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再开一档节目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金面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3章再开一档节目

徐文文虽然和贾家兄妹关系一般,两家人往来也不算多密切,但大家毕竟是一个圈子混的,彼此间都有熟人。

她直接找了几个朋友,又带上自己的销售团队,直接杀去了芳芳鸡。

这名字起的,总觉得是故意压香香鸡一头。

徐文文笑容满面,一进门就招呼她:“我贾大哥呢?开了这么大的店,居然都不招呼我们一声。怎么,生意太好,生怕我们占了位置,影响他做买卖呀。”

其他人跟着起哄:“就是就是,让贾平亮出来,我们来了都不喝杯酒,到底什么意思呀?他当大老板了,看不起哥们啦?”

他们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搞得店长不知所措,赶紧打电话找老板。

贾平亮昨晚吃喝玩乐到三更半夜,这会儿才刚起床呢。听说有朋友特地过来捧场,他赶紧跑到店里跟人合作。

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三两句话就把他捧上了天。最后他手一挥,直接表态:“我请客,哪有你们来大哥这儿吃饭还要你们掏钱的道理。”

众人嘻嘻哈哈,又吹又捧,最后谁都没掏钱。

还有人表示惋惜:“大哥,你这儿没外卖吗?香满集就有外卖全家桶的,各种吃的都有。”

芳芳鸡怎么能够比香满集差?贾平亮二话不说,立刻让服务员安排外卖打包。

于是过来捧场的朋友,个个都吃着喝着拿着,谁都没有空手的道理。

一波朋友走了,很快又来了另一波。贾平亮从来没意识到自己有这么好的人缘。原来他朋友真的遍布江州。

江州人好面子,而且这个时代的人以吃饭能签单不给钱为面子。甚至连单都不用签,和老板打声招呼,嘴巴一抹,直接走人,那叫派头。

说明你这人厉害呀,厉害的人不都大嘴吃四方吗?

要是老板还问你要钱,那就是不给面子。老板也小气,连朋友的钱都收,说出去多丢脸。

原本不冷不热的芳芳鸡,生意一下子就红火起来,天天高朋满座。里面吃着洋快餐,喝着啤酒划拳的人比比皆是。

老板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时候,冲着洋快餐优雅的就餐环境而来的客人已经渐渐消失。花大价钱装修的芳芳鸡逐步和普通餐馆没啥区别。

除了总是收不到饭钱。

周秋萍从芳芳鸡的大招牌前走过,还没到饭点,里面已经高朋满座。

祝他生意越来越兴隆吧。

以她上辈子的经验,这种被“朋友”“领导”吃垮的饭店不胜枚举。出来混的,总归要还。

她脚步不停,一路往公交车站走,坐车去音像公司。

刚走进2层楼的大门,她就听到“砰”的一声响,然后彩带在她头顶炸开。

周秋萍真是满脸大写的囧字。这种建筑模式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公鸡头一块儿成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标志,她只能顶着满身金光闪闪的塑料彩纸往里走。

胡经理毫无平素的沉稳之气,眉飞色舞道:“100万,咱们终于有一盒真正意义上突破百万销量的磁带了!”

虽然何谓和欧小飞之前录制的磁带还在热销中,但后续销量的确赶不上刚推出的那两个月,到现在虽然有大几十万盒,但谁也没能真正突破百万销量。

反倒是《红太阳》,这盒仓促上阵的革命老歌翻唱磁带,明明参录的歌手当中最有知名度的也就是初出茅庐的何谓和卢潇潇,其他参与的大学生都是头次录歌,但磁带还是疯狂的大卖了。

从6月底推出到现在,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就大卖超过百万盒。

火爆到什么程度?经销商就在外面等着,磁带一做完,立刻就被拖走。批发5块5的出厂价,到了海城市场,10块钱一盒,还经常被卖断货。

以前音像公司主要销售途径就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里,以东部和中部地区为主。可这一回,甚至有新疆的经销商主动托人找上门,要求销售《红太阳》。

注意,为了抢货源,确保自己能拿到磁带。这回他们拿的是现金。也就是说直接拿钱从音像公司把磁带买走,而不是像这几年流行的模式那样,先拿磁带,卖出去再付货款。万一卖不掉,那就干脆退回头。

现在,看到一箱现金时,胡经理差点没当场晕过去。他已经很久没感受过这种美好的时光了。被人追着捧着,粘在屁股后面要货。

实在太爽了。

大学生歌手们也个个激动的够呛。他们参与了一个销量破百万的磁带录制,简直赶得上华语群星的成绩了。杂志上说,去年台湾卖的最好的唱片是王杰的《忘了你忘了我》,也就是35万张而已。

他们这盒磁带都赶得上三倍了。天哪,简直难以想象。

胡经理赶紧让大家冷静。

他摸着良心说,其实这盘磁带的质量真的谈不上有多优秀。因为这些大学生都是业余歌手,非要和专业的相比,无论演唱技巧还是天赋,都只能说是平平。况且他们也没什么知名度。

《红太阳》能大红大紫,甚至引起了社会关注,连专业音乐杂志都特地跑过来采访,只能说明选材精准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选了革命老歌联唱,至于卖这么好吗?

对,通过火车广播的方式打广告,的确大大促进了磁带销量。但和《红太阳》一道采取这种广告模式的,还有《青春》。政治两盒磁带的录制歌手都差不多。

但《青春》的销量到目前为止才堪堪突破40万张,甚至比不上《红太阳》的一半。

可见,还是选材的问题。

“你们看啊,全省职工歌手大赛优胜者录制的《咱们工人有力量》8月份才出版,目前销量已经超过了10万盒。”胡经理认真的强调,“可见老歌有市场,很受大家欢迎。我建议呀,下一盒磁带,咱们继续录革命歌曲,再下一盒,就录制苏联老歌。比方说《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肯定还受欢迎。现在中苏关系恢复正常了,正是苏联歌有市场的时候。”

可大学生们不乐意。

他们是从校园原创歌手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比起翻唱,他们更加喜欢原创作品。

老歌再好,那也是拾人牙慧,有什么意思?

重新编曲过又怎样?他们唱的再好,也不可能比得上那些老艺术家。因为他们不曾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他们难以真正理解歌中的感情。

相反的,他们,他们的朋友创作的校园歌曲才是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更加能够领会歌曲的内涵。

胡经理皱眉毛:“可《青春》很可能连《咱们工人有力量》都卖不过。这一盒都这样,下一盒说不定会更糟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