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多扒拉点东西
好在曹董的奇思妙想虽然没能实现,她在女人天下的新店营业额却破了记录,不管是艾森服饰还是夏娃内衣,都过了百万。
不仅是她,其他各家店的生意也好到爆棚。开业三天,人人都笑开怀。
之所以销售如此火爆,除了因为女性衣物饰品本身就是消费市场的大头之外,还得归功于时代的春风。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洋倒爷队伍日益壮大。中国的女性饰品、服装尤其是内衣,在这些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受欢迎,市场需求量很大。
大到什么程度?就说女性内衣吧,真的有女商贩直接把自己的胸罩给脱了,转手卖人,居然也能卖掉。
神奇吧。
以前倒爷们都在综合市场上淘货,能不能拿到他们想要的货,得碰运气。
现在深圳有了一个专门销售女性用品的地方,恰好卡在这个点上,当然就成了香饽饽。倘若商城晚几年开,市场遍地开花了,女人天下也未必有这样的号召力。
涂主任看了都惊讶,摸着头问周秋萍:“您是不是老早就看出来苏联撑不住,会有这么多人来买东西呀?”
他记得清清楚楚。东方电子城才刚动土的时候,她就已经规划女人天下了。
如果不是因为山海公司人不趁手,加上当时她手上也没那么多资金,搞不好当时她就两边同时动工了。
周秋萍讪笑:“我要有这本事,我直接进智.库了,我还搞这些?”
虽然现在流行下海,现在主流社会观里,学成文与武,货与帝王家,才是正道。她说这话不突兀。
她笑道:“我本来看中的是广袤的大陆市场。全国这么多女性,我没有专门卖她们东西的地方。有买方就有卖方。谁晓得歪打正着了呢。”
涂主任叹气:“你天生就是财神奶奶,老天爷都给你送钱。”
人家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她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可不就是发财的命?
周秋萍笑道:“那我可不敢当,我要有这命啊,我先立个牌位,把自己供起来。”
女人天下生意看好,那她也能放心大胆地做下一步的事了。这两天功夫,她除了盯着女人天下以及电子大厦的生意之外,还跑了两趟银行谈贷款开发第三块地。
电子大厦虽然进入了后期收尾工作,主楼和附楼的生意也都做了起来。但不幸的是它的房租也被拿来预支建筑费用了,自给自足已经相当不容易,起码得到明年她才能收到新的房租。
女人天下这边更不用说了,购物广场的建设后续要花的钱多着呢。况且现在基建热了,建材也在涨价。短期内它能维持收支平衡都是大赚,更多的当真不该胡思乱想。
好在今年银行政策的确宽松。
以前单纯凭借一块地皮就能贷到大笔建筑款项几乎不现实。可现在深圳地价涨了了,今年上涨的尤其厉害,简直跟镀了金一样。
倘若不是因为深圳前些年土地就被瓜分的差不多,加上热钱主要在证券市场上动荡,股票跌了以后很多抽出来的资金又跑去今年刚开业的金属期货交易所炒期货,否则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的疯狂绝对不会逊色于海南。
地价涨了,金融政策又放松,那拿地贷款的操作就简单多了。
银行本来想分几批放款,毕竟盖楼也不是一蹴而就,你总得分阶段慢慢盖吧。
周秋萍哪里敢等啊,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究竟有多虚,谁去翻一翻批出的地的转让情况谁心里有数。
但凡政策一缩紧,她上哪儿找后续费用去?像她这种葛朗台,开发的第一准则就是让这些崽子自己养活自己。
周秋萍恬不知耻,煞有介事地强调:“我要创造深圳新速度,创造深圳建筑史上的记录,所以资金必须得尽快到位。而且我要从国外进口钢材,的确不能耽误。”
后者是真的。
搭上造船厂的线之后,东方贸易就直接从乌克兰搞起了钢材。正好国内现在房地产市场热,好多地方都开始搞建设,有单位自建房的,也有公司找地盖商品楼,热闹得很。
所以像她这样的大倒爷两手倒腾,从中赚取差价。这也是她为什么还能源源不断地给乌克兰发那价值未暴跌前的30亿卢布轻工业产品的原因。
大概是周秋萍看上去太过于胸有成竹,加上她之前两个项目开发的确实成功,完全可以被当成样板了,所以银行开了个会讨论了下,就同意了她凭借一块还没动工的地一口气贷款两个亿。
周秋萍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想想在眼下的海南,成立一家皮包公司,直接打个电话去银行说我要贷2000万,就有人真的拿钱过来。然后拿钱买地转手卖掉赚差价。
跟他们比起来,好歹她手上还有块货真价实的地呢。
拿到了贷款,周秋萍不敢怠慢,赶紧催促张国富早点动工。
张队长现在忙啊,他遍地是活,恨不得自己化身八爪章鱼。否则他也不至于连女人天下购物广场开业这种大事都没露面。
边境城市他要去看能不能盖商贸城,周秋萍在海城拿下的地还要搞航母主题乐园。加上乌鲁木齐那边的大型商业体同样要动工。以前是他求活儿,现在是他恨自己手上人太少。
小工好找,他去一趟军区就扒拉一波退伍兵。但真正上技术活,那就得要专业人士。这不是简单砌墙的事,得有正儿八经拿出手的真功夫。
周秋萍给他支招:“要不你们想办法从俄乌找点人过来吧。我分析啊,苏联阶段虽然大家都住集体宿舍,普遍像咱们的筒子楼一样,所以有改善住房的需求。但他们社会主义阶段发展时间长,人口少,城镇居民几乎都是工人,所以这个需求并不迫切。”
简单点讲,就是有房住,哪怕小点不方便些,也还能凑合着住下去。
解体到现在,俄乌两国的经济状况不仅没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衣食住行,顺序摆在这儿啊。吃饭和穿衣都成问题的时候,改善住房的欲望可定会被压制,待到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才会迫切渴望住进更大更好的房子。
当然,有钱人不在这个行列之类。
但考虑到俄乌两国现在的有钱人基本都是苏联时代的特.权阶层,他们之前就已经从国家分到了大房子,所以这部分豪宅市场估计也没兴起。
这个空档期,独联体国家的建筑人才要怎么找活干呢?去挖掘挖掘啊。
国家高双引,引进军工专家和技术。为了这个,去年国家还专门设置了外国专家将。你转民用了,该引进的人才技术同样不能落下。
知道啥叫鲸落吗?一鲸落,万物生。世界就是这样残酷。
瞅瞅人家南朝鲜是怎么搞乌克兰人才的。乌克兰的专家只要直接联系南朝鲜的使馆,啥也不用做,机票和签证立刻送你手上,还给你先发一个月的工资。一般专家1500~2000美刀,知名专家三四千美金。
再联想现在乌克兰疯涨的物价和暴跌的卢布,就问你心动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