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并肩 - 离南枝 - 秋池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离南枝 >

第九十七章并肩

自想着要去夔州路见王从骞,沈若筠就查了许多琅琊王府旧事,意外发现琅琊王府与沈家也有关联。

她的高祖沈煁曾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兵讨伐反叛的剑南西川节度使吴笠。王从骞的高祖王守信,则随太宗皇帝赵皋平定了河中之乱。后两人拥立赵皋为帝,共战金沙滩,曾为并肩的战友。

大昱建国后,沈煁负责冀北边防,后被太宗皇帝追封为威武王;王守信因战功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获封琅琊王,封地在夔州路。

他也是大昱开国以来,唯一一个有封地、正式受封,而非死后追封异姓王的功臣将领。

沈若筠见琅琊王已经率兵北上,并未如她担心的那般置身事外。猜测琅琊王府能在夔州路世袭琅琊王王位,又可屯兵,应是王守信与赵皋旧日有约。若有战事,琅琊王府担负勤王之责,保卫大昱,手足胼胝。宋代的异姓王都是死后追封的,这里琅琊王王守信经历杂糅了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王审琦与石守信,他们一个追封了琅琊郡王、一个是秦王。小说设定和阿筠猜的是一样的。

沈若筠与林君一路快马行军,可夔州大军军营,寻常人不得擅进。

林君递了苏家的名帖,夔州军的行令通报一次无回应后,便无人再肯替他们通传,只劝他们离开。

两人没有办法,只得先在附近的东门镇落脚,等待时机。

打听两日,忽见小镇里来了四个穿皂绸绵披袄、蓝黄搭膊的人,此身打扮,正是夔州兵士。

林君跟着他们,发现他们竟是来找大夫的,忙与他们自荐,“我们是青州长庚医馆的大夫,来此收药材,不知是何人患病?”

几个军士面面相觑,看了看沈若筠,又问林君:“那你会医术么?”

沈若筠见他们如此,猜测是夔州军有规定,女子不得入军营,方才有此问。

“你们若是避讳我身份,我可扮成男子。”

几个兵士小声用夔州方言讨论着。

“到底是什么病?”沈若筠给他们营造紧迫感,“既然跑到此找大夫,想来是军中大夫治不好……病人耽误得起么?”

许是被耽误二字提醒,为首那人问她:“那你会看小儿病么?”

沈若筠点头,“擅也。”

这几人还是不敢冒险,又在城里找了圈,见确实寻不到旁的大夫。沈若筠瞧出他们其中一人有消渴症,不必扶脉就将症状说得一清二楚。兵士这才敢将沈若筠与林君带去夔州军内,又叫沈若筠戴了风兜遮掩。

两人坐在车里,颇有被押运之感。

见林君担心,沈若筠小声与他道:“病的不是军士,你等会就知。他们必是已经来请过一次东门镇的大夫了……故而这次来,大夫都不敢去。”

只是女子都不得进的军营里,会是谁家小儿生了病?

到了地方,沈若筠拉着兜帽,跟着这群军士进了中军帐旁一小帐。

沈若筠观此帐位置,暗自称奇,莫非是琅琊王北上,还带了孩子么?

小帐内,榻上睡着一个约莫三岁的幼童,此时神志沉沉,双目紧闭,还低声哼痛,似有伤处。

领她进来的军士提醒她:“上一个大夫说小世子是离魂症,叫了好几日魂,也不见好转,王爷极为生气,将那人撵走了……你看仔细了再下定论。”

沈若筠点头,奇怪怎么又冒出一个小世子?难道是吴姨母的幼子么?

小世子王珩听见又有大夫来此,皱着小眉头,十分不耐。可等他睁开眼,见到的不是个须髯老头,而是个眉目温柔的娘子,还以为是自己在做梦。

“你也是大夫吗?”

“是。”沈若筠替他扶脉,“把嘴巴张开。”

她见王珩有些紧张,柔声哄他,“无事的,我想看你舌上是不是生了疮。”

王珩点点头,伸出舌头给她瞧。沈若筠拿了只竹箸轻轻压着,“想来是冀北夔州两地饮食习惯不同,叫你得了口疾,不碍事的。”

见她要去开药,王珩忙道:“我不想吃苦的。”

“放心,不会苦的。”

王珩往日被骗着吃了不少苦药,哪肯信她,咬着手指,犹犹豫豫地问,“那能不能不吃呀?”

沈若筠将他的手抽出,搬出沈蓟哄他:“我女儿今年一岁,吃药都不哭……”

“我……我早不哭了。”王珩一听,“你把药端来……我不哭的。”

见他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沈若筠忍不住笑了。她也没想着要开苦药,口疾吃苦药,反叫舌头脾胃一道难受。开了个降火明目的方子,又打算制一些可以含食的药,叫他含着止舌上的灼热刺痛。

等药材送来,沈若筠先叫王珩漱口含药,才去配煎煮的药。

王珩乖乖照做,果然感觉舌上清凉舒服许多。

一个时辰后,林君煎的药也端来了,王珩虽小脸皱得苦兮兮的,但也全喝了。

“不苦吧?”

沈若筠又叫他漱口,嘱咐他每日吃了食物后都得如此。

“娘子家女儿也得过口疾么?”

“那倒没有。”

沈若筠忽想起赵潆潆来,想她也挑食,不知如何了。

王珩还想与她说会话,忽见帐外闪过熟悉的身影,大叫一声:“父王!”

听见琅琊王来了,沈若筠忙站起身。却见进帐之人身穿玄罗衣袍,长身直立,萧肃冷峻,正是在汴京有过一面之缘的王世勋。

“怎么是你?”

王世勋见她在此,也是同样惊讶。

两人静静对视片刻,王世勋想起那年在汴京渝园之事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