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那你们另请高明
发展银行积极主动了,要给客户塞贷款。可是客户却傲娇了,人家送上门她都拼命往外推。
态度简直摆在脸上:你们不想承担风险,我也不想啊。万一亏了怎么办?
也得亏现在政商不分家,政府能做商人的思想工作。至于这个做的过程是怎么样,外人自然不得而知。
大家能够从公布的新闻里看到的只有前后脚两条消息。
一条是8月21号宣布的山海公司全面接管原野公司,后者原先的大股东香港润涛公司彻底出局。
紧接着当天下午,市政府又着急忙慌地召开一轮救市会。
在这次会议上,周秋萍像是被挤兑的吃不消了,当着大家的面主动表态:“好吧好吧,当初我响应政府号召买股票,接着响应政府号召卖股票。现在既然政府要我买,那我买就是了。我砸锅卖铁想办法搞钱买!”
她这话听着像赌气。搞的参会的企业家都有些尴尬,生怕自己是下一个被点到名的人。
可大家万万没想到,发展银行居然也主动占出来了,表态可以贷款给周秋萍。
然后他们就当着全市企业家和市政府领导以及深交所负责人的面,当场谈论起了贷款细节。
周秋萍以东方电子城为抵押,从深发展银行拿两个亿的贷款,全部用来购买深发展的股票。
在场好多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东方电子城毫无疑问是优质资产,现在好多人都羡慕她眼睛毒,当初一挑就挑中了华强北的地块,结果赶上好时候了,档口不要太紧俏,生意不要太好。
她周秋萍敢以东方电子成为抵押贷款,意味着她是真的看好深圳股市的前途。因为从银行借出来的钱也是钱啊,真金白银,将来得还的。
而发展银行主动提出可以贷款给周秋萍,又意味着它家对自家股票的前景十分看好。
毕竟他们拿出来的是两个亿,万一股市再暴跌,直接把股票跌成白纸,那么到时候他们就是收了东方电子城,把一栋大楼变成钱同样也够麻烦的。
银行最喜欢的还是贷款客户如期还现金。
那照这么说,深发展的股票还有搞头喽?
参会的企业家们惊疑不定,个个都在偷偷交换眼色。
卢振军也开了口:“这样吧,我们山海公司初来乍到,除了盖了栋东方电子城,也没在深圳做出什么成绩。现在我表个态,我们公司拿4,000万出来给股市帮帮忙,也算我们支持深圳搞经济建设了。”
现场又是一片哗然,众人的眼睛瞪得更大。
有人窃窃私语,开始给同行普及知识。
知道这个山海公司是怎么起来的吗?有部队的资本,也有私人股东。
这个周秋萍就是其中的大股东,她跟人搞的公司又投资了山海建筑公司。
再联想到上午刚刚公布的山海公司全面接管营业公司。那里面的弯弯绕就有的说了。
曹敏莉面带微笑表态,慢条斯理道:“我也会以个人身份投资深圳股市。”
立刻有人好奇:“那你打算买哪一只股票?”
曹敏莉保持微笑:“周总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会议室里的议论声不断。好多人的脑袋不停地转来转去,似乎不知道应该听谁说话了。
听说曹董跟周总关系不一般,前者之所以能够顺利坐上曹家掌门人的位置,是因为周总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为她争取了足够的股份。
现在对方是投桃报李还是利益共同体呢?
周秋萍抬起手看了眼时间,直接站起身来:“还没收市,现在去证券交易所还来得及。”
说着她还真的抬脚往外走。
发展银行的负责人也跟在后面,大声招呼着:“周总,我们去办贷款手续吧。”
原本还坐在会议室里的企业家们集体傻眼,赶紧也跟上去。
于是稀里糊涂的,大队人马就这么浩浩荡荡地杀去了证券交易所。
等候在交易所门口的记者赶紧扛起了相机对着他们,就是咔嚓嚓一顿拍照。
好些人面面相觑,不是说现在股市一塌糊涂,已经跌无可跌,市场成交量小的可怜吗?为什么有记者在这儿蹲守?难道整个深圳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报道了?
有脑袋瓜子灵活的人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一个劲儿朝自己的同伴使眼色。
废话,这肯定是安排好的。
至于是证券交易所还是政府安排的?这二者也没啥区别了。
甚至连周秋萍都很可能是政府的托,把她拱出来,用她的名气吸引股民入市,最起码不要再稀里糊涂地往外拼命低价抛售股票了。
否则为什么近来报纸隔三差五就会报道一篇关于周秋萍的事?尤其津津乐道她在去年大牛市究竟挣了多少钱?有人说是9位数,那是保守估计,她真正从股市里赚的钱应该超过了10位数。
因为钱太多,所以她已经变成了传说。
现在,传说亲自动手买进股票,对股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信号啊,代表股市有未来有希望的信号。
别说不可能。
88年89年股票卖不出去的那会儿,人家低价买进的股票,90年不发大财了吗?
现在没人愿意接手股票,她却带着上亿资金入场,是不是说明到了抄底的时候。
1991年8月份的深交所已经正式上市,就坐落在国投大厦,用的是电脑交易系统,而且还有大户室。
周秋萍走进深交所就放了一句话:“今天有多少发展银行的股票抛出来,我就买进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