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慧女移山46 - 咸鱼女配又成了爽文女主 - 草菇老抽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6章慧女移山46

叶棠的高考成绩对于西南地区的领导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

毕竟西南地区的人均受教育率在华国是垫底,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水平都被中部地区还有东部沿海地区远远甩在身后。

每年,西南地区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凤毛麟角,但就算是这些考上了重点大学的学生,其入学成绩也往往只比录取线高一咪咪。

叶棠不是名校出身,身边又没有名师相伴。加上陈菊与赵虎都是纯正的山民,赵虎与陈菊离异后陈菊也没有再婚,家里有高水准的亲人给叶棠单开小灶的可能性也被杜绝。因此叶棠的成绩看起来更为耀眼。

新闻人们最先联系的当然是叶棠本人。从叶棠本人那里得知她之所以能有这样好的成绩,全系老师的教育,整个华国都沸腾了。

建立了独龙小学,为独龙女中倾尽了一切的秋秀玲登上了几乎每一家电视台的新闻,她的照片被报纸大大的印刷在头版头条之上。就是对教育事业再不关心的那个华国人,也一定在广播里听到过“秋秀玲”这个名字,在电视新闻上看过“秋老师、我们的秋妈妈”这样的专题。

以前对秋秀玲待理不理、傲慢无礼的企业家们这会儿都挂上了璀璨的笑脸,来到秋秀玲的面前对着她高谈阔论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曾经辱骂秋秀玲是“骗子”、“诈骗犯”、“乞丐”的那些有钱人这会儿则与秋秀玲谈笑风生,话里话外都是想把自家孩子、或是亲戚的孩子塞进独龙女中,请秋秀玲教导。

起初秋秀玲真是憋了一口老血在喉中,她实在是讨厌这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虚伪之人。

不过就像是预料到了秋秀玲会有这种反应那样,叶棠寄来了一封信,还有一部座机。

叶棠的信写得很短,写得很简单。无非是告诉秋秀玲,以后村里有电话了,她就能和秋秀玲时时联系。

如此简单的信,和秋秀玲一起读信的女孩儿们看不出深意,秋秀玲却是意识到了什么。

——硬件也是力量!

一个学校好不好,不光看老师,也要看软硬件与设备。现在不是让秋秀玲纠结什么人虚伪或是不虚伪的时候,现在是秋秀玲该抓住每一个能为独龙女中提供资金支援的合作者的时候!

灯光能照亮黑夜,让女孩儿们不再畏惧夜晚,在夜晚中也能开辟自己的前路。

电话能让闭塞的山区得知外界的种种动静,让女孩儿们接触到此前不曾接触到的东西。

独龙女中不光需要灯光与电话,还需要更多的课桌椅,以及更先进、更完备的教育设备!有好的工资酬劳,有方便完善的教育设备,如此独龙女中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教职资源。有更丰富的教职资源,独龙女中的女孩儿们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秋秀玲知道,自己永远都不会变成生意人。因为她想做一名人民教师,过去是,现在是,这一辈子都是。

但她不再厌恶、抗拒去见那些嘴甜心苦,实际都是希望有利可图的人们。

有了秋秀玲的配合,媒体们对秋秀玲、对独龙女中的宣传更是铺天盖地,秋秀玲以黑马之姿成为这一年感动华国的候选人之一。同时不少企业也对独龙女中进行了捐赠与赞助。

独龙女中也不是什么捐赠与赞助都接收。

在边境上的高压电网竖起来以前就在干走私行业,现在力求洗白转型,试图用独龙女中来扭转口碑的贸易货栈原本向独龙女中捐赠了十万块现金,但这十万块现金被秋秀玲原封不动地给退了回去。

而阳光,华国新成立的文具公司,这家文具公司本来是想请秋秀玲与独龙女中为其拍摄一条广告,欲给秋秀玲还有独龙女中各两万的广告出演费。然而秋秀玲表示她不要广告出演费,她想要两万块钱的文具。

阳光是本土国货,并非是外国文具开在华国的分公司。其文具都是自研自产。两万块的纯利润需要阳光卖出接近六万支笔芯才能赚到。可阳光这样的新锐尚未打开市场,要卖出六万支笔芯谈何容易?

