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去看亚运会开幕式(捉虫)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金面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65章去看亚运会开幕式(捉虫)

徐文文说完销售的事,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办场聚会,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存单人家的路费和过来吃喝住的开销费用,的确不是小数目,家在一起说不定有数10万之巨。

但她觉得这笔钱值,因为在做广告搞营销方面,他们龙卡一半舍得掏钱。正是这种大手笔的姿态,才让龙卡的销售额节节攀登,在一堆汉卡里一骑绝尘。

但这毕竟是大开销啊,必须得老板签字才能执行下去。她很担心周经理觉得这钱花的没必要,毕竟现在搞芯片研发很烧钱,而他们的流动资金大部分都摆在股市里了,现在掏钱真不简单。

没想到周经理居然如此大方,直接放权让她自己去搞。

高兴的徐文文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直接告辞回去落实工作了。

剩下的事她管不了,她也就不插手。

只余成跟周秋萍汇报情况:“方教授还是想继续搞芯片。他对去海城没意见,但他是为了芯片研发才来公司的。”

周秋萍沉默了一瞬:“那他家里人怎么办?”

余成苦笑:“他们家一直这样,夫妻一年起码有半年时间不在同一个地方。只是以前主要是吴教授在外面跑,现在改成了方教授。”

周秋萍相当敏锐:“那他家老人怎么办?江心洲不方便,他不好把父母丢给老婆吧。”

说实在的就是江心洲方便,她也不希望方家父母赖上儿媳妇。今年过年时,这老两口对儿媳妇那不以为意的态度,让周秋萍真为吴教授不值。

谁还没自己的事业,谁要当这家里免费的保姆,还被人低看一等。

“方教授想带他们走,不过他们不太乐意。”

周秋萍想了想,突然间又改主意:“其实我觉得方教授去不去海城也没那么重要,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搞到自己的团队。否则即便去了海城,也只能原地踏步。”

余成略一沉吟,点点头道:“我再跟他们谈谈吧。”

其实真正茫然的人是他。

从龙卡到芯片,大家都以为自己要迈上新台阶了,结果一下子又被打回头,只能继续在龙卡上作文章。

想想,其实还挺不甘心的。

李东方要出国留学的事,在周秋萍知道之前,余成已经听对方叨叨过两回。只不过李东方这人经常把出国挂在嘴边,就跟那个天天说要离职却死活不走的同事一样,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大家的耳朵早就长茧子了。

没想到李东方还真有这魄力,说走就走。

周秋萍转过头,看男友发呆的样子,笑着强调:“要说搞研发,最厉害的肯定是军用,因为不惜成本也不需要良品率,只要东西搞出来成为震慑就行。但做坦克就一定比做拖拉机更有意义吗?”

话虽如此说,但人真的很难过自己的心理关。

余成的心理压力要远比别人看到的大。

周秋萍叹气:“你当我什么事都能笃定吗?其实我到现在都没想好,到了海城以后除了养鸡场,其他工作要怎么做。只能说暂且走一步看一步吧,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余成转头帮她捏了捏肩膀,反过来安慰女友:“先别想这个了,马上不是要开幕式了吗?我们干脆先好好看亚运会,后面在想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开展。”

亚运会开幕式,是举国瞩目的盛会。他们运气好,能够亲临现场观摩。

当然,这回不是沾了卢小明同学的光,蹭了他的赠票。事实上,光参加表演的小学生就有数万之巨,哪有那么多票可以赠送啊。他们是自己掏钱买的,而且还得归功于高兴同志的港商身份。

为什么呢?因为跟一开始亚组委担心的票卖不出去不同。开幕式的门票卖得很好。

举办盛会的工人体育馆翻修过后,原本有7万多个座位。

但团体操背景台就占据了2万来个座位,剩下差不多5万个座位,贵宾席1100个,记者席有3000~4000个,运动员要7000个,剩下火炬台之类的设备占位以及其他人员需要的位置也有4000个。

如此一来,剩下的座位不到3万个。而这其中又有2万张门票是对海外出售的。

为什么如此呢?这倒不是国家欺负自己人,而是跟亚运会的门票价格有关。甲乙丙三个座位分别是80美元,60美元和50美元。

这么高的价格,对1990年的国人来说,无疑是天价。一般人根本难以承受。

亚组委也号召大家留在家里看电视,同样能够感受到亚运会的热情。

说到这个,还有件特有意思的事儿。自从今年春天,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减免彩电的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发展基金,官方降价之后,整个国产彩电行业直接休克,市面一片萧条。消费者们都号称坚决不买彩电,省得自己被当成傻子耍。

结果亚运会要来了,大家为了看开幕式看比赛,只能咬咬牙捏着鼻子又去买彩电了。当傻子就当傻子吧,总不能不看亚运会。

搞得程厂长都惆怅,感觉自己又少挣了一笔钱。

比起他们,周秋萍等人无疑是幸运的,作为可以拿美元买票的人,他们本来就是亚组委的主要销售对象,所以一家老小,人人有票。

其实大家都不介意多花点钱买甲种票,但甲票太俏,他们又是要到夏天的时候才开始买票的,所以有点晚了,到手的都是乙种票,但也很不错了。

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楚,高兴同志还特地去了趟江州饭店的超市,买了好几副苏联产的望远镜。

待到大家准备出发去火车站时,她才神神秘秘地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按照老太太的使用感受,这苏联的工业水平真是没话说,望远镜确实好用。

周秋萍忍不住叨叨了一声:“这是军用望远镜。能跟街上一般的望远镜一样吗?”

余成和彭阳都抓在手上比划了一回,最后统一得出结论:“确实比我们用的强。”

他俩都上过战场,跟这望远镜一比起来,之前自己用的简直一言难尽。

余成感叹了句:“老大哥就是老大哥,工业底子扎实着呢。咱们也就是轻工业比他们强。”

说来挺有意思的,苏联人因为轻工业到现在也没发展起来,轻工业产品也延续着五大三粗的路线,所以现在他们很喜欢轻巧轻便的中国货,哪怕质量平平也受欢迎。可见国货也有靠颜值取胜的时候。

周秋萍收好望远镜,招呼众人:“东西都带齐了吧,带上了咱们就出发。”

两只小朋友最激动,从一大早就拖着自己的小箱子在屋里跑来跑去。这会儿听说能走了,恨不得瞬间飞上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