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渔在为自己那笔金额不明的债务发愁时,课上到一半,口袋里的手机开始震动。李渔赶快拿出手机,看到是王老师的来电,犹豫片刻,把电话挂掉,回了个信息:“王老师你好,我在上课,有事请qq或者微信联系,我尽快联系你。”
不久王老师的信息发了过来:“院长说今天下午两点半集中大一新生在院楼201大会议室开一次新生会议,你也过来。”
“王老师,对不起呀,我下午还有课。”
王老师那边估计是无语凝噎,最后发来一句:“那你看着办吧。”
看着办是怎么办。李渔努力在脑海里回忆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职责,但无论如何回忆只记起一句话“配合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她再打开那180多人的新生群,果然王老师在群里发布了会议通知。
李渔煎熬挣扎到中午十二点,在饭堂吃了个西红柿炒蛋饭后,最后决定向下午的授课老师请假。
下午两点十五分,李渔准时出现在艺术院楼201会议室。坦白说,李渔不太明白以社会人文学科为重点院系的吴大,怎么在七八年前开设了一个艺术学院,专业分别是什么模特班、舞蹈班、表演班以及时装设计班。在李渔的理解里,可以说是弄得不伦不类。大概是那时候吴大与全国著名的某演员交情甚笃,聘请了他做学院客座教授的缘故?可是,李渔想,那些学生要是想学表演的话,为什么不考取专业的表演院校?还有那个模特班——以李渔有限的人生阅历,确实理解不了这个专业班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
不过她承认——李渔看着三三两两抵达会议室的新生,和普通平凡的大学生相比,这些小男孩小女孩确实是青春亮丽的。尤其模特班的那二十来个学生,男的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180多190多,女的也不差,有些踩着10厘米的细高跟,身高似乎也完全不逊色于男生。
李渔低头审视自己,在这些人面前,自己大概是小矮人误闯巨人国了。
李渔拿着花名册站在门口,王老师则扶着腰坐在一边——李渔提醒自己,淡定淡定,谁让自己是“助理”呢?何况孕妇确实受特别保护,不是吗?她叫着同学们签到,最后有一道黑影笼罩在自己头上,李渔心想这是不祥之感。果不其然,就是那个张山河。
李渔想装作认不出他但无奈他是自己的潜在债主:“同学,你好,请在这里签到。”
“好的,师姐。”张山河的“师姐”发音标准,咬字清晰,简直无可挑剔,他又对王老师笑笑,“王老师您好。”
王老师冲他微笑。李渔神色不变。
等张山河走进会议室,王老师冲着张山河的面容笑出一脸慈爱,明明她才三十六岁不是吗:“我看到了冠军相。”
“呃?”
王老师强调:“全国大学生模特大赛的冠军。”
李渔觉得自己似乎应该知道王老师在说什么,但她又确实不知道:“哦。”
“我做艺术学院的辅导员也进入第三个新生班阶段了,小李我跟你说,我看人很准。但凡我觉得有冠军相的,比赛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去年那个孙思华,那个女孩子,就拿到了女子组的全国亚军。”
王老师,你不是在说冠军相吗,怎么说到了亚军?李渔眨眨眼:“那这个、这个全国大学生模特大赛,是全国的学生都要比吗?”
“当然,不然怎么叫全国性的比赛?不要说冠亚季军了,能拿到前十的前二十的,在他们这个行业都发展得不错。”王老师回忆,“宫丹溪你认识吗?”
李渔想了想:“是那个从模特转战的演员?”心里加了一个前缀,三四线。
“嗯,她就是我们学院第一个参加比赛拿到全国冠军的,在学校的时候,她叫宫红丹,后来才改名的。因为她发展得特别不错,所以我们院长才更加坚定决心,要把模特班办下去。不过可惜,除了她,后来我们拿到最好的成绩也只是亚军。”王老师眼睛转了一圈,看着坐在远处的张山河,“要不要赌一下?我猜这个男孩子,叫张山河是吧,我感觉他能拿冠军。”
李渔想,隔着好十几米,张山河估计不知道她在看他吧,她微微转头,装作视线放空,实际上在看他——张山河今天穿了件白衬衫,坐在一大堆俊男美女当中,仍然脱颖而出。若非两人有着不太愉快的相识经历,她愿意承认他越看越帅。用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有冠军相。她虽然不知道那个什么全国大学生模特大赛是怎么回事,但,张山河似乎算得上是那么一回事。
手机滴滴响了两声,竟然是“山河”通过qq群给李渔发来了临时对话:“师姐?”、“看什么呢?”
李渔尴尬低头。想了想,回复:“维修费多少钱?”
“送去维修厂问了,差不多1万。”
1万,对李渔来说堪称巨款了。她又想了想,“有单据吗?”
“我说话算话,虽然你不是我的老师,看在你是我的师姐的份上,算了。”
李渔想,虽然自己确实是尚未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学生一族,但张山河已经明目张胆地讽刺她了,她不能因为钱失去自己的尊严:“你把单据拍个照片发给我,我给你转款。对了,还有你的银行卡账号。”
“不用了。”
“我做事会负责的。”
“对我负责?”
李渔差点气到眼花,她闭上眼睛努力冷静了几秒:“请张山河同学你不要乱开玩笑,虽然我不是你的老师,但是你说的没错,我是你的师姐,尊敬师兄师姐,也是重要的为人准则。关于赔偿一事,我态度诚恳,请你配合,我不想欠任何人任何东西。”
“师姐,你态度诚恳,就是仍然不够老练沉稳。否则我会更加尊敬你。关于赔偿一事,我态度诚恳,郑重表明真的不需要了,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