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谁挣的钱谁花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金面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5章谁挣的钱谁花

这天晚上,卢振军没睡好。

到他这个年纪,以他的人生阅历,还不至于为别人的情情爱爱辗转反侧。

他睡不着,纯粹是因为钱。不是愁没钱开公司,而是被钱砸晕了。

上床睡觉前,房间里的电话机响了。

侯晓斌这娃自从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亿之后,就陷入了癫狂之中。

他一开始唉声叹气,恨不得能够穿越时空。当发现这事儿不现实之后,他那iq超过140的脑袋瓜子迅速抓住了重点,那就是周姐不可能无的放矢,平白无事就问88年的国库券。

除非,他们投资国库券,而且投资金额还不少。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侯晓斌就被烧得吃不消。不行,他得哭穷他得要钱。别说他不要脸,要钱的时候要啥脸啊?等他有钱了,他就是大爷,谁敢说他没脸?

侯晓斌知道自己不是周秋萍的对手,人家要是想瞒着他,就绝对不会露一点风声。于是他决定曲线救国,从余成下功夫。

这小子也真是厉害,愣是通过战友的战友,最后从何谓口中知道了余成的联系方式,直接打了过来,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话里话外就是你们吃肉,居然连汤都不带兄弟喝一口。你不知道我们这些搞科研的人究竟有多穷吗?

余成愣住了,他压根就不知道国库券的事儿。

卢振军在旁边问了一嘴巴,听到侯晓斌哭穷就没好气:“还不够啊,掏了3,000万给他们。也不看看总共就多点家底。”

侯晓斌却理直气壮:“3,000万哪里够花,这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不能省。卢部长,你们大方点啊,好歹都是为了我们部队。”

卢振军直接将他的军:“我不是卢部长了,以后也别问我要钱。我公司账上总共10万块,我还不知道上哪找钱去呢。”

可挂了电话,卢振军就心潮起伏不定。周秋萍有多少钱,他大致心中有数。

当初她到手的是3,000万,看着的确不少,可她摊子铺得那么大,又是搞卡拉ok房,又是开饭店。那装修成本,比房子还贵。

虽然这些店的生意都很好,但架不住开销大,投入的本钱多呀。像肯德基已经是公认的赚钱的祖宗,在北京的店也花了10个月的时间才收回本钱。

秋萍从开店到现在,还没10个月吧。

余成猜测:“会不会是股票?不是说股价已经涨到90块了吗。”

卢振军却摇头:“她还要买我手上的股票,她不该出手股票才对。”

话说快400万的现金啊,她好像也不当回事儿,这钱到底是怎么搞的?

外人不清楚情况,他当时作为后勤的部长还是能摸清曹敏莉的底子的,这位曹总因为在大陆投资的事,已经和家里闹翻了。实际上,她的身家也有限。

所谓给他的投资,到底是谁掏钱,真的很令人怀疑。

说不定连曹总在大陆的投资,背后真正出钱的人都是秋萍。

一想到这点,他哪里还睡得着。他百思不得其解,秋萍的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卢振军转头看已经闭上眼睛睡觉的余成,气不打一处来。

人家红颜祸水,起码知道纣王的百宝库在哪儿。你这样子,你都知道啥呀?亏你还能睡得着。

可怜的卢振军同志就这么辗转反思,一个在泥地里都能呼呼大睡的人,躺在床上却罕见地失眠了。

一直到天蒙蒙亮,他都没能培养出睡意,索性翻身下床,去院子里打拳了。

周秋萍睡得早起得也早,起床按下电饭锅,好开始熬粥。昨天晚上吃了大餐,早饭吃简单点,煮一锅粥,蒸几个鸡蛋,再买两屉子包子馒头,大人孩子的肚子就妥妥解决了。

她看到卢振军打完了一趟拳,随口问道:“早上你要喝豆浆吗?要喝的话我就买。”

其他人都无所谓,给豆浆也喝,给大米粥也吃,没啥挑剔的。

卢振军顿时来了胃口,兴致勃勃地问:“有刚出锅的豆腐吗?有的话给我来两块。”

周秋萍笑了:“你还喜欢吃这个呀。”

当初生产对自己有粉坊和豆腐坊,前者做粉丝,冬天才开门。后者倒是一年四季都有,社员们还发豆腐票,就是量不多,有票的人还未必有钱买。

因为知青们多半爱喝豆浆爱吃豆腐,又有家里的资源,手上宽裕,所以很多社员都会把自己家的豆腐票转手卖给知青。

卢振军笑了:“你好像也挺爱吃的呀。”

就是周大爹太小气,明明自家不缺这点钱,却从来舍不得买豆腐。那时候小秋萍就给他们知青跑腿来回豆腐坊,赚一碗加了白糖的豆浆或者豆腐脑喝。

卢振军想着就好笑:“你这从小就会做买卖呀。”

周秋萍自我调侃:“这是被穷养长大的娃从小就得会往自己嘴里扒拉东西,不然早就饿死了。”

卢振军哈哈大笑,下意识地想开口问她到底有多少钱,话到了嘴边又觉得不合适,索性提了另一件事:“股票卖给你,回头我给你拿过来。”

周秋萍点点头,也想起来一茬:“你可以留20万的股票。”

卢振军疑惑:“什么意思,是钱不趁手。没事儿,全都给你,稍微打点折也没事儿。”

周秋萍摇头:“不是的,这部分钱是小明的。那当然,你要是想把它换成现金也成。”

她解释道,“有件事我得给你道个歉。就是前几天,你还在接受调查的时候,我请小明帮我录歌了。我要做一张儿童歌曲磁带,需要小朋友自弹自唱,小明正合适,就麻烦他了。对不住啊,没经过你们家长的同意,我自作主张了。你要是觉得这事儿不合适,也没关系。磁带不发行就成。”

卢振军错愕地看着她,半晌没吭声。

周秋萍摆手,认真道:“你别想太多,我就是觉得吧这孩子这么优秀,因为年纪小,电视台最后没选他当节目主持人,有点可惜。他可以在别的地方发光发热。”

卢振军叹了口气:“那你也不至于这样。”

周秋萍笑了:“我也是被逼的没辙,但凡我家那俩丫头能像模像样的唱首歌,我就能厚着脸皮让她们录歌,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娃干活不掏钱。这不没办法吗,你要听过她俩唱歌就知道什么叫白瞎了这么好的资源,天生没当歌星的命。”

卢振军笑了下,又摇头:“那也不至于这么多,我记得他们录歌都是一首1000块来着,人家还是专业歌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