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一
小莲进院子那一瞬,知意像是溺水久了般,从梦中醒来,疯狂汲取着空气。她的胸疼,额头上起了冷汗。
梦里那人就像是自己所羡慕的模样,活得肆意张狂,虽说那世界让自己觉得奇怪,适宜以后却觉得新鲜。有会奔跑的铁皮和那高高的房屋,怪神奇的。
她抬手擦拭去冷汗,见小莲端着热水进了屋便问道:“我那个姐姐最近安分不少,可是留了些心思?”
小莲颔首,从盆里拧了帕子替知意擦了擦脸:“去膳房时撞见过三儿一次,三儿道知理大小姐最近一直没出过院儿,估摸着是在悉心筹备着过几日王爷的后花宴。”
城东顾王爷府邀了京城些许有头有脸的人物,说是后花园从西域得来的奇花异种开了花结了果,邀人去赏赏。说是赏花,但背地里都晓得是顾府上那瘸了腿的顾二少爷到了适婚年纪,在找心意的未嫁闺秀。
知意倒是不懂,瘸了腿的相公连干那档子事儿都得自己动,这嫁过去还有何意思。她那嫡出的姐姐还要自己别抢了她的风头,让自己这绿叶衬她姐姐那花儿。
天晓得她压根没那心思。
小莲见主子想事儿,也没敢扰了清静。她放下帕子,从厅中桌上拿过糕点:“主子体弱,早些喝了药就未进食过,还是吃些否则伤胃。”
知意回神,捻了一块放嘴里。是绿豆糕,回味甘甜,入嘴细软。
小莲见她吃得香便道:“这是夫人专程派了家丁去城乐楼买的糕点,夫人知晓小姐爱吃便嘱咐多买了些。”
知意微笑:“母亲有心了。”
似是吃了急些,她喉咙发痒便咳了几声,这一咳却停不下来,咳得面红耳赤。小莲急忙上前轻敲背,一边道:“小姐记得慢慢吸气,否则越咳越难受。”
知意试着憋气,慢慢缓了下来。
京城都知晓知家二小姐体子弱长得美,虽说是个药罐子,但也幸亏那知夫人通情达理,知意是庶出,却待她如己出一般。这其中的渊源也只有知府里的人知晓,知意的生母曾救了知夫人一命,也因为如此,知意的生母意外死亡,知意也落了病疾。
说是通情达理,倒不如说是欠的。
不过母亲待她的确是不错,平常的事儿也是由着她来。
小莲给知意抿了口水:“夫人说是约了城西布铺过来,让您和大小姐瞧瞧布料。”
知意胸疼,躺下道:“让我那姐姐先去,我拿她选剩下的就行。”
“是。”小莲应了一声,见主子闭眼休息,自己轻声出了屋。
也不知是不是那梦的缘由,知意又瞧见了那同自己姓名长相极其相似的人儿,瞧见她肆意将别人的话堵回去,又瞧见她将欺负自己的人儿回报过去。
她望着那些自己没经受过的事儿,从心中升起了些羡慕意味。
自己从小体弱,生母教着不要同人计较养母教着要做大家闺秀,久而久之也成了个无欲无求的性子。
也是自己这副性子,她那嚣张跋扈的姐姐才一直欺负在她头上。
一直吃着闷亏。
她倒是想像梦中人的模样,将那些给自己穿小鞋的一个一个给弄回去。
梦里那人在一群黑衣男人的护佑下上了个铁皮箱子,过多时,那铁皮箱子居然升了天,过了会儿冒黑烟,往地上坠去。
忽的,知意醒了过来。
“来人!”她喊了一声,随即皱着眉头环绕着四周,又低头瞧了瞧自己身上穿的衣饰,又低声咕哝着:“不会吧,这是穿越了?”
知意还未打量完,那厢小莲开了门户走了进来,“主子,何事?”
“扶我出去走走。”知意想起身,小莲瞧见了急忙上前给她披了裘子,“小姐体弱,还是得注意些。”
知意想自己若是体弱,也就不会在飞机上把那不懂事的空姐骂了个狗血淋头,还坠机死了,穿越到了这个地方。
她倒是没把这些话说出口,由着小莲扶着自己走出屋子。
彼时春日,瞧着春意盎然,知意倒是很久没瞧过这么的花花草草的了,也不知是不是原主体弱的缘故,对这些花草格外上心,满院子都是。
她顺着木廊走,便走到后方那院子里,那院儿里有片小池,小池再过去一点便是假山。
不得不说这古色古香的景色,在现代可难着看到。知意有一阵儿也喜欢这些古代玩意儿,收到手的古玩也不及面前这些来得真实。
她手摸着木廊扶手,问道:“你跟着我快有多久了?”
小莲听到她这话,怔了下,回道:“小莲是主子生母指配的下人,陪着主子快有十三年了。”
知意笑道:“小莲呐,我想喝莲子羹。”
“是,我这就让膳房做。”
看够了古代的玩意儿,当然得尝一尝原香原味的菜品。知意之前吃过了不少自称流传几百年的老配方,可都没味儿,哪有现在来得真实。
她满怀期待回了屋,等着小莲端来。
一个小小瓷碗,一开盖,便是香气扑鼻而来。知意拿着勺轻轻搅了搅,那里面的莲子碎混着甘甜,一入口便是润滑。
“卧槽……咳咳。”知意意识不雅急忙停嘴,拿过一旁的手绢儿擦擦嘴,“这莲子是新摘的?”
小莲点点头:“回主子,是膳房的家丁现去池子里摘取的。”
知意道:“怪不得这么鲜美。”
她一口一口,这么一小碗儿很快见底。
好吃的东西当然得多吃些,小莲见她好吃,这倒是件好事儿。也不知主子今日怎的,以往吃不了几口,如今却吃了好些东西。
待知意乏了,午睡时小莲便将这事儿同夫人讲了讲。
知府夫人和祥,虽说上了些年纪,但待人随和,那脸上竟没有细纹。她抿了口茶,对着坐在一旁的知父笑道:“意儿肯吃是好事儿,总是喝药也是伤胃,多吃点儿还可弥补下。”
知父抬手抚了抚半截长的胡须,道:“夫人说的是,意儿体弱多吃为好。”