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 止于情 - 因为星辰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止于情 >

第74章

十一月初九,阴雨绵绵,湿冷地风似乎直接透过了肌肤,像刀子般在骨头上划过,让人止不住地打寒颤。

赭狄的使者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来大都面圣。

这次来的使者不是普通人,是赭狄新王。

自上任君主的头颅被威远将军斩落后,赭狄一时群龙无首,王室中一时分隔成两队。

一部分人坚信赭狄是战无不胜的民族,打算举族之力同大盛拼个你死我活。而以新王为首的一部分人,则认为归降大盛才能得保平安。

一时间两方争得你死我活,新王率先派人同威远将军递了降书,双方里应外合之下牢牢把控住局势,换来了这场交战的停火。

略扫了一眼赭狄对于归降的诚意,傅叡炀将注意力放在了赭狄新王的身上:“是你?”

十七,哦不,现在应该称作赭狄王的男人,学着大盛面圣的礼节,朝着傅叡炀行了个大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闻是赭狄王主动归降大盛的,可有此事?”对于他的配合,傅叡炀感到些许奇怪。

“回圣上,确是如此,”许是明白了如今的地位差距,赭狄王倒是比之前恭顺了许多,“小王曾有幸见识过大盛的国土,佩服大盛的各方实力,若是归顺大盛,想必对赭狄和赭狄的百姓们,并非坏事。”

“况且,曾有人对小王提议过两地通商之事,小王也希望两地能借此机会建交。”

他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事,嘴角隐隐噙着笑,让傅叡炀看着心生不爽。

但不爽自己不爽的事,对于大盛来说,能少打一场仗也是好的。况且赭狄幅员辽阔,百姓擅牧擅武,有这样的属国对大盛来讲百利无一害,自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发难。

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之下,傅叡炀正式在赭狄的降书上盖下了大盛朝的章印。

自此刻起,赭狄不再是赭狄,而是大盛的附属国赭狄。

既然两国有了这么一层关系,为了展现大国风范,于情于理傅叡炀都应当设宴款待赭狄来的使者。

而作为皇后的周娴,也理应出席。

看着赭狄王有意无意将目光放在周娴身上的时候,傅叡炀恨不得将手中的酒杯捏碎。

因为周家的事,他和阿娴已经许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这时候还来了一个觊觎自己心爱之人的贼子,简直就是在他心上剜肉。

假意清了两声嗓,吸引了场上诸人的目光。

“赭狄王近日在大都可还适应?若是有何不方便的地方尽管提。”

“听闻你对大盛的风俗极其感兴趣,不若朕派八公主代朕一尽地主之谊?”

此话一出,便是打算赐婚的意思了。

像赭狄这般的降国,单凭一纸降书来维系两国关系是无法人安心的,通常都会通过和亲的方式来加深两国之间的羁绊。傅叡炀选择皇室的公主作为和亲对象,显然是对赭狄的看重。

可赭狄王并不知其话中话,还以为傅叡炀只是单纯地想给他找个游玩的向导。

“禀圣上,小王对大盛的公主不熟,恐言行有失怠慢公主。”

“倒是皇后娘娘曾同小王有些交情,圣上政事繁忙,不若让皇后娘娘带着小王走走?”

若非他眼神诚恳,在座的众人都以为他是在借机羞辱大盛。

一个战败的王,是有多大的脸才敢口出狂言,让他们大盛的皇后作陪?

倒是同他打过几次交道的威远将军站出来打了圆场:“赭狄当真不愧是个率性洒脱的民族。赭狄王这性子倒是让老夫想起年少的时候,不如就由老夫代劳,带赭狄王尝尝咱们大盛的烈酒,品品大盛的豪情。”

赭狄王握着酒杯,遥望了一眼坐在傅叡炀身边的周娴,神情晦涩不明,朝着威远将军的方向做碰杯状,随即一饮而尽。

见他这般豪爽,众人也信了威远将军的那番说辞,不再纠结于此。殿内一时间倒也恢复了那般觥筹交错的场面。

只是周娴,神色漠然,好似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翌日,周家老太爷和大公子的丧葬之事安排妥当,周老夫人在大儿媳的陪伴下进宫叩谢皇后娘娘的赏赐。

明明不过数月未见,周娴竟觉得祖母和大伯娘的面孔苍老了许多。

在死讯传回周家的时候,老夫人和大少夫人当场便晕厥了,整个周府上下乱成一锅粥,王怡君只好强忍着丧子之痛主持大局。

那一日,整个大都城的大夫轮番被请到了定国公府替周老夫人诊。汤药和针灸双管齐下,诸位大夫是用尽了手段,老夫人还是昏迷不醒。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再周老夫人病重的同时,周延安那怀孕五月的妻子苏氏,也因心绪起伏过大导致胎相不稳,隐隐见红,更让王怡君急得团团转。

一面要宽慰大儿媳多为腹中胎儿着想,一面又要忧心婆母的生命安危,她不住地在两头跑,连坐着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只能在路上望着天止不住想,这夜到底何时能明。

当然,这些周娴都不知道。

看到祖父和大哥哥战死的那一刻,周娴像是被抽离了神魂。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哭着喊着要回周家看看。

但两个老嬷嬷死活不让。皇后方才回宫不久,这事虽是压着瞒着,可到底当时有不少人是亲眼所见。若此时再出宫,免不了再引人非议。

周娴拗不过,只好让人开了私库,奇珍异宝真金白银不要命似的赏,好像这样就能弥补周家。

但她知道,不是这样就能,而是她只能这样。

“娘娘,如今你祖父和哥哥都已安然入土,还请娘娘宽心。”自家孙女儿说着自己苍老了,可老夫人又何尝看不出孙女儿也是一副憔悴的模样。

在膝下看着长大的孩子,周老夫人当然明白她在想些什么。

若是当初、当初她没有回周家求着祖父出兵,那祖父和大哥哥现在,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娘娘,你祖父自幼习武,立志要为大盛为百姓而战,”想起枕边相伴多年之人,老夫人脸上带着笑,“无奈一生壮志无处施展,如今老了能在战场上替百姓出力,想必你祖父也是高兴的吧。”

周家老太爷和老夫人青梅竹马。这世间,没人能比他二人更清楚彼此的想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