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乱七八糟的价格
轿车一路把周秋萍送到了银行。
她下车进去一看,光是黑压压的排长队的人头,就足以说明现在莫斯科的经济局势究竟有多糟糕了。
要知道他们这个银行办事处压根就没利息,交保管费,存款换人民币还要跑一趟中国。而现在火车票价格比一年前涨了几十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租用的俄罗斯国有银行本尊,柜台前冷清的要命,几乎没有客户。
从卢布暴跌后,大家都急慌慌地将钱从银行取出来,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入了他们这家中资银行,因为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快最便捷的兑换外币的方式。
利息远远追不上货币贬值速度的年代,谁还敢把钱正常存进银行呢。
只有这边中资银行的柜员正在忙碌,根本没意识到领导来了。她正努力跟顾客解释,heль3r,这绝对不行,这里不是自由市场,银行不参与证券买卖。
周秋萍走上前,问了句:“怎么了?”
柜台上放着张土黄色证券模样的印刷品,中间为椭圆形的蛋青色的图案,有高楼也有河流,还能看到河岸的扶手。这应该是比较知名的风景建筑,但不好意思,她孤陋寡闻,她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她愣是没瞧出来是什么。
倒是1992、1993还有10000的数字给了她灵感,让她脱口而出:“私有化证券?”
柜员也认出了周秋萍,在短暂的错愕过后,就露出了无奈的神色:“他想拿这个换卢布存钱,然后再去中国倒货。”
其实现在俄罗斯加工资了,一张私有化证券的价值也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而已。可见他的确缺钱,想筹措更多钱去做生意。
周秋萍不好当大家的面否定柜员的工作,直接问跟进来的周伟借钱:“给我五千卢布,我买下来留作纪念。”
她给出的解释是她是收藏爱好者,不管是邮票还是证券,她都愿意收藏。
柜员看了眼领导,没吭声。
但周伟掏了五千块的卢布后,那急着卖证券换钱的男人却挥舞着胳膊激动地强调着什么。
周伟的俄语远远不能跟他侄女儿兰香比,但也能凑合着听懂最常见的交流用语。他也激动起来:“你讹诈吗?两万卢布,你开什么玩笑?你这是看到银行就想抢啊。”
他说的俄语,周秋萍一个字都听不懂,还是小陆在旁边帮忙翻译。
周秋萍也吓了一跳,呵,这是欺负中国人不懂行,跑过来讹诈了。
那顾客未能如愿以偿换到钱,显然不太高兴,嘟嘟囔囔地走了,表示要去伯力卖,那里一张证券可以换一辆丰田小轿车。库尔斯基车站就能卖到两万卢布。
周伟还在生气,用俄语抱怨:“在中国的银行,还这么当我们是冤大头耍呢。”
排在后面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俄罗斯人称之为马达姆语气温和地朝周伟说了两句什么,然后从包里掏出了一张私有化证券。
周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脱口而出:“五百卢布?”
他虽然在俄罗斯待了差不多两年了,但还是中文思维模式,本能反应说的就是中国话。
这位马达姆想把她手上的证券换给我,500卢布就行。
周秋萍赶紧拒绝。
虽然以卢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贬值速度,5000卢布跟500卢布估计就是差几个月而已。
但一码归一码,她哪好意思占人家老太太的便宜。
当初她低价收国库券,那是因为当时行价就是那个价格。况且那会儿最多打三折五折,哪有这种直接1/20的道理,没这么欺负人的道理。
她递过去五张一千面额的卢布,接了证券,笑着道谢:“是巴西巴。”
柜员又看了眼老板,默默地低下了头。
这肯定不合规定。
但周秋萍既然来了,那肯定要从银行下手的。
毕竟1988年那会儿炒国库券的大头既不是杨百万也不是打桩模子而是各大国营证券公司。后者无一不是靠国库券赚的第一桶金。
周秋萍朝柜员笑笑:“你们李主任呢?”
说曹操,曹操到,李主任从金库里出来。
存钱的人越来越多了,俄罗斯的卢布面值也越来越大。那种小面额的钞票简直能堆成山。
目前俄罗斯还没涨房租和生活服务收费。等到那时候,估计那些小面额的钞票正儿八经会变成当年的法币,买盒火柴都得提两兜子纸钞。
他看了都心慌。
周秋萍瞧见他,立刻露出笑:“李主任,咱们谈个生意吧。”
柜员飞快地瞥了领导一眼,立刻低下头去,继续干自己的活。
李主任先是愣了下,然后才笑:“哟哟哟,动作这么快,我还以为你起码要几天功夫呢。”
银行网点是在人家俄罗斯银行的地盘上租的地方,除了柜台外,只有两间办公室。
李主任把人请到自己办公室,又给小陆还有周伟他们派烟。
两人趁机表态在外面抽烟,把空间留给了周秋萍。
李主任先跟她报账:“现在咱们银行几个网点存的卢布差不多有一千五百亿卢布。”
是不是听上去特别吓人?但是现在卢布不值钱啊,换算一下,那也就是五亿美金。
朱莉在心中报出数字之后,猛然一惊,她果然膨胀了,她居然会觉得五亿美金前面可以加“也就是”!
其实他们银行的规模相当可以了。因为俄罗斯目前的上千家商业银行里只有不到3%有超过2亿元的固定资金,其中一半只有2000万左右的卢布资金。
因为这个,李主任特别忧愁:“周老板,我正要跟你讲呢。这些钱得赶紧换掉,老毛子太他妈不是东西了,明明答应要维持卢布的稳定。结果印钞票比印冥币还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