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 万里随波行 - 金波滟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万里随波行 >

☆、第二百三十八章

王蓉见安宁和安静两位公主都不在座,迟疑了一下对滕琰说:“我瞧着安静公主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再则她身子骨那么纤细,恐怕生的时候不那么容易。”

滕琰自己虽然生过一个孩子,因为太顺利了,反倒不大注意这些事,加上她平时对这方面的关注也少,听王蓉一说,觉得很有道理。眼下邓锋又在军中,安静公主唯一的亲人邓钰是个不靠谱的,马上就上了心。

王府里现成的两位御医,滕琰直接将他们找来给安静公主看了,无非说了些要注意保胎之类的话,又切切地叮嘱安静公主不要过量地饮食,以防胎儿太大,

滕琰和王蓉听了后相视一下,没说什么。等回了王府后,滕琰又将御医找回,再详细地询问。做御医的,说话都非常有分寸,滕琰从他们的话里感到不妙。

“平安顺利生产的可能有多大?”滕琰问。

“恐怕是不能了,安静公主身子本来就不牢靠,有了身子,也不注意保养,现在胎儿又大,到时候,母体无力,分娩定是极难。”御医说了实话。

人的性格很难改变,燕地的女人总体来说更大方外向,但也不是没有例外,安静公主就是非常的柔弱,偏她和邓锋感情又好,邓锋出征后,她整天地在家里悒悒寡欢。

滕琰就与安宁公主商议后,将安静接到了燕王府,与安宁公主住在一起。王府里的条件好,亲姐妹在一起能愉快些,又有御医随传随到,希望能让安静公主顺利生产。

这些事情,滕琰一一在信上写了,又将自己有了身孕的事也告诉了燕王,特别又安慰他,自己身体非常的好,军需供应的事也累不到自己。燕王传回来的信自然是关切。

随着这些关切,一份份的捷报从晋地传了过来,原来的失地已经全部夺回,燕王已经与燕地草原上的驻军汇合,将络部赶到了西北。

北方的冬天基本是不利于行军打仗的,而今年的雪又格外的大,燕王目前暂停了进军,只等天气转暖向西北进军,而邓锋将在过年前回京城面圣,报告晋地的情况。

不用说,这是燕王对邓锋的照顾,滕琰心领神会,派人等在皇宫外,在邓锋陛见过后,将他请到了燕王府。

安静公主的情况一点也不好,几次出现了早产的兆头,幸亏两位御医医术高超,昼夜看顾,才保住胎儿。

邓锋是从晋地日夜兼程地赶回来的,为了面圣,临时换了件新的玄色箭袖战袍,从宫中出来后,他不再掩饰一脸的疲惫。见到滕琰,他感激地上前行礼,滕琰赶紧扶住了他。

邓锋不似刚知道滕琰是女子后,对滕琰那样的疏离,而是紧紧地握住滕琰伸出的手,说不出话来。

滕琰拍了拍邓锋,说:“去看看安静公主吧。”

晚上的时候,邓锋来找滕琰,“我要带她回家。”

“现在的情况最好是不要挪动。”滕琰对邓锋解释,“王府里条件还是好,药材、人手都全。”

邓锋一丝表情也没有,低声说:“她现在就想回我们的家,我怎么也要让她完成这个心愿。”

看滕琰还在犹豫,又说:“御医对我说了,我都明白。”

滕琰不再阻拦,吩咐让人准备最大的车辇,将安静公主抬了上去,让两名御医都跟着去侯府。

正月初一,滕琰从宫里贺岁刚进王府里,就听有人传话说:“安静公主不大好,侯府那边的御医让来通知王妃和安宁公主。”

滕琰与安宁公主马上就到了邓侯府上,见从外到里,大门洞开,就是一旁的小门都开着,这里的习惯,生孩子要是生不出,就把所有能开的东西都打开,据说这样能顺利生产。

“生了?”滕琰问。

问门前的下人也不知道,只是请她们进去。

滕琰见无人来迎接,知道邓侯府上想来已经没人顾着这些了,就与安宁公主自行进去。

从外院穿过,渐渐看到了乱成一团的下人,她们就朝着最乱的人群处走去,到了安静公主生子的院子。

一盆血水端了出来,滕琰还能坚持,身边的安宁公主已经抖成了一团,手指紧紧地握住滕琰的手。滕琰看了看她说:“要不,你在外面等一会儿,我先进去看看。”

