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萧峰的见识
就如同那巫行云和李秋水一般,她们二人年岁相加将近两百岁,但又有谁能够从外表看出端倪呢?尤其是那李秋水,已然年至八十八,却依旧夜夜歌舞升平,这般景象哪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所能为之?由此可见,扫地僧极有可能就是杨延德,狄云越想越是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也是最为合乎情理的推断。
“萧伯父那就珍重,后会有期。”
狄云感觉自己不能和萧远山聊下去了,再聊要被萧远山给笑死了,在少林待了三十年都不知道有个大高手一直看着他和慕容博这两个猴子,还沾沾自喜,然而,萧远山身上那顽固的暗伤并非狄云所能轻易化解得了的。
这些暗伤皆因长期修习佛门功法所致,其根源颇深,非得借助与之相对应的高深佛法方可逐步化解。不得不说,这扫地僧着实高明,打了一手精妙绝伦的好牌!眼睁睁地看着萧远山与慕容博二人苦练少林功夫长达三十年之久,却始终不闻不问。
待到关键时刻,方才出手点化,让他们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从而保住性命。如此一来,少林凭空多出两位堪称宗师级别的顶尖高手。更为重要的是,萧远山和慕容博对于少林的救命之恩可谓感激涕零。
即便日后大辽铁骑进驻中原大地,只要顾及萧远山的情面,想必也不敢对少林有所冒犯。而倘若最终大宋取得胜利,凭借着文人士大夫们的铮铮傲骨,同样不会对少林造成丝毫影响。这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
只见萧远山没有半句多余的言语,转过身去,身姿洒脱地扬长而去。他决心重返少林,定要寻到慕容博,并向玄慈方丈报那血海深仇。
萧峰目睹父亲萧远山决然离去的背影,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终究未作儿女情长之态,亦不曾加以阻拦。只因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此时此刻究竟应当跟萧远山讲些什么才好。
“二弟,大哥在江陵县谋了一个县令之职,不知你是跟我一起回去,造福一方百姓,还是想要四处看看?”
狄云等萧远山走了以后,这才问向萧峰。
“大哥,江湖儿女,怎受得了这朝堂诸多规矩的束缚?大哥本是一个潇洒不羁的人,怎么会愿意选择偏安一隅?”
萧峰有些疑惑的问道。
“哈哈哈哈,什么都瞒不过二弟,既然咱们兄弟结义,我这个当大哥的,也不瞒你了,二弟你对当今的天下怎么看?”
狄云拉着乔峰,来到一旁的石墩子旁坐下,笑着问道。
“大哥怎生有此一问?难道大哥莫非志在天下不成?”
萧峰疑惑的问道。
“二弟,你先回答我。”
狄云摇了摇头,看着乔峰郑重其事的问道。
“小弟本是一介莽夫,上不识四书五经,下不知如何治理百姓,对天下大事,小弟的见解也只是拙见,说出来,还望大哥不要见笑。”
乔峰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笑着说道。
“你我兄弟,本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狄云笑着说道。
“小弟认为,不管是大辽也好,大宋也罢,还是大理,西夏,西域诸国,百姓都是无辜的,战端一开,不知道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不瞒大哥,虽然小弟进入丐帮的这些年,接了很多刺杀大辽,西夏等高手的任务,但是这些都是小弟心甘情愿去的,并不是因为当时自己是汉人。”
“小弟所杀的这些人,都是妄图挑起战争,伤害百姓的人,天下间达官显贵不无辜,地主文人也不无辜,只是苦了这些百姓,每日都生活在看不到明日的生活当中,百姓何其苦,我们武人虽然胸无点墨,但是有一份能力在身,自然也愿意扛起保护他们的大旗。”
萧峰有些伤感的说道。
“这才是我的好二弟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你再说说,你对这四国是什么看法?”
狄云见萧峰回答的情真意切,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是他认识的萧峰嘛。
“大宋羸弱,只知紫金醉迷,打压武将,提高文人,虽然富庶,但是却是任何一国嘴边的肉罢了,即便是以和平为主的大理,恐怕陈兵大宋边境,也一样会获得丰厚的赔偿,如此国家,如此制度,若是没有变故,败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至于大辽,锋芒毕露,大有扫六合之势,若是大宋继续腐朽下去,下一任神州之主,怕是要落入大辽的手中,只是辽人生性彪悍,一直都把汉人当做两脚羊,若是任由大辽得到天下,只怕大宋百姓将来都不会有好日子过,大辽掌握着草原诸多部落,兵马强盛,能征善战,但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性都是以部落为主,极为排外,所以,大辽是最有可能得到天下,也是最有可能欺压汉人的。”
“西夏虽然有狼子野心,不过实力不足,只能欺负欺负大宋,不足为虑,若是大辽真有进驻中原之心,西夏只不过是土鸡瓦狗,不足为虑。”
“至于三弟的大理,虽然民风淳朴,潜心礼佛,但是在国力之争上,确实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灭亡也是早晚的事情。”
萧峰娓娓说道。
“不错嘛,谁再说我二弟是个莽夫,我第一个不答应,这天下局势你也看的非常透彻,那现在大哥就告诉你,我的想法。我要推翻这腐朽的大宋,另立新天,怎么样二弟,可有兴趣陪大哥赌一把?”
狄云仿佛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笑着看着萧峰问道。
“大哥,你莫不是在开玩笑吧?你一无根基,二无钱财,仅凭武艺在身,便要开拓王朝?”
萧峰吃惊的看着狄云问道。
“哈哈哈,二弟,莫急莫急,钱财之事,你大哥我有梁武帝的宝藏,富可敌国,根基嘛,如今我即将赴任江陵知县,又怎会没有根基?”
狄云笑着看着萧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