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货跟货是不一样的
卢振军以前就是政委,专门搞思想工作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别人肯定会抢着占领。
他已经在匈牙利正儿八经注册了公司,把它当成重要的阵地,自然要严阵以待。
办个报纸不错,精神食粮很重要。尤其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能有熟悉的文字慰藉,可以让人感觉没那么孤独。
他当场就拍板:“可以,你把人给我送过来。对了,我正准备给你发传真,你按照上面给我发货。”
跟着第一批走空运的真丝衬衫一块儿上飞机的还有目录样品。
之所以能这么快,一方面是杜仲李立军他们转换角色极快,不做电视销售了,但线下的贸易工作他们分工搭配的极好,整理出一清二楚,充分体现出高学历人才的能耐。另一方面是钱经理的补充,作为江州饭店的高层,她掌握了长期合作对象的一手信息,直接就能拿出名册和样品来。
周秋萍惊讶不已:“卢老师你也够快的呀,这么快就找到了新顾客。”
卢振军哈哈笑:“花钱打广告了呀。我们华商好像真的没这个意识,在这边做生意的日本人南朝鲜人都晓得要打广告吸引顾客,我们还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样。”
周秋萍趁机强调:“那你就再接再厉吧。行,你传真给我,我这边尽快把货凑齐了给你发过去。”
她打完电话出房间,就给了叶文兰准消息:“你把家里安排好了,将你和你爱人的资料准备好,等邀请书发过来,再办下一步手续。”
叶文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快?”
旋即她又问重点,“要多少钱?”
从她去电视台工作到现在,因为周经理对手下人大方,工资奖金都没少过,所以万把块钱她还是能拿出来的。
就算更高,就算要借钱,她也要和丈夫办出去。
周秋萍哭笑不得:“我贩货不贩人的,你们要准备的就是路费和路上的花销。到那边,暂时会给你们提供食宿的,先落下脚再说。”
石磊在旁边热情洋溢地帮忙出主意:“你们多带点货过去,到时候刨除路费还能多赚一笔,也能手上有点余钱。我跟你说,电子表、珍珠项链、打火机还有胸花都体积小分量轻,利润却不少。”
周秋萍真是对他无语了,干脆摇头,招呼大家:“你们晚饭想吃什么呀?”
叶文兰赶紧告辞:“那我先回去收拾了。”
穷家富路,想要出远门,得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简直堪称一场战争。
周秋萍便也不留她:“你准备好了跟我说一声。”
今天来家里的客人多,加上进入4月之后,天一下就热了起来,余成也懒得准备7个碗8个碟了,问过大家的意思之后,直接上了一大锅过水凉面,用木耳和猪肉片以及鸡蛋还有黄花菜做卤子,随吃随舀,简单又美味。
就连青青和星星也吃的津津有味,两只小脑袋都埋在面碗里。
人太多,大家便也不全都围在桌子上,而是端着碗,三三两两的分开找地方吃面。
周秋萍端着碗过去跟母亲说话,询问养鸡场的地址找的怎么样了。
“山上,有一片山我觉着还行。以前是打石头的地方,现在石头也没了,剩下的就是荒山。价格也低,要是长租了,倒是可以盖个养鸡场。”
高兴同志不愧像是她自己说的那样,半截身子都埋进黄土的人了,凡事想得特别开。对于要移民的事儿,她一开始内心深处是极为抗拒的,甚至有种类似于被逼良为娼的悲愤。
但是很快她就真香了。
曹敏莉找来的那位帮她办手续的律师,跟她解释了一通香港的相关政策。
老太太听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呀,保护的都是老板的利益。这个税的比例少,而且种类也不多,居然没有营业税和增值税,赚了纯利润才交税。不赚钱就不交税,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只戴了个帽子,她暂时也不在香港做生意,享受不到那边的优惠。但是这个帽子在江州就能让她省下很多税,更让老太太激动的是,进口机器还能免关税。
就比方说他们这个养鸡场和屠宰场吧,一套养鸡设备和屠宰设备,从荷兰进口的话,加在一起差不多50万美金。如果正常交税,要交100万的关税。
但戴上帽子之后,这笔钱就能省了。
加上在营业税增值税方面减免的部分,一年下来,他们能省下好几百万呢。
高女士忍不住叹气:“难怪外企工资给的高,大家想去外企上班,人家有底气给这钱啊。”
周秋萍心道:可不是吗?
这就跟两个同事一样,表面上看两人薪水一样,按道理来讲,生活水平也差不多。结果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各种支出免不了。另一个潇洒贵族,只管挣钱,固定支出少又少。
两人的生活质量一样,也就怪了。
所以后来号称在国内最遵守劳动法的是外企也未必是人家的觉悟有多高,说不定就是人家开支少,有更多的钱能够拿出来摆在员工福利这一块。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本坦然大方的呀。富一些,大概率会更从容一些。
高女士开始忧心忡忡:“你说这个样子,到时候会不会全都变成洋人啊?”
天底下谁不喜欢钱?做买卖交那么多税的人是真的觉悟高,觉得自己有义务做这事儿吗?绝大部分肯定是因为怕被抓怕被罚怕蹲大牢,所以才咬牙把钱交了。
现在有办法可以少交钱,还不用被罚,那大家肯定愿意干这事儿啊。
到那时候,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呢。
周秋萍突然间想起来一件事,是千禧年前后,国内的好多大型国企都特别流行和洋品牌联姻,就是引进外资。当时官方的说法是因为加入世贸组织了,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力,所以要搞合资。甚至是有的企业是被上级主管部门强行逼迫,按人头认指标搞合资的。
现在想想看,估计当时大家也是心思各异,说不定就有为了减免税收,所以才搞合资的成分在里面。
餐桌上爆发出一阵嘘声,卢潇潇十分鄙夷:“你扯吧,这么好挣钱,马路上有那么多钱捡吗?”
石磊面红耳赤:“我骗你干什么呀?他就是这么积攒下身家的。”
彭阳在旁边背书:“这个我可以替他作证,不是秘密,布达佩斯的华人圈都知道。他就是靠着搞合资挣了好几十万美金,然后去东欧投资的。”
卢潇潇刨根问底:“那他之前在咱们这儿搞合资,没钱怎么搞?起码他得是个老板吧。”
石磊眉飞色舞,嘿嘿地笑:“你少见多怪了吧?他值钱的难道是他的老板身份吗?不是,是他台湾人。他就是个普通的技术员,咱们国内的厂买了他们的设备,他过来调试的。厂里的书记主动找到了他,让他投资这个厂搞成合资企业。当时他说他没钱,他大学刚毕业没多久呢,哪有钱投资当老板。咱们这个书记是知名企业家,脑袋瓜子可灵活了,立刻就对他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不需要他掏钱,只需要他出名字,钱由工厂自己出,手续办好之后,给他10万美金的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