安宁公主摇了摇头,慢慢镇静下来一些,把抓着滕琰的手也放开了,闷声闷气地说:“我,我也一起进去。”

“哇哇”的婴儿啼声突然传了出来,滕琰拉着安宁公主疾走了几步,就又听到邓锋的声音,“安静,安静!”悲伤而凄凉。

也没有人打帘子,滕琰和安宁公主进了屋子,里面的一大群人正在向外走,个个脸上都露出小心谨慎的样子,除了邓锋发出的压抑的哽咽声外,还有间或几声嘹亮的哭声。

穿过几重遮挡视线的人和物,就看见安静公主面白如纸,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还睁着,却已经没了呼吸。

邓锋跪在床边,背对着她们,双手抚在安静公主的脸上,高大的身躯不停地颤动着。

很快屋子里的人走光了,只有一个婆子抱着小小的婴儿,有茫然无措地站在那里,好像等着邓锋发话。

滕琰上前抱住了婴儿,拉着安宁公主一同出去了,现在她们也是多余的人。到了院子外,滕琰问了安宁公主,按她的意思将她留了下来。吩咐跟来的管事,帮着邓锋把侯府的事办好。

滕琰又亲自过问了孩子的事,侯府先前已经安排好了奶妈和照顾的婆子丫头们,只是生孩子时太乱了,没人去叫她们过去,所以才一时间连个管孩子的人都没有。

滕琰然后回了燕王府。

御医过来向滕琰复命,安静公主的最后的情况差一点一尸两命,到了最后的关头,大家都以为会母子俱亡时,安静公主突然清醒了,拼着命生出了孩子,然后就断了气。

这个孩子也是命大,生下来已经憋得浑身青紫了,但几巴掌下去,又哭得震天响。

三天后,邓锋过来向滕琰辞行,滕琰也没说什么,逝者已矣,邓锋留在家里也没什么用,倒不如回到军中,还能减轻点思念。

邓锋将安宁公主送了回来,还有才出生三天的小婴儿。滕琰抱住孩子说:“你放心吧。”

她也有事拜托邓锋,请他将林庆和滕玮带去。林庆是要带到燕王身边,滕玮则是与他们先是同路,然后回燕都,滕琰还让滕平也跟着把滕玮送回家。

邓锋一一应下,拱了拱手,带着这两个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安宁公主一定要亲自带这个小孩子,滕琰觉得让她有点事做也很好,就把月衡身边最经验的女官派过去了。从此,安宁公主的院子里也有了笑声。

滕琰再收到燕王的来信,就感到了燕王浓重的担心,她用欢快地笔调给燕王写了好多的信,又把她给这个孩子记的日记也抄了一遍送了过去,还有月衡的一些趣事,最后又保证自己已经不再多管政务了,大多数的事都是陆伯甫做好,到她这里盖个章而已。

滕琰倒也不是单纯地安慰燕王,她确实将燕地的政务更加向制度化迈进了一步,让其更加有有序和规章化,从完全的人治到法治。把自己从具体的事务中脱了出来。

而军需供应的事,由于战场已经逐渐向西推进,主要的供应已有燕地转变为京城方面,她身上的担子确实轻多了。

接着陆续传来的都是好消息,邓钰顺利地生下一个活泼健康的男孩,王蓉则是生下了两个男孩,晋南王侧妃孙氏生下了一女。这些滕琰都向燕王一一报喜,燕王信中的忧虑才减轻些。

只有滕平回来了带来的不是滕玮安全到家的消息,而是这小子半路上跑了,滕平自然去追。最后一直追到了燕王的大军,结果燕王听了滕玮的一番话,竟然把滕玮留了下来,还给燕都承平侯和滕琰都写了信。

无非就是男儿生于世间,应建功立业,封侯拜相之类的,滕琰也无可奈何,又赶紧写信安慰父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