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买卖电视剧
会议室中,台里领导出去迎接锦旗,也不影响电视剧中心的同志们还在争论究竟应该引进日本片还是香港片?
80年代的外来片中,这二者是最受欢迎的。前者的代表作有《血疑》、《排球女将》、《阿信的故事》,后者则有《上海滩》、《大地恩情》、《射雕英雄传》等等,每一部播放的时候,都可谓是万人空巷。
有人提议:“就放《流氓大亨》吧!现在省台放了很受欢迎。”
没有任何人觉得同一个地区两个不同的电视台放同一部剧很奇怪,因为在这时代大家的选择范围有限,十几甚至几十个台共同播放一部剧都很正常。
就好比《射雕英雄传》吧,当初是50多个电视台集资花了110万引进大陆的,当然各个台都放了一遍。也没谁觉得不好呀,反而是经典。
但有人反对:“算了,又不是没别的戏,非得吃人家冷饭吗?跟在省台屁股后面。”
别看他们只是个市台,但因为资格老,所以在省台面前,他们有自己的骄傲。轮不到小老弟当领头羊。
被反驳的同事不高兴了:“那你说放啥?”
“放新加坡或者美国电视剧啊,《神探亨特》在海城特别受欢迎。还有新加坡的剧,叫《调色板》,也很有意思。”
大家各有心头好,每个人都想安利给别人。
吵到最后,干脆有人提议:“别搞得这么麻烦了,干脆把《血疑》或者《排球女将》拿出来直接重播一遍,保准看的人不少,省心又省事儿。”
“《排球女将》不行,太长了。是放《血疑》吧,不到30集,一个月就放完了,后面继续接《江城记事》。”
有人想要反对,结果被怼回头:“买别人的去不要花钱啊,《血疑》好歹是现成的。”
两边正在分辩时,会议室的门被敲响了。过来开门的人看到周秋萍就眼前一亮,兴冲冲地朝同事喊:“幸子来了啊,你们说要不要重播《血疑》?”
同事笑骂他:“你能不能说点好的?这明明是我们的财神奶奶。周经理,您来了,有什么指示?”
对于给他们弄了真金白银,支持他们拍电视剧的同志,那都是妥妥的好同志,必须得享受超规格的待遇。
周秋萍被逗乐了,哭笑不得地摆手:“折煞我也,没有指示,就是有个小小的建议。之前我听说咱们电视台要引进新的片子,我有个提议,广东电视台那边拍了个新片叫《公关小姐》,播放的效果特别好,收视率达到了90%以上,完全压住了香港电视剧。”
众人难以相信。广东那边因为距离香港近,当地人几乎不看大陆剧,都是自己想办法收翡翠台的电视剧看。
这《公关小姐》这么厉害,居然能跟香港片打,还打赢了。
有人突然间想起来:“哦,我知道了,是在大酒店拍的戏是吧?好像是挺好的,那边还开了研讨会,专门讨论《公关小姐》和《商界》,两个剧的反响都很好。”
见有人回应,周秋萍赶紧趁热打铁:“我是这么想的啊,咱们才之所以花大力气拍电视剧而不是直接引进电视剧播放,不仅仅是因为钱的事儿,实际上拍电视剧更花钱,更多的是我们想要通过文艺作品来展现我们的风貌,体现时代特色。不管是日本、新加坡还是香港,他们的剧拍的再好,也不可能反映我们的时代风貌。像我们搞改革开放,人家怎么可能拍,人家主要服务的是本土观众。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发生了很多大事,中央说还要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就应该从这方面考虑。这个《公关小姐》主人公就是从香港来大陆的,意义很典型。”
她的态度如此热切,搞得还没看过片子的人都开始动摇。这剧真有这么好?
周秋萍再接再厉:“这么说吧,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咱们内陆流行的东西,几乎都是广东那边先流行了,然后才传过来。一说起广东货,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时髦。广东那边到处都有录像带,当地人可以说见多识广。《公关小姐》能够吸引他们的目光,肯定在全国都能引起轰动效应。我听说啊,香港电视台也买他们的片,准备在香港播放了。”
众人目瞪口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开啥玩笑啊?香港这么时髦,自己的电视剧这么好看,还要从大陆买片子,这可真是头回听说。
周秋萍笃定地点头:“就是因为这片子好,我从香港来的朋友看了也觉得不错,所以我才推荐给大家的。我觉得,反正都是引进,不如引进咱们自己的东西,刚好可以响应市政府的新政策。”
众人有点回不过神来。他们专门负责拍电视剧,不搞新闻,所以没能跟上瞬息万变的政策变化。
电视剧中心的郑主任开口问:“什么政策?”
