说:“差点没敢认,这半年你的变化可真大。”
王祺云望望周家靖,再看看江连月,他们还和去年没去北京时一样,要说改变,那就是可能都多了几分书卷气。
“你们两个每日呆在象牙塔里安静地学习,哪里知道我们做工的辛苦?最近我单是接电话,都接到口干。”王祺云笑着抱怨,“江厂长,我们再不把去年的订单做出来,我觉得那些客户都想从电话里爬出来自己做了。”
江连月笑道:“接下来我们大干两个月,争取把去年欠的债都还了。”
“好!”王祺云神采奕奕道,“努力工作,奋斗五十日,还清债务!”
周家靖见她虽然比没上班时粗糙多了,可是精神却比之前饱满,笑道:“王爷爷一定很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王老爷子也和周老爷子一样,疼爱孙辈,可是依然认为他们的条件已经比很多人好,更应该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王祺云笑道:“爷爷每次见我都夸我现在能干。”
几人吃过宵夜,又立即回到厂房工作。
增加产量,在人手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劳动时间。
周家靖没马上离开,拿起相机跟着他们去了厂房,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他们辛勤劳动的瞬间和成果。
……
过三日,江学军也放假回来了。
周家靖看到江学军的时候,也差点没把这个二舅哥认出来。
他脸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依然身着白衬衫黑西裤,可是身上的气质已经由原来的朝气活泼变成斯文活跃,看起来和之前完全是两个人。
周家靖在打量江学军的时候,江学军也在打量他,见他气质越发清贵儒雅,但眼睛还和之前一样围着阿妹转,暗暗松口气。
要说阿妹这么多事,他最担心的就是周家靖去到那个有还很多优秀青年的京大后,会花了眼,对她不好。现在看来,阿妹没看错人,周家靖还是和没去前一样全心全意地待她。
人员到齐,江连月他们就开始昏天暗地的工作,一兜兜的茉莉花傍晚被送进来,经过一个晚上的窨制后变得花干,又被一兜兜地运出去。
周家靖放假没事,天天带着书和稿纸来茶厂陪江连月。
“在茶厂一公里外就能闻到茉莉花的香气,越近,花香越浓郁,等走进茶厂,感觉自己从内到外都已充满茉莉花香,像一朵会行走的茉莉花。”周家靖文章中写道。
他这篇文章,发表在国内最权威的文学杂志之一《人民文学》上,文章一经刊登出来便引起极大的反响,很多杂志进行了转载,周家靖的名字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很多文学青年读过文章后,特意跑来感受当“一朵会行走的茉莉花”的感觉,横洲镇一时成为文学青年向往的地方之一。
大量的人流涌入,也繁华了郁江茶厂周边的餐饮住宿业。江连月的月牙小吃,也因为江连月和周家靖的关系,成为文学青年们最喜欢的小吃店。青年们怀着对爱情的憧憬来这里,期待自己也能像周家靖一样,拥有一个知心知意的爱人。
去年年底,国家开始颁布个体户营业执照,江连月立即让江学进去注册办理,同时在小吃摊附近买下两间铺面,把小吃摊变成了小吃店。此外,她还让江学进根据她的设计做了店面装修,将月牙小吃装修得十分宽敞明亮,和当时其他油油腻腻的小吃店截然不同。
月牙小吃也因此生意更加红火,员工从两人扩至四人,梁春霞也当上了副店长。
大量文学青年的到来,让月牙小吃店差点不堪重荷,幸好江学思和刘超英也趁着假期在店里帮忙,才勉强支撑了下来。
江连月见状,立即去政府大院,看望契妈的同时,建议梁振华和梁振东增加前往孝义的班车车次,同时完善相应的食宿条件,将文学青年们引到孝义镇去参观茉莉花田。
文学青年们感受完“当茉莉花”的感觉,吃过月牙小吃店的美味小吃,意犹未尽,很多人又赶去孝义镇游玩。到了孝义镇,他们被孝义镇有花有水的美丽和平静吸引,不少人租房子留了下来,后来还形成了有名的“文学村”。
当然孝义镇后来的发展是江连月没想到的。
她只抽空去跟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后,就又埋头忙着制她的茶。
绿趣的制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忙碌的间隙里,江连月用凌云白毫茶做底茶制作的茉莉花茶总不满意,不是花香过浓,就是茶叶不美观,既没有绿趣的香,也没有绿趣的形。
眼看暑假就要结束,再制不出用新的茶叶作为底茶做的茉莉花,绿趣的产量就跟不上,没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订单要求,江连月急得一天到晚都泡在茶厂里,饭都吃得少了。
周家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他也没办法,他对制茶真的一窍不通,只能多熬点绿豆海带给她喝。
这一天台风过境,刮风大雨,茉莉花没法采摘,即使采摘下来也没法用,江连月就让大家休息一天。她也没去上班,下午起床后就坐在阳台上望着哗啦啦的大雨发呆。
周家靖拿着书在一旁陪着,见她呆坐了一个小时,还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样,心疼得不行。
“我们去看电影吧,好久没去看电影了,难得今天你休息。”周家靖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