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勾销 - 离南枝 - 秋池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离南枝 >

第六十一章勾销

沈听澜扶柩尚未归,登门吊唁的客人倒是不少。

沈若筠之前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又重新布置了灵堂,接待来沈家吊唁的客人。

佘氏总不在汴京,也没怎么带沈若筠出门,故来的好些人,沈若筠都不认得。

二月二,濮王赵殆登门吊唁,濮王妃林氏、世子赵蹇、幼子赵铖与和安郡姬赵玉屏随行。一行人俱是素朴衣着,男子束发,用的也是银冠。

沈若筠见状,心下十分感激,行跪拜大礼,却被濮王妃扶了起来。

“好孩子,竟消瘦这许多。”濮王妃见她形销骨立,心下心疼,“你也要保重啊。”

沈若筠乖乖点头,等濮王一家敬香礼毕,濮王问她:“佘太君的墓志铭可得了?”

沈若筠已备好了明器,墓志铭与墓碑还未撰,此事她想与沈听澜商议。

濮王见她摇头,“若你不嫌弃,不若由本王来写如何?”

“王爷愿意写?”

“我一向敬重佘太君为人,也佩服佘太君的治军之道。”濮王道,“若是你同意,我这便与你写来。”

沈若筠感激,“荣幸之至。”

她想引濮王至书房,谁知濮王径直走到了门边放着登记往来册的桌前,提了笔便写:

“……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干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进郡封。汝有子,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侯寿母松伯弥坚……”濮王给阿筠祖母写的碑铭,出自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里对佘赛花的评价。历史上的佘赛花姓折,她被称太君,是因为被册“郑国君太君夫人”。

等濮王写完,沈若筠行大礼拜他,反被他扶起,又叮嘱赵玉屏:“你今日便留下陪陪她,晚些时候,你哥哥再来接你回府。”

赵玉屏福身应了是。

等送走濮王并王妃,赵玉屏拉着沈若筠的手,也是心疼:“阿筠瘦了这样多,手上摸着都没肉了。”

见沈若筠不语,赵玉屏想劝她节哀,却又想定是人人都与她这般说,便揽着她道:“阿筠,你若想哭,我便陪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

沈若筠靠在赵玉屏身上,无声地流了会泪。

赵玉屏见她如此,也忍不住落泪,“自正月十九知道此事,我心下难受,还以为是假的。我父王安慰我说,你祖母这是为国事捐躯,死得其所……若她泉下有知,知道我们小辈这般伤心,反会教她不安呢。”

沈若筠点头,“你父王说的是。”

赵玉屏叫丫头拿热帕子来与沈若筠擦脸,见她好些了,才对她道:“我有一事,本不愿叫你分神的……可我瞧多络,也太可怜了些。”

沈若筠忙问,“多络怎么了?”

赵玉屏遣屋里的丫头们出去,才小声与她说,“议和一事,朝廷要赔城陪银子就算了,竟还要将多络送去辽邦和亲。”

沈若筠听得心下一窒,“这是哪儿来的消息?”

“宫里来的,还未颁明旨。”赵玉屏低声道,“只是差不多是她了,官家只有四位帝姬……潆潆又还小。”

“可历朝历代,并无多少真公主和亲啊?”

“多络在亲事上一向不顺,曾有搬弄是非之人说她命格奇硬,会克六亲。故送她去和亲,许多人都觉得极好不过。”

“真是无稽之谈。”

“谁说不是呢?”赵玉屏叹气,“我每每想到多络要和亲,都觉得心下堵得慌。这便是我一定要与你说的原因,眼下若是辽人并未指定要官家亲女,说不得还是有转机……你可知求和之事,是谁去与辽人谈的?”

沈若筠听她如此问,猜出几分,“是周家的人?”

赵玉屏点头,压着声音道,“正是周家二郎。”

“怎么哪都有他?”

赵玉屏对朝事所知不多,“我听哥哥说周二郎是自请去与辽臣商议此事的。”

沈若筠明了,“他在殿中,自是比旁人得用。”

“议和是国事,我也不是要你说服周二郎帮多络,这也不大可能。”赵玉屏道,“只是多络与我们一处长大读书,又那般柔弱,叫她去和亲,就是去送命……你若见到周二郎,好歹替她说上两句话吧。”

沈若筠点头答应:“此事我知道了,若能说上话,必会帮忙的。”

赵玉屏又揽着她,感慨万千:“幼时我总觉得长大好些,可以穿好看华贵的衣裳,梳高高的发髻,不必学那些之乎者也,也没人总是在耳边这也不许那也不行的……现下长大了,却又觉得幼时更好些,咱们在女学里,哪有这些烦恼事?”

沈若筠靠着她,声音低哑,“那怎么办,又不能不长大了。我觉得还是长大好些……我太小了,她们还要分心照顾我;我长大了,就可以替她们分担。”

赵玉屏流着泪许愿:“阿筠,我觉得一定会否极泰来的……我们三个人一定都会喜乐平安,年年得观汴京灯。”

濮王一家的到访,除了给沈若筠带来了好友的安慰,还给沈若筠吃了一颗定心丸。濮王如此看沈家,想来对长姊,朝廷就算是要问罪,也不过是收了冀北军权,革职而已。

算着日子,长姐不日要到汴京,沈若筠闲来自己亲自收拾着沈听澜的东瞻院,想着她回来,又可以与她一榻同眠,忍不住湿了眼眶。

长姊还在,陆蕴估计也会回来,还有艾三娘……她还有很多亲人的。

到时候不管沈听澜要去哪里,她都要跟着她,再也不分开了。

沈若筠有了些念想,便觉得日子好挨许多。又想起赵玉屏所托之事,打算见一见周沉。

幼年在女学里,三人总是腻在一处,她与玉屏便有默契,置办文房用品,都会多置一份与多络。因着同胞弟弟夭折,周皇后视她为不祥之人,明知李美人行迹疯癫,却还将多络留给她教养,很难说没存几分想要她自生自灭的心思……等她满了十三,又想随便点个驸马,将她嫁出去。

故而赵玉屏一说,沈若筠虽不愿信,也知此事极有可能。

不论能不能成,都得替多络争取一番。

沈若筠思来想去,与周沉论事,得与他做交易。她还有一份周郴与卧雪斋的契纸,但是又不好拿着周家把柄,请周沉帮忙。沈若筠忽想起自己在行宫救了他一事,也非挟恩叫他必报,只是想请周沉从中周旋一二。

她拿不定主意,便想着要见他,先探探口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