周秋萍解释道:“新闻中心做了《深度调查》节目,其中有个片段反映了现在江州普遍存在的乱收费问题,让外来投资客非常恐惧。昨天又做了一期节目,说了市政府对此的反应,还有港商表态对江州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也就是说,政府希望营造出来的就是一种宽容开放,积极改革的状态。刚好和《公关小姐》的主题相契合,所以,我认为这部片子很合适。”
郑主任还在皱眉毛思考,会议室外面,台长推开门进来了,看到周秋萍就问:“那你这边有带子吗?拿给我看看。”
有一帮锐意进取的下属是好事儿,但同时也是让人头疼的事。新闻中心连着起了几把火,把台里烧旺了,也把他架在火炉上烤了。
他昨天开会开到崩溃,开完会回来又不知道接了多少电话。现在看到电话机,他都觉得头痛。
上面一再要求他必须得消除负面影响,要是这部电视剧真合适的话,那可以说是瞌睡送枕头。
说实在的,古往今来,通俗文艺作品的影响力远远胜过正规严肃的纪实类作品,包括新闻在内。
周秋萍摇头:“我可没录像带,不过我知道大概内容,《中外电视》上有剧本,大概就是那些内容。”
台长甚至等不及周秋萍下班回家,明天把杂志给他带过来,直接提要求:“你家里有人吗?我现在派车过去取行吗?”
电视剧中心的人都吓了一跳,台长什么时候这么积极?好像非这部剧不可的样子了。
周秋萍笑了:“ok,我先打个电话回家问一下,我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人。”
高女士已经出去忙活了,曹敏莉倒是还在,听了电视台的要求,她痛快答应:“没问题,我这边有录像带,不过是粤语版本的,也许可以和剧本对照着看。”
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
当天下午,还没看完电视剧只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剧本的台长就拍板决定,下一部不放香港片也不放日本片,更加不是新加坡剧,就是这部广东电视台拍摄的《公关小姐》。
接到通知的电视剧中心集体目瞪口呆,台长去政府开了一大会,染上了雷厉风行病了吧。好歹这件事情应该再讨论讨论。
可是命令已经下达,采购部就必须得立刻行动起来。否则耽误了事,板子打在身上,那可真是要痛死人。
采购部的何主任看见周秋萍就摇头,嘴里头叫苦:“哎哟,周经理呀,我们本来想省点钱的,就弄老片子放放得了。这下好了,又得掏出一大笔钱。人家奇货可居,要这个数呢。”
周秋萍看他晃来晃去的手指头,好笑道:“跟我说有什么用?又不是我的东西。要是我的呀,我肯定直接免费拿来给台里用。”
漂亮话谁不会说呀,前提是电视剧的确不是她的。
何主任端正了神色:“我认真的,我已经砍了半天价了。都说咱们江州人会讲价,呸!广东人更能讲,一点儿兄弟情面都不顾。你帮忙想想办法呗,那能不能托托关系,打声招呼。人家家大业大,我们穷家破业,哪里比得上他们财大气粗啊。他们手指头松一松,就够我们吃一年了。”
周秋萍建议:“要不这样,你们搞置换,把《江畔人家》换给他们?大家都省心省事。”
何主任摇头:“你以为我没想吗?人家不要。人家只要广味电视剧。你听听啊,什么反映了广东的重大历史事件——《康梁变法》,反映广东华侨辛酸血泪史——《过埠新娘》,反映广东人传统道德伦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家庭》。他们说广东人挑剔,连《四世同堂》这种好片子,在广东播放,都没厂商肯投广告,老百姓也不稀罕看。”
周秋萍吸了口气:“这样啊——”她皱着眉毛沉吟片刻,“我有个办法,只能试试,有没有效果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