秋秀玲开出的条件,那对于阳光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独龙女中的广告不仅可以为阳光增加知名度,为阳光打开学生市场,两万块的文具还能极大的帮阳光吃下积压的库存。

阳光的创始人听到秋秀玲开出的条件后,当场就红了眼眶。他立即宣布阳光会长期向独龙女中提供文具,每年为独龙女中提供的文具的总金额不能低于两万元。

秋秀玲的本意不过是帮着独龙女中的学生们减少在文具上的开支,谁想这无心插柳反倒成就了一桩大好事。

媒体本就喜欢造神造圣,秋秀玲又真的骨子里就有圣人的风范。媒体越是挖掘她,越是喜爱她,哪怕因为特大洪水的来袭,各地方泥石流不断。新闻的风口已经不在秋秀玲的身上,仍有记着长线追踪着秋秀玲的近况,并记录着这位大山里的女老师那一举手一投足累积下的善行。

大学里的叶棠最初也很受瞩目。但她的成绩在学校里稳步下滑,最后挂在一个专业较前、但又不是那么前的位置上。

之前关注叶棠的人们这下子没兴趣再管叶棠如何了——世人的注意力本就不会永远放在一个人的身上。哪怕这个人不断取得令世人震惊的成果,人们也迟早会在频繁的刺激中趋于麻木。更何况叶棠只是在高考中惊鸿一瞥,她现在的成绩更加符合世人对于大山女孩儿的想象。

就算有人在叶棠面前讽刺她这辈子的运气都使在高考上了,她不可能再有爆发的超常发挥了,叶棠也不生气。

报了农林专业的她天天不是喂猪喂牛就是种西红柿,帮学长学姐找丢了的毕业论文——农林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活物。可能是一包改良玉米,也可能是一头活蹦乱跳的羊。叶棠体力强,耐力好,性格沉稳可靠,还时常笑眯眯的,学姐学长们就没有一个是不喜欢她、不依赖她的。

在大学里快乐种田,叶棠只想用舍友的家乡话给出两个字的评价:巴适。

不知叶棠开心地过上了可以物理摸鱼的生活。在叶棠离开独龙村的这一年中,红花一直都以叶棠为目标,拼命地努力着。每当她感到疲惫、压力大的时候,她都会告诉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春燕一定比她还要刻苦。

又是一年高考季,这次轮到红花披挂上阵去挑战高考这千军万马同时要去冲锋的独木桥。

整个华国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到了独龙女中的身上。

假使红花的高考结果不好,那叶棠的好成绩与独龙女中、与秋秀玲之间的关联就要被抹去很多。人们会认为叶棠去年考得好纯属她个人厉害,独龙女中与秋秀玲不过是沾了她的光,吃了她成绩的红利。

红花身上的压力很大。这压力大到赵支书都有些受不了。

想起数年前红花就因为过大的学习压力崩溃过,以烂为烂过,赵支书实在很想拍着侄女的肩膀告诉她:一次考试的失利不算什么!大不了我们明年再挑战!

可赵支书又不敢真把话说出来。他怕自己再一次弄巧成拙,让侄女以为他是对她的实力没有信心。

红花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个性。她有敏锐的地方,也有脆弱的地方。早早就察觉到自己亲人十分紧张的红花这下子反倒感觉有人替自己紧张,所以不紧张了。

坐在考场中等开考时,红花的心脏跳得很快。

但当红花拿到卷子,开始按部就班地写好自己名字与准考证号之后,红花忘了解题以外的一切。

省状元再一次诞生在了独龙女中。红花的总成绩虽不如叶棠那么高,但也是绝对能进首都大学的好成绩。

然而,红花填志愿的时候,没有填上华国最高学府的名字。她的志愿表上只存在一个名字。

首都师范大学。

哪怕是在几十年后,也有记者会提起当年的事情。

他们总是反复问红花一个问题:“当年您的高考成绩那样出色,您填志愿时却没填首都大学的名字。对此,您曾经感到后悔过吗?或者说,您有想象过如果当时您报考了首都大学,您会取得比现在更耀眼的成就吗?”

“没有。”

曾任独龙女中第三任校长,后省教育部部长的红花回答得很平静。

她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慈和的神情,眼中有着深深的怀念与笑意,唯独没有后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